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业绩变化的统计性描述,得出股权再融资后公司业绩下滑的结论。并将公司区分为大公司和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将他们股权再融资后的业绩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中小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长期业绩下滑确实比大公司下滑严重,这也跟某些学者研究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再融资是上市公司继IPO后获取后续资金的一种主要途径。近年来,再融资尤其是股权再融资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炙手可热。本文从经典的融资理论出发,分析了我国股权再融资的情况,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以促使上市公司规范自身再融资行为,规避不当行为可能带来的业绩下滑风险。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失效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上市公司对股权再融资有强烈的偏好,但股权再融资的扩张没有带来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同步增长,即股权再融资失效。本文从公司治理、中介机构、证券市场本身等方面,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失效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孙刘玉  张涛 《财会月刊》2011,(18):32-35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股权再融资已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手段,为上市公司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方式主要有配股、增发新股及发行半股权半债权的可转换债券三种方式,而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的业绩表现一直是业内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以1999~2008年最近这十年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交通运输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三种股权再融资方式的业绩,为我国交通运输类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方式选择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小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是中小企业上市后股权融资的后续过程,研究中小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性质与特点,对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与壮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公司股权再融资发行方式和长期负效应两个方面着手,回顾并归纳了西方经典理论对股权再融资发行方式之“谜”,以及股权再融资负面效应即长期业绩恶化、长期非正常股票收益显著为负现象的解释。并结合中小上市公司的特点,提出了中小公司股权再融资发行方式和长期负效应方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李丽青 《财会通讯》2009,(4):48-50,64
2008年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计划暴露了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中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本文认为,对于股权较为分散的上市公司.经理人私剩是其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根本原因。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经理人具有通过股权再融资侵蚀中小投资者利益,增加其私人利益的强烈动机。为此,政府应完善融资制度,规范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股权融资饥渴症",股权分置改革后消除了"二元结构"真正实现同股同权,消除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异,强化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约束机制。那么,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再融资的动机是为了满足公司基本面的资金需求,还是利用有利的市场时机进行股权再融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1~2010年期间实施过股权再融资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后的经营业绩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再融资后的经营业绩普遍下降;但与正常融资公司相比,过度融资公司的经营业绩更差。进一步的实证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因素后,过度股权再融资是导致企业再融资后经营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且企业过度再融资程度越严重,再融资后经营业绩下滑越严重。本文的研究为解释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长期业绩之"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1~2010年期间实施过股权再融资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后的经营业绩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再融资后的经营业绩普遍下降;但与正常融资公司相比,过度融资公司的经营业绩更差。进一步的实证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因素后,过度股权再融资是导致企业再融资后经营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且企业过度再融资程度越严重,再融资后经营业绩下滑越严重。本文的研究为解释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长期业绩之"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对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结果发现虽然进行了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长期经营业绩出现显著下滑,但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和管理者通过股权再融资均获得了明显的即时收益,而公司流通股的长期投资者却遭受了损失。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对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结果发现虽然进行了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长期经营业绩出现显著下滑,但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和管理者通过股权再融资均获得了明显的即时收益,而公司流通股的长期投资者却遭受了损失.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总体规模,研究了上市公司再融资选择方式的特征,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方式进行了国际比较,得出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从单一配股转变为增发和配股并存以及具有股权融资偏好和增发偏好的初步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财务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增发和配股两种主要的股权再融资方式为基础,根据2002-一2004年期间进行增配的上市公司在融资后连续4年间的绩效与同期全体A股上市公司表现的对比分析.并结合股改后的有增配行为的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研究增配行为与财务绩效之问的联系.得出结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与绩效低下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即股权再融资偏好的结果是绩效低下.导致股权再融资绩效低下的原因主要为:再融资资金使用的低效、特殊的股权结构和较低的资产负债率.  相似文献   

14.
大量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与西方财务理论融资顺序相悖。一方面上市公司利用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股票市场募集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募集资金被大股东占用现象严重,使得不少上市公司成为“空壳”公司,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经营状况。本文从我国特殊的股权成本、股权结构以及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计划暴露了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中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本文认为,对于股权较为分散的上市公司,经理人私利是其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根本原因。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经理人具有通过股权再融资侵蚀中小投资者利益,增加其私人利益的强烈动机。为此,政府应完善融资制度,规范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上市公司在再融资方面呈现较为显著的股权再融资偏好,文章对股权再融资过程中各相关利益主体的财富变动情况进行理论推导,以期挖掘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内在动因。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股权再融资,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东能够实现财富增值,这是控股的非流通股股东偏好股权再融资的动因。  相似文献   

17.
浅析中小型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西方经典理论对股权再融资方式之谜的解释,对我国历年股权再融资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在我国特殊的证券市场和公司股权结构中,中小型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再融资时没有采取合适的配股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一般被认为具有规模小、风险相对较大、成长性高等特点,本文从我国的内蒙古、新疆、宁夏回族、广西壮族和西藏这五个民族自治区的共93个上市公司中,按照一定标准,将其区分为中小上市公司和大上市公司。并按是否有股权再融资分为有股权再融资的和无股权再融资的中小上市公司和大上市公司,以期分析我国民族地区有股权再融资的中小上市公司的发行方式及特点,  相似文献   

19.
陆竞红 《企业经济》2004,(2):175-177
鉴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在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西方较为成熟的资本结构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理性化回归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胡建新 《企业导报》2012,(14):27-28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采取何种融资模式募集资金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本文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低效率的种种原因;最后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进行了对策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