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为了解中国不同规模生猪养殖场的环境效率分布情况,文章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2007-2015年中国六大区域18个生猪养殖优势省份的不同规模生猪养殖场的环境效率。结果表明,不同规模生猪养殖场的环境效率有显著差异,大规模生猪养殖场的环境效率最高,中规模环境效率最低,小规模效率处于二者之间,并且三者环境效率改进的空间均较大;生猪养殖场的环境效率的区域和省际差异同样巨大,区域环境效率呈现不均衡发展;在考虑到非期望产出因素后,经济落后省份效率排名明显下降,经济落后省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明显低于其他省份。  相似文献   

2.
畜禽规模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问题是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蛋鸡为例,利用2004—2013年蛋鸡养殖投入产出数据,采用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gerber生产率指数分析了不同规模蛋鸡养殖场的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近十年来蛋鸡规模养殖场环境效率值走势呈"U"型特征,且低于养殖场的技术效率值。小规模蛋鸡养殖场的环境效率值最高,而中规模蛋鸡养殖场的环境效率值最低;规模养殖场的ML生产率指数和MLTECH指数的增长率均未超过1,且规模养殖场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低于全要素生产率,说明目前我国规模养殖场还未达到规模养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阶段,尤其是中规模蛋鸡养殖场。据此,为了实现畜禽规模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就必须提升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3.
一是运用SSBM模型对奶牛规模养殖环境效率及技术效率(技术效率为不考虑温室气体排放下的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环境效率小规模最高,其次为中规模与大规模;技术效率受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大规模、小规模与中规模。二是运用GML指数方法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分析,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受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中规模、大规模与小规模养殖场;GML指数较GM指数(GM指数为不考虑温室气体排放的指数)降低的原因各异,小规模主要由温室气体排放拉低技术效率变化导致,而中、大规模奶牛养殖场主要由温室气体排放阻碍技术进步所致。就地区而言,奶牛规模养殖场环境效率低的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态势明显,其环境效率改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4.
一是运用SSBM模型对奶牛规模养殖环境效率及技术效率(技术效率为不考虑温室气体排放下的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环境效率小规模最高,其次为中规模与大规模;技术效率受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大规模、小规模与中规模。二是运用GML指数方法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分析,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受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中规模、大规模与小规模养殖场;GML指数较GM指数(GM指数为不考虑温室气体排放的指数)降低的原因各异,小规模主要由温室气体排放拉低技术效率变化导致,而中、大规模奶牛养殖场主要由温室气体排放阻碍技术进步所致。就地区而言,奶牛规模养殖场环境效率低的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态势明显,其环境效率改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奶牛养殖是奶业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受到环境和资源要素的双重制约,提高奶牛养殖效率,准确把握影响养殖效率的关键因素对于破解环境和资源约束、提高奶牛养殖产出、保证奶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利用2019年全国五大奶业产区266个以规模牧场为主的调研数据,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不同产区的奶牛养殖效率进行测算,探究影响规模牧场奶牛养殖效率的关键因素。[结果](1)我国规模牧场奶牛养殖的规模效率、配置效率较高,技术效率、成本效率的整体水平较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不同产区养殖效率差异明显,大城市周边产区和南方产区的技术效率、成本效率明显低于其他产区,东北内蒙古产区、华北产区、西北产区的养殖效率整体较高; (2)对规模牧场来说,饲料粗精比、技术投入对奶牛养殖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具有显著正影响,用工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对规模牧场整体养殖效率具有负影响,养殖规模扩大对奶牛养殖具有增益递减效果。[结论]政府应鼓励社会组织开展奶牛养殖社会化服务,各产区规模牧场应根据区域特点,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合理配置养殖设施设备,从而提升养殖效率,推动奶牛养殖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生猪产业受环境和资源要素的双重约束,提高养殖生产效率、准确把握养殖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对破解环境及资源制约、推动生猪产业供给侧改革、保证生猪市场的健康稳定运行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我国生猪大省277户生猪养殖户调研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不同养殖区域生猪养殖户养殖效率进行测算,并对影响养殖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1)我国生猪养殖规模效率、技术效率相对较高,配置效率、经济效率整体水平低下,亟待提高;生猪养殖重点发展区技术效率具有明显优势,而潜力发展区在养殖规模效率、配置效率、经济效率方面优势显著。(2)提高养殖户户主受教育水平、推动生猪养殖机械化发展、降低预混料投入比例、增加饲料利用率对提升生猪养殖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养殖集约化程度存在最优水平,纯自繁自育养殖模式和纯育肥养殖模式的技术效率高于两者兼顾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7.
