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传良 《经济前沿》2007,(12):51-54
近年来所曝出的一系列跨国公司在华行贿事件使得跨国公司在华的商业贿赂活动逐渐浮出水面。目前,跨国公司在华频繁感染"贿赂病"凸显出我国在立法、监管以及市场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造成了跨国公司在华商业贿赂行为的蔓延,而且严重危害到了我国民族企业、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蚕食了我国的经济资源、恶化了经济犯罪,成为我国社会的一大公害。可见,反跨国公司商业贿赂已迫在眉睫。我们应尽快完善国内立法,制定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强化监管和惩罚机制、尽量减少寻租机会避免灰色交易发生、并加强国际司法合作,共同打击跨国公司商业贿赂现象,净化商业环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寻租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对跨国公司商业寻租的收益成本和福利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最后提出了跨国公司商业寻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超人优势,使其成为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不可缺乏的组织形式。它们之所以能在世界舞台呼风唤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跨国公司自身的良好声誉。但是,相比外国,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商业欺诈领域却显得格外"活跃",处处可以看到它们违法经营的身影。为了探究跨国公司在中国变质的原因,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典型案例,比较其所处的商业、法律、政策、人文等环境的差异,并以此分析其出现的原因,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在中国沿海开发区的嵌入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嵌入性不足或嵌入失效问题,提出了跨国公司在华具有较强嵌入性的观点,并将视角聚焦于中国沿海开发区和其中的跨国公司,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四个维度揭示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嵌入性及其演化过程.并从战略管理视角探讨了跨国公司在华嵌入的演进规律,提出跨国公司在华战略三部曲,即从战略连接、战略嵌入到战略耦合,同时指出未来中国区域外资政策取向应从单纯招商引资向本地嵌入转变.  相似文献   

5.
洪静 《技术经济》2007,26(3):17-19
通过事实说明一些世界大型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以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经营存在着不容乐观的背叛商业伦理的行为,阐述、分析了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推动跨国公司在东道国重返伦理化经营之路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尼古拉斯.斯特恩和保罗.霍肯等为代表的当代西方著名学者,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对循环经济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的循环经济思想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资源环境已成为制约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在污染问题上源头预防至关重要;循环经济必须效仿大自然进行系统设计;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政府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应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何伟先生的《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一文,批评我国宪法有关"全民所有制"的规定是"斯大林的阴魂不散"。对宪法有关提法的改变,存在理解和把握上的偏误。作者无视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竟提出是"私营经济拯救了中国"。作者的诸多观点值得推敲、商榷。  相似文献   

8.
徐昂 《经济研究导刊》2014,(23):264-266
跨国公司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载体,其数量、规模和实力已逐渐被看成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象征。随着我国逐渐从"引进来"为主导的发展战略向积极"走出去"的战略决策转变,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全球跨国公司以及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预测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景,并针对当前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不足之处提出有利于其"走出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工商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愿景切入,分析了县域金融市场的服务现状,提出了向"三农"开放、发展"城市草根金融"的建议,并强调了防范金融风险的内在要求,同时对工商银行担当社会责任、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给予期待。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推进,跨国公司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跨国公司面临的组织学习压力也更加明显,此时促进跨国公司的知识流动、提高整个跨国公司的知识存量,对跨国公司竞争力的提高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为了全面识别和了解跨国公司知识流动的影响因素,文章以"企业知识基础观"为理论背景,在对知识属性、主体能力和组织变量三方面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总结分析后,提出了一个跨国公司知识流动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the form of ownership on the substitutability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sources of finance in Italy. In particular, we test whether financial constraints are more severe for independent firms compared to members of large national business groups and subsidiaries of foreig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flow of funds and investment equations estimated for a panel of Italian companies imply that independent firms face more severe financial constraints. In fact, not only members of national groups and subsidiaries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find it easier to substitute cash flow with external finance when the former falls but they do not display excess sensitivity to cash flow and debt in their investment decisions.  相似文献   

12.
跨国公司当地化:动因、特征与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不仅需要依靠原有的优势,而且必须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创建新的优势。当地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跨国公司原有的商业模式,并对竞争优势作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peration of banks in developing economies dominated by foreig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FMCs), and argues that banks have acquired new activities without drastically modifying the composition of their income. This discussion takes place in the light of the profound changes in financial systems that have modified the linkages between banks, capital markets, businesses and households, during the period of globalization and financialization. The main argument of this paper is that although foreig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have become domina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bank activities have diversified,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of the banking sector still rely on interest margins, particularly from consumer credit. This is explained in terms of specific bank credit activities that operate under oligopolistic structures, a condition that has not being modified by foreig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dominance in developing banking markets.  相似文献   

14.
提出跨国公司因其"跨国"性,社会责任本身也变得更加复杂。探讨跨国公司如何在不同于母国的环境中确立社会责任,并对在华跨国公司和其在母国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华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无论是从标准的严格程度还是从实践内容的完整性上都低于母国。  相似文献   

15.
Empirical research measuring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exchange rate exposure is inconclusive. Findings of no significant exposure in some samples and significant exposure in others may be due to offsetting effects for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financial hedging strategies, or simply noisy data. Significant exposure has been found in certain industries and for some smaller firms. This study measures the net exposure to exchange rate changes for a broad cross section of large, U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Using data on financial hedging activity for 276 U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this paper provides evidence that previous findings of no significant exchange rate exposure for this cross section of the economy are likely due in part to the financial hedging activities of these firms.  相似文献   

16.
于娜 《技术经济》2014,(5):50-54
考虑到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滞后性,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跨国公司当期和前1~3期的研发投入、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数和产值对中国企业当期的对应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存在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技术溢出;不同方面的技术溢出的同期效应不一定大于滞后效应,即跨国公司前2期的研发投入对中国企业当期的研发投入的影响要大于跨国当期的研发投入对后者的影响,跨国公司当期的专利申请数和发明专利数对中国企业当期的专利申请数和发明专利数的影响最大,跨国公司前2期的产值对中国企业当期产值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区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突出表现为跨国公司投资的重心由珠江三角洲地区向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转移。本文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对跨国公司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投资差异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探寻影响跨国公司投资区位变动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劳动力素质、市场潜力等因素在跨国公司投资区位选择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劳动力成本、当地的经济规模等传统因素的影响则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8.
焦聪 《经济与管理》2006,20(3):82-84,87
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具有积极的影响。但由于跨国公司的本质是在东道国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所以其必然与中国的投资导向发生某种偏离,对中国的产业结构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应对跨国公司投资给予积极的引导,促进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9.
国有跨国公司境外企业股权结构的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和产权关系的延伸,使其委托代理呈现出双重型、叠加式的特征。基于此特征,文章确立了双重型、叠加式委托代理理论并作为国有跨国公司境外企业公司治理研究的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完善国有跨国公司境外企业公司治理的前提和基础在于委托代理链能否形成有效的传导机制以及各级委托链的委托人和代理人是否明确。在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优化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应从控股股东或大股东对经营者和中小股东对其代理人两条途径同时降低公司治理成本,并通过模型对控股股东或大股东获取租金的合理界限与范围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