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出去"配套金融机构的国际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世界各国官方对外投资配套金融机构概貌 如果对全球范围开展"走出去"配套金融业务的官方机构进行一番比较,可大致看出以下规律.  相似文献   

2.
二战以来,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已成为一种制度性安排,主要发达经济体如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基本都建立了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本国企业和产业"走出去"的制度框架。各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和产业"走出去"的政策目标基本都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其职能跟随国家战略及全球形势演进的变化动态调整,其区域布局和产业战略都比较清晰。在新形势下,我国应充分借鉴各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和产业"走出去"的经验,重新定位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功能,创新金融支持的模式,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支持企业和产业"走出去"中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顺应经济全球化需要,政府和各大金融机构通过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对外承包企业是“走出去”的一支主力军,中国对外承包企业“走出去”方式经历了从项目分包到项目总包,再到项目投资的提升过程。而每一次阶段陛升华都建立在金融支持与创新的基础之上。企业能否高效、顺畅的“走出去”取决于相关金融政策和金融服务的支持是否已经就位,即是否已经“金融先行”。  相似文献   

4.
池方燃 《经济师》2008,(3):282-283
“走出去”战略是贯彻国际贸易“双向循环流动”规律的需要,在当前,我国具备了“走出去”战略的可行性,企业应实施正确的“走出去”策略选择,政府也应采取措施推进“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公共政策分类与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微观层面讲,“走出去”战略亦可称为国际化经营战略,实施主体是各类企业。但从宏观层面讲,“走出去”不仅是企业战略,更是国家战略,是指通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走出去”战略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商品输出层次,主要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以及承包劳务等,即出口贸易与对外经济合作;第二个层次是资本输出,主要是指对外直接投资(或称为境外投资)。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在各国政府都加强对本国企业支持的情况下,我国企业要想走出去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相似文献   

6.
张玲群  唐敏 《时代经贸》2007,5(9Z):48-49
文章从“走出去”战略的背景,政府介入的理由出发,分析了企业“走出去”战略过程中政府角色定位现存的问题,继而提出政府应在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走出去”战略实施的现有阶段,应根据需要予以正确定位,积极扮演资源整合者,战略制定者,管理者,保障者等角色。  相似文献   

7.
1.1根据企业类型确定支持方式“走出去”企业大致可以分为资源开发市场开拓、技术和品牌获得以及劳务输出四种类型。资源开发型投资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周期长,投资风险大,国家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由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长期低息贷款,还可以采取股权融资的方式,分担企业的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在经济成功“走出去”之后,文化“走出去”也成为必然趋势,而传承传统文化、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起点和目标.江苏是经济强省,也是文化大省,本文基于非均衡性理论的视角,厘清其三大区域的经济状况与特点,并结合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转型的背景,提供可资江苏文化“走出去”战略借鉴的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供给安全关系国计民生。通过回运优质农产品、引进先进技术、提升国际农产品市场话语权、稳定国际农产品贸易等多元化路径,农业“走出去”可有效增加我国国内农产品供给。综合考虑国内需求、资源条件及贸易情况,本文提出了我国农业“走出去”的优先产业及重点区域。为保证“走出去”路径通畅。必须处理好国内农产品回运与国内实际需求、农业“走出去”与投机行为、企业稳定发展与技术引进、增量技术引进与提质技术引进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政府可从政策、法律、机制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引导、规范、保障和支撑。  相似文献   

10.
纵观企业国际化的发展,每个国家都有其不同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特点,在倡导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今天,认真分析主要发展中国家的“走出去”模式,了解全球化发展的轨迹,有利于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找到发展的机遇。同时,借鉴国外“走出去”的模式,对其进行适当的修改可以直接为我国企业所用。本文试图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撰写,沿着时代背景的发展,一直探索21世纪初的企业到国际化发展情况。本文选择了印度、韩国两个发展中国家,力求从上述国家的全球化模式、全球化动因、政府支持及当地背景等方面探索全球国际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战略环境下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加快,加上各国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化,使得全球经济发展局势较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带一路”战略便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其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使我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加密切.本文主要是对“一带一路”战略环境下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首先对“一带一路”战略进行了简要分析,论述了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走出去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为如何在“一带一路”战略环境中实现我国企业的科学走出去提出了一些策略,以期能够在“一带一路”战略环境中使我国企业以更加稳定科学的状态走出去,实现我国企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实施“走出去”战略,既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步骤,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家对“走出去”投资办厂给予了相应的鼓励政策,我们应抓住这一良机,乘势而上,提高全省经济综合实力。 一、充分认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然性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席卷世界,已经并且正在给各国  相似文献   