加快推进奶业振兴,产业链生产率的健康快速增长成为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基于2011—2015年中国28个省份乳业发展的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测算了各省份乳业供应链、上游奶牛养殖阶段和下游乳制品加工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实证分析影响中国乳业供应链TFP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环境约束下中国乳业供应链、奶牛养殖阶段和乳制品加工阶段的TFP分别以5. 36%、9. 50%和3. 40%的速度年均增长,且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动力源泉;六大区域及各省份TFP变化趋势不同且差距显著;乳制品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对乳业供应链TFP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奶牛养殖规模和地区生产结构则表现出显著负影响、而环境规制则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提升我国生猪养殖良种化水平以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亟需对生猪养殖场户的良种技术采纳行为进行探究。[方法]利用河北、辽宁和北京等北方3省市自繁自养型生猪养殖场户的调研数据,采用Heckman Probit选择模型对养殖场户良种技术采纳行为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我国北方地区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持续推进有效促进了良种技术扩散,生猪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降低良种技术交易成本、技术使用风险和生猪养殖风险对养殖场户采纳良种技术具有驱动效应,养殖场户家庭禀赋和宏观政策制度环境也是重要影响因素。[结论](1)通过技术培训、技术示范和信息化建设推广良种技术,提高养殖场户环境控制水平和养殖规模,减轻养殖场户环保压力,优化政策制度环境能显著促进养殖场户采纳良种技术; (2)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广良种技术,降低良种运输应激风险,提高养殖场户疫病防控水平、受教育程度和养殖规模,普及养殖保险,优化政策制度环境可显著提升养殖场户良种技术采纳程度。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15年对河北、内蒙古、甘肃、新疆和陕西5省共50个肉羊规模养殖场的有效调研数据,采用DEA模型对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率进行测算。结果发现,调研地区规模养殖场肉羊生产技术效率的平均值为59.21%,存在显著的技术效率损失,且养殖规模越大技术效率水平越低;甘肃和河北规模养殖场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值高于新疆和内蒙古,而陕西技术效率水平最低;肉羊生产配置效率的平均水平为66.30%,且养殖规模越大配置效率水平越高;陕西规模养殖场肉羊生产配置效率值最高,甘肃和新疆次之,而河北最低;相较于公司主导型的规模场而言,能人带动型的、采用半舍饲养殖方式的规模场的肉羊生产技术效率更高;相较于合作社主导型的规模场而言,养殖规模更大的、能人带动型的规模场肉羊生产配置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7~2015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本文首先利用生猪规模养殖指数分析了13个生猪养殖优势省份的生猪规模养殖发展状况及其省际差异,然后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生猪规模养殖整体上呈现向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富集的基本趋势,但目前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仍较低;第二,农民文化程度越高,城镇化水平越低,工资性收入比例越高,猪肉消费能力越大,猪肉价格指数越低,交通通达性越好,生猪出栏能力越大,环境规制强度越大,省域的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会越高;第三,由于土地承载力、城镇化水平、工资性收入比例、消费市场潜力、猪肉消费能力、交通通达性、农民固定资产投资能力、环境规制强度这8个影响因素产生了外溢效应,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提升存在空间依赖性。因此,发展生猪规模养殖需充分考虑空间相关性和外溢性,既要提高工资性收入比例、消费市场潜力和猪肉消费能力,改善交通通达性,增强农民固定资产投资能力,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同时也要考虑土地承载力和城镇化水平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2005-2009年我国原料奶生产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2005-2009年中国不同规模的原料奶生产的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规模原料奶生产对技术效率影响显著,适当扩大养殖规模有利于提升效率水平.精饲料占全部饲料的比重、养殖户的收益等对原料奶生产有明显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农业资本配置效率与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Jeffrey Wurgler的资本配置效率模型,利用1998—2012年我国31个省际单位的面板数据,对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农业资本配置整体处于无效状态,且表现出显著波动性;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呈中、东、西部梯度递减特征,农业经营条件好且农业投资机会成本较低的地区,农业资本配置效率较高;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存在显著省际差异,农业发展基础好、增长潜力大、特色农业发达的省际,农业资本配置效率高;市场化进程、二元结构、农业人力资本积累对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具有正向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农业金融发展水平和农户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对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基于中国及各地区统计数据开展不同规模间生猪养殖技术效率研究,探索技术效率和生猪养殖不同规模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生猪养殖规模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生猪养殖技术效率无显著相关;地区政府政策支持、人力资源水平对技术效率影响较大。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为国家生猪养殖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中国生猪养殖的成本收益资料和排污系数普查数据,分析了各地区不同规模生猪养殖个体的技术效率与环境效率状况。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西南和华北地区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较高,而西北和东北地区环境效率较低;同时,各地区养殖小区的环境效率高于规模化养殖场,但养殖小区的环境效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规模化养殖场的环境效率在逐年提高。同时,本文还发现,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与技术效率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技术效率较高的个体倾向于拥有较高的环境效率,反之亦然。另外,本文还测算了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测算结果显示:养殖小区具有更高的资本产出弹性,技术进步更快,生产过程中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现象。但是,全氮盈余量对生猪产量产生抑制作用,并且对养殖小区的抑制作用更强,可能是养殖小区规模过大、生猪密度过高,使得排泄物及时有效处理的难度增大,导致排泄物中全氮盈余抑制了产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蛋鸡养殖场规模化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问题是蛋鸡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测度我国大、中、小3种规模下不同省份蛋鸡养殖场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并从时间、地区两个维度对蛋鸡养殖场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比较。