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存款时,都会把银行卡或存折顺手交给银行柜员,很少有人看看自己的卡号和存折帐号。但如果你存款是为了给合伙人验资、或该笔存款有其它人参与,那就该注意一下存折或银行卡是否被人调换。最近发生在辽  相似文献   

2.
《金融博览》2002,(1):52
我们的卡被"克隆了" 存折和卡明明在自己的手里,账户内的巨款却不翼而飞--一段时间以来,这样的咄咄怪事在深圳某银行多名储户身上轮番上演,储户被盗取存款的金额最多达30万元.而银行查询资料显示,这些储户的存款竟是被人用"克隆"银行储蓄卡盗取盗用.  相似文献   

3.
最近,个别金融机构对外宣布,取消存折,全部使用银行卡,这一举动对银行来说具有很多的好处,但是对于储户却不尽相同,一些人对此持反对态度。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调查,认为取消存折应征求储户意见,这种单方面的决策对储户影响较大,应引起关注。一、取消存折对储户的影响(一)一些储户不能随时知道存款金额,给生活带来一些不方便。过去,使用存折的时候,随时都能看到自己存着多少钱,换成银行卡后,  相似文献   

4.
当前金融投诉案件增多,其中因文字书写不规范导致银行败诉的案件屡见报端。据报载:某储户家中被盗,其中内有存款1.5万元的活期存折被盗走,该储户发觉后立即赶到存款开户储蓄所挂失,但其存折已被人取走1.3万元,经查验取款凭条,窃贼冒领时所填户名并非国家所规定的简化用字,也非办公、行文的规范用字,储蓄员失误导致存款冒领,应负全部赔偿责任,法院判决储蓄所赔偿储户1.3万元。  相似文献   

5.
储蓄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合同,我国现行《合同法》对其没有作专门的规定.储蓄存款的所有权属于银行,储户对银行享有的是债权.依据对债权的准占有人给付的效力的民法原理,解决储蓄存款冒领纠纷法律责任分配问题是一个很好尝试.银行对存单、存折或银行卡等存款凭证的真伪负实质审查责任,对身份证件、储蓄密码的真伪负形式审查责任.  相似文献   

6.
要勇于革新     
一位储户的储蓄存折在公共汽车上被人偷去,气喘吁吁地赶到储蓄所来挂失,但是迟了一步,存款已经被冒领走了。这个储蓄所就这件事总结经验。有的同志提出:今后储蓄存折的户头上是否可以不写储户的姓名,姓名只记在银行的帐頁上。储户取  相似文献   

7.
2008年和2009年各发生的一起涉及银行存款的案例表明,人们对银行存折及银行卡上的金钱归属问题存在一些分歧,有人认为它们应当属于储户和银行卡持有人,有人认为它们应当属于银行。存在这种分歧的原因在于有人没有认清储户和银行卡持有人与银行之间实际上存在的关系是合同法律关系:储户、银行卡持有人将货币交与银行后,他们因货币所有权已转移至银行而丧失所有权,但获得了以存折或银行卡形式存在债权凭证。因此,银行存折及银行卡上的金钱应归属于银行;此后,他们与银行之间如发生纠纷,应按债权债务关系来处理,即使有人盗用银行卡等窃取货币,损害的将是银行财产,银行在客户无过错情况下,依然要承担偿付责任。  相似文献   

8.
强化内控管理 确保运营平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投资管理》2006,(1):63-64
2003年7月31日某支行发生了某职员贪污储户存款携款潜逃案件,经内部会计查账.外部储户持该行存折到期取款陆续发现,某职员的作案时间从2001年4月份就开始.直到2003年7月31日作案后携款潜逃.先后盗取客户及银行的资金16笔。共计65万余元。  相似文献   

9.
2010年6月3日,珠海储户江小姐持某银行卡在开卡银行的ATM机上存入人民币2000元。次日她的手机先后收到该银行发出的两条短信,提示她的银行卡分10次被取走了21700元。加上取款手续费,江小姐共损失21917元。随后,江小姐到银行查询,得知卡内2万余元存款是在东莞的ATM机上被取走的,而银行卡一直在江小姐的钱包里。因此,江小姐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在事件双方协商处理无果的情况下,卡主人将银行告上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1月6日.通化市农行发生一起储户存款被盗案件。一储户在市农行营业部取款时发现其存折上的125000元在银行帐户上只有1000元。经系统查询,其余124000元被另一个人取走。此事银行迷惑不解,储户要求赔偿。最终储户一纸诉状将银行告到法院。正当法院审理过程中,11月30日,市农行接到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发来的协查通报,称“我支队侦破一系列金融凭证诈骗犯罪案,犯罪嫌疑人在金融机构的营业窗口采取窥视储户开户信息,伪造存款人身份证、变造存折等手段诈骗金融机构人民币……请协查。”为此事实真相大白。这里不妨转引一下七台河公安局在网上发布的部分案情通报:  相似文献   

