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货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货币运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上可以分成货币微观经济学、货币宏观经济学、国际货币经济学、货币经济思想史等四个部分。为了提高货币经济学的教学质量,相应的措施有:针对授课对象安排教学内容,加强定量研究方法的训练,结合实践开展专题教学,实施课程论文制度。  相似文献   

2.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王佩真教授的力作《货币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为指导,将货币理论和经济理论融为一体,并根据我国的实践,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货币与货币流通理论、规律、机制进行了全面的探讨。该书深入地研究了商品经济与货币经济、货币经济与信用经济、货币经济与财政经济、货币与价格、货币储蓄与投资、货币流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货币经济学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新货币经济学主张将传统的统一于一种货币中的记账职能和交易职能相分离,来解决传统的“二分法”问题,并提出了“精密的物物交换体系”为基础的经济分析方法。同时认为如果取消法律限制,传统的货币将消失。新货币经济学对货币本质的认识和电子货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4.
佩塞克对当代货币经济学的挑战骆玉鼎1967年,美国经济学家佩塞克(BorisP.Pesek)与萨文(ThomasR.Saving)出版了一本引起争议的著作《货币、财富与经济理论》,对西方传统货币经济学提出了挑战。此后二十多年里,佩塞克一直坚持自己的观...  相似文献   

5.
反假货币工作是金融机构的一项重要社会职责,对于维护货币的信誉,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金融机构在反假货币工作中的行为选择,揭示金融机构在反假货币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反假货币工作是金融机构的一项重要社会职责,对于维护货币的信誉,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金融机构在反假货币工作中的行为选择,揭示金融机构在反假货币工作中努力程度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金融经济学这门新学科,还处于孕育和萌动阶段。它的性质、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结构,以及研究方法等,都在吸引人们热切地探索。创建金融经济学的必要性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已超越一般的货币经济,而进入信用经济时代,其突出特点是货币信用与经济组成“融合体”,研究这种“融合体”的运动规律,为宏观决策服务的经济学,就是金融经济学。  相似文献   

8.
一、基础货币的质和量搞清基础货币的质和量,是研究基础货币必须首先解决的重要问题。对基础货币的质,西方经济学界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不过,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点,即认为基础货币是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基础,其可以通过现代银行机制创造出数倍于自身量的货币。我国现行金融体制并非典型的二级银行制度,因为除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外,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9.
梁森 《浙江金融》2007,(9):19-19,9
货币需求及其决定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历来是货币经济学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是货币金融政策理论的核心部分,也是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即为货币政策,要运用好货币政策其关键之一是对货币供给的调控,而对货币供给的调控又必须以现实经济生活中货币需求为依据目前我国货币政策是过紧了还是过松了正成为经济理论界经常争论的话题,而过紧或是过松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数量界限,这就必须研究货币需求与产出、利率、通货膨胀率等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并建立适合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  相似文献   

10.
论货币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传统货币理论认为;货币的本质是商品或一般等价物,而西方经济学则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任何被普遍接受的东西。本文认为:我国传统货币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对货币本质的认识都存在偏差,前者的理论只适用于金属货币经济,不适用于信用货币经济;而后者的理论则只是描述了货币的表象,没有涉及货币的本质内容。本文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信用,利用这一观念能较好地描述各种货币形式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11.
近期,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季报(NBER Reporter)刊发了国际著名货币经济学者、NBER货币经济研究项目主任、2019年克拉克奖获得者中村惠美(Emi Nakamura)与Jón Steinsson撰写的综述文章,系统概述了2008—2009年经济大衰退(Great Recession)以来国际货币经济学领域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文章认为,研究方法和理论的进步对货币经济学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如新凯恩斯模型的发展,高频数据和横截面数据的使用,负利率和前瞻性指引等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负名义利率的新认识,实践和理论研究视角下,名义利率的有效下限并不是零;二是前瞻性指引的新功能,前瞻性指引对产出和通胀影响巨大,但不可保收入风险和流动性约束可以放大或减弱前瞻性指引的影响;三是通货膨胀的新逆转,菲利普斯曲线理论呈现新变化,在既定的失业率水平上推动通胀上升。  相似文献   

12.
张晶 《济南金融》2005,(12):7-1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是货币经济学中的重要研究问题,更是指导货币政策实践的理论基石。在西方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中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即货币传导机制理论和信用传导机制理论,二者从不同角度对货币政策变化给经济活动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诠释。本文对这两种主要理论的核心观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分析了它们在理论上的优势与局限性,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是货币经济学中的重要研究问题,更是指导货币政策实践的理论基石.在西方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中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即货币传导机制理论和信用传导机制理论,二者从不同角度对货币政策变化给经济活动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诠释.本文对这两种主要理论的核心观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分析了它们在理论上的优势与局限性,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4.
俞建麟 《金融研究》1985,(10):62-64
货币供给理论是研究货币供给量由哪些因素所决定以及如何决定的理论。在过去较长的时期内,西方货币学者重视货币需求理论,轻视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量这项重要的经济变量和政策指标,也被视为可由金融当局绝对加以控制的外生变量。六十年代以后,随着货币主义的兴起和货币政策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西方货币学者普遍注重货币供给问题的研究,因而,货币供给理论有了迅速地发展。一。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简要回顾与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在理论研究方面同样如此。随着金融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的迅速上升,经济学家对货币金融问题的研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在20世纪结束的时候,货币金融理论研究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研究体系,并且成为整个经济学理论体系和框架结构的重要支柱。本在对1900年前后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进行简要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回顾了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6.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的兴起及其对新古典理论的内涵拓展是西方经济学近几十年来的重要演进特征.二者由于具有相似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因而经常被相提并论甚至混同.但回顾二者的发展历程,可发现它们尽管在研究起点上相似,但在理论与政策归宿上各异.这些讨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西方经济学近几十年的演进趋势与分野,为我国当前的经济问题研究及经济理论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徐淑丹 《云南金融》2012,(6X):282-282
货币一直都是历史中各经济学派必涉及的内容。本文将针对凯恩斯与古典及新古典经济学对货币的认识,从观点、基本假定、政策含义等方面对比二者的不同,进一步了解货币理论和政策在二者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云华 《时代金融》2008,(11):37-38
作为实物分析与货币分析方法论划分的分水岭,货币中性问题是货币经济学中长期争论的热点问题,在经济学界,不同的经济学家对货币供给与实物经济之间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看法。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对货币中性这个货币经济学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理论命题进行理论回顾,并通过引入动态经济的研究方法,推导出货币中性定理及其失效的可能性。最后,基于理性预期对货币中性问题以及相应的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货币当局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应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徐淑丹 《时代金融》2012,(18):282+298
货币一直都是历史中各经济学派必涉及的内容。本文将针对凯恩斯与古典及新古典经济学对货币的认识,从观点、基本假定、政策含义等方面对比二者的不同,进一步了解货币理论和政策在二者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货币与商品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在现代商品经济不断深化的条件下,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何种内在联系和规律可循?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经济发展服务?这是摆在现代货币信用学和金融经济学面前不容回避的、带根本性的问题,也是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宏观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的拙作《试论货币供给的超前趋向及其数量界限》(见《财贸经济》1986年第2期)发表后,(《经济研究》1986年7月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