[方法]利用2004—2016年不同养殖规模蛋鸡养殖场的投入和产出数据,文章基于SBM函数的Malmquist Luengerber(ML)指数方法,对蛋鸡养殖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效率改进指数。[结果](1)蛋鸡养殖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同时与蛋鸡养殖规模呈反比,蛋鸡养殖场规模越大,蛋鸡养殖环境生产率越小。(2)蛋鸡养殖场效率存在效率改善,但养殖技术进步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对小规模养殖场而言,改善空间更明显; (3)蛋鸡养殖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较为明显,整体来看,蛋鸡养殖主产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高于非主产区。[结论]加强蛋鸡产业科技创新水平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提高养殖户的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能力,推行蛋鸡养殖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进一步改善养殖效率,以促进蛋鸡养殖规模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尤其是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探讨农户参与畜禽养殖污染防控的支付意愿及支付强度,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具有指导性意义。[方法]基于大理州276个奶牛养殖户的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农户参与洱海流域奶牛废弃物循环利用支付意愿及支付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1)62.68%的奶牛养殖户对参与奶牛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具有支付意愿;(2)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奶牛养殖头数、耕地数量及牛粪还田方式等因素对奶农支付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户主受教育程度、奶牛养殖头数、耕地规模及牛粪是否还田对奶农支付意愿的影响呈正相关,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呈负相关;而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牛粪是否还田户主受教育程度奶牛养殖头数耕地规模;(3)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牛粪是否还田等因素对奶农的支付强度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户主年龄对奶农支付意愿强度的影响呈负相关,而后两者表现为正相关。[结论]最后,提出了促进洱海流域奶牛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户奶牛生产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利用奶牛养殖农户的调查资料,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测定、分析了奶牛生产的技术效率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户奶牛生产过程中存在显著的效率损失,平均技术效率为70%。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养牛规模、专业化程度、参加培训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家庭决策者年龄对技术效率有负面影响。以此为基础,本文对一些相关政策做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测定奶业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分异特征及内在机理,为奶业生产效率及国际竞争力提升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文章基于2010—2018年奶牛养殖成本收益数据,通过构建DEA-Malmquist指数测度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及时空分异特征。结果 (1)我国奶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增长态势;2010—2018年大规模奶牛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52%,中规模、小规模及散养奶牛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分别增长2.42%、1.58%和2.48%。(2)纯技术进步是奶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推动因素;除大规模外,纯技术效率变化对散养、中小规模养殖推动作用明显不足;规模效率变化及规模技术进步对奶牛养殖效率提升支撑作用明显。(3)不同地区奶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特征明显,绝大多数地区奶牛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增长态势;东部地区散养及中小规模奶牛全要素生产率优势明显,中部地区大规模奶牛全要素生产率具备较强优势。结论 应加大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政策供给,强化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要素投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体系建设,助推奶业发展科技进步支撑力度及奶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当前我国正处在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牛肉需求量持续上升,同时环保约束日益趋紧、牛肉进口量不断攀升等使得我国肉牛产业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提升肉牛养殖环境效率、探究影响环境效率的关键因素,对稳定牛肉市场供给、促进肉牛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十分关键。[方法]文章利用1997—2017年投入产出数据,借助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黑龙江、河南、宁夏、陕西和新疆5省区肉牛养殖环境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探究影响肉牛养殖环境效率的重要因素。[结果] 1997—2017年我国肉牛养殖的环境效率均值为0.954 7,不同地区的环境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河南、黑龙江和宁夏处在高值区域,而陕西和新疆处在低值区域。物质劳动生产率、疫病风险以及饲料结构均对肉牛养殖环境效率具有显著影响。[结论](1)肉牛养殖的环境效率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因此在各省区在贯彻执行中央政府统一政策部署的条件下,应当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有利于提高当地肉牛养殖环境效率的相关政策。(2)物质劳动生产率对肉牛养殖环境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疫病风险和饲料结构对其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鼓励提高物质劳动生产率、防范并降低疫病风险、科学改善饲料结构将有利于提升肉牛养殖的环境效率。  相似文献   

20.
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背景下,亟需探索提高我国生猪生产效率的有效路径。本文在理论探讨生猪养殖专业化分工效率发生机制的基础上,利用河北、辽宁和北京3个北方省份自繁自养型商品猪养殖场户调研数据,采用稳健OLS和分位数回归对养殖专业化分工的生产率效应及其差异性进行实证研究,并使用Bootstrap自助法和分组回归对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生猪养殖专业化分工对生产效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影响效应会因分工环节技术密集度和养殖主体技术水平的不同产生差异;商品猪养殖场户在生产效率较低或养殖规模较小时参与终端公猪精液生产环节分工能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但在生产效率较高或养殖规模较大时,需参与父母代母猪繁育环节分工才能获得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健全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并通过养殖专业化分工促进技术进步是提高我国生猪生产效率的有效路径,其加快实施需要提升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及能力并推进标准化建设的协同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