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秋瑶 《中外企业家》2009,(12):214-214
无领导小组讨论(Leader less Group Discussion,简称LGD),是近年来无论企业、公务员或是其他各类人员招聘中越来越被广泛运用的一种人才测评方法。根据前人研究总结及经验讨论了LGD的实施操作偏差及研究者本人解决建议,特别是针对近年来,LGD在企业招聘实践应用中发现的新问题,做出了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高管开始在高校中担任辅导员或者导师,企业高管在高校挂职这一模式不但给高校带来了应用实践理论教学,还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为企业积极引进相关人才,本文探讨了这种"双师结构"下的员工招聘"定制模式"优势也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小型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呈现出日益增大的趋势,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小型企业对于提升经济发展、促进市场繁荣及提高就业率具有关键作用,但是受资金融资和人才引进困难的影响,特别是人才引进方面的限制,严重制约国内小型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人才招聘问题已成为当前小型企业管理中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在介绍小型企业人才招聘重要性的基础上,对我国小型企业当前人才招聘的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小型企业人才招聘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
猎头招聘在中高端领域弥补了其他招聘模式的不足,它是一种为满足企业需求而出现的一种招聘服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对于高端人才招聘的需求。本文分析了猎头招聘在高端人才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现代企业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人才的储备情况、人才的质量及其工作情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效益、效率和竞争力。在知识经济与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一定变化,现代企业急需各种复合型、高质量的人才,因此,人才招聘选拔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分析企业人才招聘现状,发现部分企业仍存在人才招聘质量不高、人才结构不合理、招聘高端人才难、人才流失严重等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进一步对企业人才招聘机制、模式、方法等优化对策进行了探究,以期帮助企业解决人才招聘难题。  相似文献   

6.
周颖  宁学敏 《价值工程》2009,28(8):147-15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倡量化商业银行风险,并强调了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管理的重要性,基于PD和LGD的内部评级制度管理已成为商业银行提高内部评级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归纳了PD与LGD的度量方法以及基于PD和LGD的内部评级管理方法,讨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评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内被评级系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网络招聘进入了快速成长期。基于此,总结归纳了网络招聘作为一种新兴的招聘方式存在的问题:网络提供的信息真实度低;网络招聘人才层次有局限性;信息处理难度大;技术和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网络招聘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健全立法;引入社交网络与招聘网站相结合;细分市场,强化服务意识;创新网络招聘服务模式;完善电子面试及推进技术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8.
范高超 《管理观察》2017,(25):51-53
尊重和理解人性、科学人才测评技术的应用是现代企业招聘中需要遵循的两大原则。当前市场上企业之间具有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需要对有创造力和有价值的人力资源进行获取,从而可以将企业人力资本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本文主要是对企业招聘中人才测评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招聘应运而生,它是网络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得最快的领域,网络招聘以其低成本、快传递、大信息、广覆盖等优势,已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招聘模式.应聘者应聘成功,加入招聘单位时,除了要与招聘单位签订明文规定的书面协议以外,双方还会抱有一系列的微妙而含蓄的期望,这种期望,在心理学上就被称为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是个人与组织对彼此权利和义务的未公开的信念组合,在招聘过程中,了解应聘者的期望和需求是很重要的,招聘人员所说的话对应聘者也是极为关键的.本文主要从心理契约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在网络招聘中怎样才能尽可能的招聘到组织需要的人才,探讨怎样才能使员工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0.
叶燕 《质量跟踪》2002,13(1):22-23
"人才高消费"现象 当前,在我国的人才市场上,"人才高消费"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单位和部门招聘人才时,不是根据用工需要,而是相互攀比,竞相以高文凭、高学历为条件,出现了大才小用、高能低用的怪现象.  相似文献   

