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结构差异与货币政策传导的区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货币政策体系中最为关键和核心的环节——货币政策的传导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基础上,利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对保费收入、股本融资以及银行信贷规模等变量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检验了区域金融结构差异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重要影响。数据分析和模型检验发现保费收入、股本融资等区域金融结构间的变量差异在统一货币政策传导中存在着非对称性,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区域效应。改善货币政策调控的经济效应,提高货币政策传达的效率,需要政府在制度和政策方面完善区域间巨大的金融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可能通过区域中有结构性差异的金融体系对政策冲击的不同反应,产生出不对称的区域分配性政策效应。因此有必要对中国货币政策基于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区域分配性效应进行实证考察,以便提出在操作目标和执行机制层面配合总量性货币政策的结构性政策建议。本文基于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视角,从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结构和金融渗透程度差异的实证分析着手,分析了金融结构差异导致中国货币政策区域分配效应的机制和效应,由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系统阐述西方区域金融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证研究表明,央行货币政策在我国黄河中游、西北、长江中游等三个区域共计13个省份不具有有效传导机制,利率政策的区域传导效应时滞为一年。本文认为,区域贸易和资金流动影响货币政策区域传导效应,区域金融资源外流和金融结构失衡相互影响,是造成货币政策传导区域失效的主要原因。本文建议建立综合政策调控机制和区域货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使用面板数据对影响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微观基础-我国省际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时间贴现因子、风险厌恶系数、跨期替代弹性、综合效应因子等影响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参数在我国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我国省际居民消费储蓄对利率的敏感性各不相同,进而使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区之间的经济金融差异和统一货币政策产生的区域效应这两种现象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只有提高货币政策决策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并向欠发达地区实行财政政策和政策性金融倾斜,同时加强欠发达地区的金融生态建设,才能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金融交易成本的货币政策产出效应模型,研究金融开放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作用。然后,根据中国的实际经济情况,运用校准法模拟金融开放程度对我国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影响。最后,利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认为金融开放度的增加短期内将削弱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金融开放度的提高将对长期产出调整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消费者流动性约束差异的角度研究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产生。首先分析流动性约束对消费者消费支出的影响,其次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通过消费信贷可得性和消费信贷成本两种途经导致各地区消费者具有不同的流动性约束,并采用省际面板数据模型证明流动性约束差异导致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形成。最后提出目前应通过增加中西部地区消费者消费信贷额度,把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放在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缩小各地区消费者流动性约束差异来缓解货币政策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8.
笔者运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总体及分区域影响.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和外商直接投资均对我国内资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并且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利用我国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各省份金融发展具有空间相关性,其中东部省份仍然是金融空间相关性最强的地区,金融集聚的不平衡性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区域性;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其中银行业的溢出效应最为明显,证券业和保险业的溢出效应较弱,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与金融行业结构不平衡相互交织,最终导致金融集聚的溢出效应分布不平衡。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研究——来自信用观点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货币政策的"信用观点"为理论前提,运用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直接融资还不发达、东、中、西部地区的银行体系特征还存在较大差异的现实背景下,中央银行统一的货币政策通过各地区的银行体系进行传导时,将通过影响各地区银行系统提供信贷的能力而影响各地区私人部门的信用可得性,从而导致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最终表现为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为此中央银行必须实施差别化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金融发展、研发创新与区域技术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本文构建了金融发展、研发创新与区域技术深化的实证研究框架,以面板协整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空间误差修正模型(SpECM)和面板动态最小二乘回归(DOLS)实证检验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规模与效率的区域创新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金融发展规模与效率具有显著的研发创新效应,但区域差异显著,西部地区省份相对滞后,分产业的金融发展效率的区域创新效应也与中、东部省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空间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进一步说明金融发展的效率与规模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因此,以金融发展促进中西部省份服务业的产业技术升级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区际及国际贸易联系、促进省份层面技术引进与研发创新、共享技术空间溢出效应是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将货币政策分解为紧缩性和扩张性,利用S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对八大综合经济区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紧缩性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均具有显著的区域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将更加倾向于加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趋势。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结构、企业状况和居民的投资和消费倾向的差异,是导致了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金融地理的视角,采用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方法,探究近年来货币政策对各省区信贷投放的不对称影响.结果显示,地理空间效应对国内区域信贷影响显著,我国区域信贷投放表现出区域聚集和地域依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表明,现行货币政策的统一性形成了明显的区域差异,降低了货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货币数量控制政策和价格控制政策,对区域信贷投放作用效果并不一样,甚至可能相互削弱、抵消,其背后是商业银行微观行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张磊 《经济师》2009,(5):178-179
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虽然区域金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不适当的区域金融差异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拉大不同区域间的差距。文章利用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这两种指标对我国区域金融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并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对我国区域金融差异的形成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梳理前期有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剖析统一货币政策执行与区域性政策扶持的两难选择出发,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在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的结论,并提出通过完善货币政策工具,优化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完善货币传导机制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对我国粮食主销区、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农业政策性金融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我国对农业政策性金融特殊的制度安排和职能定位下,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规模区域差异明显,但信贷结构趋同,而且农业政策性金融仅对主产区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此,要结合区域农业经济特色,制定农业政策性金融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王玉玲  程瑜 《生产力研究》2013,(8):15-18,79
我国全国统一的货币政策的组织和实施,一方面对于实现金融资本配置,协调区域经济增长,建构可持续发展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统一的货币政策实施却成为导致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在统一货币政策框架下,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金融资源的需求现状,实施差异性货币政策,纠正金融创新实践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冲击和影响,组建和完善适应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发展需要的灵活性货币政策体系,对于促进中西部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从陕西省近几年实施差异化货币政策工具应用现状出发,实证的分析了差异化货币政策对区域产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结论表明,统一货币政策框架下,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状况有效利用差异化货币政策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用是比较明显的,但还存在一些政策细节性问题有待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货币理论忽视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及金融生态的影响,文章从商业银行的微观视角出发研究了货币政策对金融生态的影响机理。理论层面,金融生态与货币政策制度供给、传导机制和有效性相互关联,货币政策则通过资产价格或估值机制、收入及现金流机制、追求收益机制、杠杆调整机制、道德风险机制和风险转移机制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实证层面,构建了货币政策影响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和风险承担的数理模型,选取国有和股份制两类共12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规模增加、风险承担意愿增强,有利于优化金融生态,反之则反是;国有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变化更敏感,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对金融生态更敏感。因此,在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需要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相互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9.
王茹 《当代经济》2009,(16):146-147
我国作为经济转轨时期的发展中大国,经济二元结构的存在已经是个不真的事实,并会导致金融二元结构.金融二元结构主要体现在地区间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发展成熟程度的差异,而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又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环节,因此,统一的货币政策通过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最终传导到企业和个人的效果就有可能存在差异,即统一货币政策的执行效力可能存在显著性的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货币政策在保持币值稳定、启动内需、遏制通货膨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日益显著,经济区域化差异的直接表现为各地区金融发展不平衡,区域金融经济发展差异影响货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传导,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此通过分析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突出金融体系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