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社会保障与社会和谐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社会保障制度是协调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经济利益关系的重要制度,它在缩小贫富差距、化解社会矛盾、创造和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共享发展成果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和谐社会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社会保障制度的维系和保障.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发展上,任何一个现代国家,无一例外地将全部社会经济资源投向两大领域:一方面投入市场机制作用下的经济效率领域,以保证经济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投向政府机制范围的再分配的社会公平领域,以保证社会经济稳定,维护社会公正。而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而且有利于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推动经济高效率发展。然而我国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在促进公平与效率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构建公平与效率相和谐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3.
苏州把创新社会管理作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内在需求和重要保障,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建设指标体系和行动计划,在制度创新上作出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苏州社会建设制度创新(一)实践大病补充医保模式1.以基本医保制度为基础,以大病商业保险为补充。坚持政府主导、机会公平、互助共济、可持续发展、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在  相似文献   

4.
注重公平,追求和谐,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旋律,尽管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难以实现真正的公平与和谐,但人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这一美好社会的向往与追求.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都表明,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相伴相生,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烈  张中侠 《人力资源》2007,(15):70-71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促进公平正义,是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谐社会也离不开和谐人事,只有公平、公正的人事制度和公平公正的人才环境,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而实现全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社会制度系统是一个演化的复杂系统,和谐社会制度系统的构建充满着复杂性。社会制度系统作为一个分形体,其分形特征表现为制度结构分形、过程分形及功能分形。运用复杂性理论及分形理论研究构建和谐社会制度系统设计与创新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根据分形思想,建立起以宪法秩序为核心的完备的社会制度体系;建立起公平、合理的社会制度结构;完善社会制度运行机制的设计与控制;建立制度运行过程中的监督机制;注重社会制度系统创新工作中复杂性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在经济市场化改革中建立起真正的规范的现代市场经济,实现社会的全面小康与和谐稳定,建立合作共赢的劳动关系调节制度实现劳资和谐不仅重要而且必须.本文阐述了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重要作用,并对铁路企业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吕芳 《集团经济研究》2007,(20):377-378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关乎国运,惠泽民众"的系统下程.社会保障满足着人们的生活保障与发展需要,维系着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竞争的起点公平,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它符合并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那么什么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呢?纵观世界,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或者一个规律,凡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国家,一定是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国家.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经过百年的改革和发展,已形成了一套能够体现现代社会保障规律的原则、理念和经验方法.在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过程中,通过借鉴法国这样比较成熟完善的社会保障的经验,可以使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跳跃过摸索阶段,进一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我国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内容及体制、征地补偿制度特点等的论述,提出在维护我国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应逐步赋予农民土地财产权,公平对待农民基本的经济利益,有选择地借鉴发达国家的征地补偿方式,完善我国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制度建设的协同创新为研究对象,认为医疗保障制度的社会属性决定其公共政策的基本定位,分析了公共政策与医疗保障体系动态协同的实践取向,认为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必须与公共政策协同建构、同步发展,兼顾效率与公平,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1.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社会风险呈现出新特征、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的时代背景下,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有效解决民生等重大问题的核心手段,将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国家治理效能.该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在理论层面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嬗变历程,呈现出明显的演化特征,同时也面临制度内部不公平、不成熟和弹性不足并存以及可持续性和财富基础挑战等困境.鉴于此,应从内涵拓展、制度改革、管理创新和体系优化层面加快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创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公平是现代社会首要的和基本的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的基本依据。社会保障正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种调节器、润滑剂。现阶段全国有1亿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他们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现在还游离在社会保障的安全网之外这不仅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也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更有违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视角下的和谐社会及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流的交易经济学对和谐社会的理解是:和谐社会是帕累托有效的;和谐社会是收入和财富分配严格公平的。冲突经济理论则分析人们面临各种利害冲突时如何通过某种机制而实现共赢,通过建立某种制度机制而实现共赢的过程就是社会和谐的过程。经济学视角下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思路为:完善市场经济制度、让市场制度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政府配合市场、尽力促进初始收入相等,保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建立和谐的解决冲突的制度及提高司法办事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是什么?新闻媒体又对什么最感兴趣?普通百姓又有哪些希翼?一时间问卷调查、上网点击率等铺天盖地而来。其中,最抢人眼球的还是“和谐社会”四个字眼。我们看到一个主导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已经越来越清晰。和谐社会不仅要讲经济发展,而且还要实现社会公平。和谐的社会应该是公平的社会,要达到社会公平,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张网,一张承担社会公平的安全网,通过它,可以调节社会分配,体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5.
个人所得税的社会价值除使财政收入增长之外,更重要的是调度社会分配.当前,我国基尼系数已经高出了0.4的警戒线,有待进一步调整居民收入分配.基于此,本文从公平视角出发,联系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是不是存在着不公平现象,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不断调整与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使之充分发挥调度收入分配、减小贫富差距、增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改目标与实现这个目标的路径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我国企业改革发展到今天,更需要研究其目标确定标准以及抵达的最佳路径。企改目标的规范标准与实证标准从一般意义上讲,作为企业改革目标的标准,存在着规范标准与实证标准。作为企业改革目标的规范标准,首先应体现社会公平与公正。公平,是一种人们所向往的、不存在偏见、倾向、无耻、不公正、不正义的社会规范。这个社会公平的  相似文献   

17.
论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要实现和谐社会的社会理想,必须高度关注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它要求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建立起融洽、协调的关系;要求社会成员在收入分配、就业机会、劳动条件等经济利益关系方面也要有根本的协调关系.循环经济是以资源节约和环境改善为主要特征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新世纪新阶段,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还可以多方面地促进社会成员的不同层次的社会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孙新 《价值工程》2011,30(4):245-247
实施机制是落实教育公平制度的基础,是实现教育公平目标的保证。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平制度实施机制存在制度缺位,主体不清晰,惩戒力度不足等问题,制约着我国教育公平的发展,要实现教育公平,必须进行制度设计和机制创新。要以教育行政执行机制保障教育公平,以舆论监督机制导向教育公平,以学校自律机制维护教育公平,以政府综合实施机制促进教育公平,以评价评估机制反馈教育公平,以创新实施过程机制落实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居民总体收入不断增加,但同时收入分配差距也有不断扩大之势,针对这一矛盾,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是:在严格界定效率与公平概念的基础上,强调效率与公平的统一而不是对立,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既高度重视通过提高效率来促进发展,又高度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实现社会公平来促进社会和谐,即效率促发展,公平促和谐。  相似文献   

20.
农民收入问题关系着社会稳定与社会公平。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农民的收入问题解决不好,会严重制约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实现。因此,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并实现农民收入的可持续性,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论述农民增收与和谐社会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农民收入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并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