11.
新经济时代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制度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的关键。企业人才招聘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模块,是企业人才招募和引进的重要方式,而这其中往往会普遍出现各种心理学效应。文章就企业招聘过程中这种普遍出现的心理效应进行探讨,同时浅谈情绪智力、心理资本和心理契约在招聘管理中的概念和应用,希望提高招聘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时书霞  李金峰 《价值工程》2014,(17):290-292
兰州新区,作为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在人才发展上需要更多、更好、更全面的人才,而兰州市为了获得发展也在招聘和吸引人才上做了全面细致的工作。但由于兰州地区地处西部贫困落后地区以及人才培养的条件所限,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存在着不平衡现象,随着兰州新区建设的全面开展,选择适合新区的人才招聘模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用营销方式做招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信旭 《人力资源》2011,(12):46-47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人力资源管理者们面临企业战略人才招聘周期一再被拖的困境,不禁要问"人才,究竟怎样才能快速找到你?"将招聘当成营销来做,是当前招贤纳士的不错的方法,这样也可能比竞争对手更快地获取人才。  相似文献   

14.
校园招聘,以其集中、快捷、高效、针对性强等优点历来就被一些外资企业看中,成为其招聘渠道之首选。这种招聘模式对于以内部培养为主要选拔人才方式、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企业尤其适用。而且,其避免人情游说的天然优势,也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其中。如何做好校园招聘?除了遵循固定的校园招聘操作程序之外,以下的四个关键点需要企业给予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5.
郑凯 《上海企业》2009,(10):52-54
金融危机的发生为我国银行业敲响了警钟,为了更好地实现稳健经营.除了做好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以外,良好的人力资源配备也是重要保障,其中人才招聘环节作为人力资源工作的首要步骤更是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人才招聘工作中以定性方法为主.由此可能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主观判断的失误。本文基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人才招聘的现状着重论述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商业银行人才招聘中的可适用性.并加以实证研究。目的在于科学量化人才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时代》2014,(9):90-91
"21世纪什幺最重要?""人才!"正如电影里的这句台词一样,人才已然变成了21世纪最稀缺资源。当那些互联网企业动辄开出几十万年薪的offer,预示着抢人大战愈演愈烈。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各公司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求搜寻到能帮助企业发展的人才。然而在招聘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间题,却成为了企业招揽贤才的绊脚石。当下,社会亟需一种高效、精准的招聘方式替代现有低效高成本的招聘,面视网由此应运而生。其研发推出的P2P招聘模式,在这个科技为王的时代从根源上为企业解决招聘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端俊 《人力资源》2007,(23):22-24
当前,众多企业已经认识到校园招聘对于挖掘优质人才资源,壮大自身实力的意义。校园招聘已经成为众多企业招揽人才的重要渠道。但许多企业在校园招聘过程中往往"就事论事",为招聘而招聘,缺乏长远打算和塑造雇主品牌的意识。有些企业即便富有品牌意识,但操作上存有不少  相似文献   

18.
庄文静 《中外管理》2014,(2):128-128
人才测评将不再以测评为唯一目的,而是把测评与企业和个人发展结合在一起。对于人才测评工具的应用,以前更多是在招聘过程中使用,但现在的趋势是:招聘测评(尤其是针对中高层招聘的测评)的使用量在减少。对于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在内部的应用上,不再以测评为唯一的目的,而是把测评和企业发展、人才发展结合在一起,以发展为最终的目的去做测评,以求更好地对人才进行判断和任用。人才效能更受重视有的企业在招聘中层干部时,一说要给他进行测评,人家就不来了。  相似文献   

19.
李玲 《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9):158-159,167
为了满足人力资源需求,企业需要利用各种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甄选人才。文章根据笔者多年人力资源工作经验,分析了人才招聘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20,(7):240-242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应用网络技术进行校园招聘已经成为常态操作,校园网络招聘已成为企业招聘人才最重要的招聘方式之一。校园网络招聘以其成本低、招聘范围广、效率高、方便快捷等特点,成为了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招聘方式。但由于目前模式存在着信息可信度低、信息传递内容单一,过程繁琐等缺陷,给校园招聘带来了许多负面的效应。本文对校园网络招聘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为校园网络招聘工作提出了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