13.
汪群 《技术经济》2004,23(8):32-33
<正> “走出去”战略是政府倡导、鼓励的一种企业行为,但是“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自身的情况才是决定“该不该走”、“该怎样走”等问题的关键。在我国现有的“走出去”企业中,不乏有影响的企业,但是“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并不多,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于众多企业而言,当“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既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压力,也使部分企业在对自身缺乏必要了解的前提下,以为“走出去”一定海阔天空,风光无限,从而造成盲目投资的情况;另一些企业想走出去却又顾虑重重,害怕国外的投资风险,认为我们凭什么“走出去”和人家竞争,比这不行比那不够。可是实践证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主动走出去,直接参与全球化竞争是完全可能的。就我国而言,实践活动正走在理论的前头,也在呼唤理论的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契合沿线国家共同利益需求,得到沿线国家积极响应与支持,但是沿线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税制存在诸多差异,导致“走出去”企业在沿线各国面临一些严峻税收困境.本文分析认为,税收协定作为国际税收关系与税务合作的法律基础,通过“走出去”企业享受税收协定待遇,保障“走出去”中国企业的合法税收权益,可以为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走出去”铺路、护航.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支持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的战略,国家必须改变长期以来以“引进来”为主的思路、体制和相关政策。政策思路应该是: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国家在国际收支平衡和增强企业竞争力、内部需求与外部需求之间进行统筹后作出的选择,我国的“走出去”战略是在国家经济实力、企业实力有限、金融监管还很薄弱、企业治理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实施的。因此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不意味着实施“走出去”战略,就立即实行全面的投资自由化政策。目前的“走出去”战略,处于积极吸收外国投资、提高引进外资质量的同时,有限度、有政策指导地放松企业境外投资活动的阶段。放松境外投资管制,并不排斥政府的宏观管理。政府应通过对重大项目的审查、制定支持政策等体现国家利益和政府意志。关键要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走出去”战略是在行将跨入新世纪之际,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全面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客观需要,及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深化和加强,实施“走出去”战略正是顺应并融入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和加入WTO的新形势,进一步扩大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深刻领会和认真实施“走出去”战略,对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拓展21世纪经济发展的回旋空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实现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对深化我国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  相似文献   

17.
赵玉 《经济论坛》2003,(22):6-7
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的。2000年,中央确立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出“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举、相互促进;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对外投资的积极性,推动“走出去”战略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是新阶段往往面临新问题,下面结合河北省实际从企业和政府这两个角度分析“走出去”战略实施中思想和实践上急待解决的四大问题。一、谁来走既然“走出去”的目的地是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际经贸规则面临重新洗牌,全球化分工总体增长趋势放缓,但全球贸易中服务贸易占比却逐年增加,在此背景下,推动我国服务业“走出去”深层次参与全球化分工成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文重点梳理了我国服务业“走出去”的具体路径,包括服务业跟随上下游客户“走出去”、制造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主动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利用信息通信技术直接为国外用户提供跨境服务、通过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走出去”等。同时,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服务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一些新的国际政治和技术壁垒,以及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等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并加快我国服务业融入国际市场,我国应积极发展跨国数字贸易、以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协同“走出去”、利用市场规模优势积极参与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的谈判和制定并争取更多主导权和话语权、增强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国家软实力等。  相似文献   

19.
一、农业“走出去”概念和意义 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了加快实施我国农业“走出去”的战略,这对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广义上,农业“走出去”包括农产品出口、农业对外合作、农业对外援助、农业直接投资等内容。狭义上,农业“走出去”是指我国企业在政府的政策指导下,以营利和合作为目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采取资本、技术、产品和劳务输出等多种方式,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自主从事合法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20.
政府定位: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职能的转变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前沿问题。根据中央提出的“统筹国内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原则,我国正在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通过发展开放型经济、全方位参与国际分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促使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在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中,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固然扮演着主角,但是也必须看到,政府应如何定位、如何做出有效的引导与推动,已经成为影响这项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因素。西方经济学中的政府作用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的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