11.
王某与李某系朋友关系,王某借李某身份证在银行开户存款,存折、密码为王某保管。后李某得知王某在其实名银行账户上有数万元存款,即瞒着王某,用自己的身份证向银行申请挂失,重新办理存折、设置密码,分两次取走了王某存款10.1万元和利息1513元。事后,李某退回8.8万元。  相似文献   

12.
储蓄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业务之一,它是存款人将存款本金交付给银行,银行出具存折、存单或银行卡给存款人,并应存款人要求向存款人支付本金及利息而在存款人与银行间成立的一种合同关系。从存款合同中银行基本义务的角度出发,对存款人的身份的审查及确认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但近年来银行因身份审查义务履行不当导致客户资金损  相似文献   

13.
家住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的傅女士,在中国工商银行蕉岭县支行营业部开户后,存折被掉包,不明就里地往别人的存折内存入49万元巨款,当她发现是个陷阱时,巨款已经被人取走。无奈之下,将三家相关银行告上公堂。法院最终判定:银行与储户均有责任,其中银行承担40%的责任。傅女士是一位  相似文献   

14.
六十年代初,银行曾开办10年、15年、20年的华侨存本付息存款,储户一次存入3万元、5万元或10万元,由银行按月把利息交给存款人的家属,堪称方便。这种存款形式在福建、广东两侨乡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历史上存款分流最严重的一年,股市和基金成了人们投资的热点.于是银行、信用社、邮政储蓄纷纷给员工下任务,形成一股揽储风潮.但揽储的弊端也随即显现出来.下面的案例给银行和储户敲响警钟,揽储更应该按程序操作,存款必须到柜台办理,否则,储户的存款可能不翼而飞.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我省和全国各地一样,个人储蓄存折(单)因被盗或遗失而被冒领的事件时有发生.这种情况造成人们常常为存折(单)被盗、丢失和储蓄存款不安全而担忧.据柜面反映,发生冒领案件较多的是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和活期储蓄,其主要弊病是,银行规定储户办理这类存款时,留不留地址和真实姓名均可,这样取款时不论本人还是他人,只要能按原存折(单)上的记录填写清楚,不需要任何证明就能取得存款,这种办法显然漏洞较大.目前这种弊病对银行的信誉有较大的影响,不利储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存单、存折、银行卡是金融机构签发给储户、持卡人使用的一种信用凭证,作为一种服务社会、有益于公众的现代化支付手段与结算工具,其基本特征就是信用。储蓄存款的安全和增值这两个信用特点,适应了储户对钱款安全和获利的心理要求,是建立金融机构与储户、持卡人正常关系的基石。随着储蓄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储蓄业务的无纸化、电子化并对IT技术的高度依赖,使得储蓄机构的操作风险日益增大.而当前发生的大量以存单、银行卡为表现形式的存款纠纷却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与储户、持卡人之间正常的信用关系,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因储户办理存款挂失引发的纠纷是近年来银行诉讼的一个热点,在此类案件中银行败诉的案例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这类纠纷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储户存款被他人冒名挂失,并导致存款被他人冒领引起的纠纷;二是储户本人向银行申请挂失,因银行没有及时办理止付,导致存款被他人冒领引起的纠纷。随着储蓄存款实名制的实施及居民身份证核查系统的联网运行,第一种情形已逐步得到遏制;而第二种纠纷主要是因储蓄存折(卡)或密码被诈骗分子克隆、掉包、偷窥所致,因此被他人冒领的几率比较大,最容易引起银行与储户之间的纠纷,亟须引起银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03年8月7日,株洲市芦淞公安分局,在有关银行的紧密配合下,历时一个多月,侦破了今年上半年来,在湖南、株洲等地接连发生的银行卡存款被窃一案,抓获犯罪嫌疑人7人,涉案金额20多万元。这是株洲市侦破的首例利用高科技手段、变造银行卡盗窃银行储户存款的案件,颇引人关注。湖南省  相似文献   

20.
据媒体报道,海口一储户龙小姐发现卡内的存款3万余元被他人在广西取走,而卡仍在自己手中,便立即向警方报案,井与银行打起了官司。后来法院判决银行向龙小姐偿还全部存款。这一案件对银行的案防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储户与银行建讧的是合同关系,银行有义务保护储户存款的安全。为了防范类似事件再度发生,银行应进一步提升内控案防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