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务派遣堪称非典型劳动关系的典型代表.在我国,劳务派遣的孕育、发展有其独特的逻辑脉象,劳务派遣在发展实践中显示出真假面相相间、利弊结果皆存之复杂样态.劳务派遣与典型、传统的劳动关系之显著区别在于基于雇佣与使用离分的转变:由一份契约、两方主体到两份契约、三方主体的转变.劳务派遣承载着消弭传统雇佣模式下诸多待解决问题之使命,但在实践中,各种假劳务派遣现象层出不穷,其是雇主以合法形式掩盖规避法律目的的行为.劳动正义的实质是一种价值规范的概念,劳动正义旨在解决人作为劳动主体如何在劳动中依据劳动而得其应“所得”而进行的制度安排.就实现劳动正义而言,可分为三种路径,即劳动正义实现的内发型进路、外发型进路及混合型进路.  相似文献   

2.
刘建录 《经济论坛》2011,(12):221-224,165
文章认为作为与劳动关系并列的劳务关系,既包括自由劳务之劳务关系,也包括非自由劳务之雇佣关系,而雇佣关系在西方与劳动关系属同一内涵,在我国属于劳务关系。帮工关系是无偿劳动之社会关系,非法用工关系一般属事实劳动关系,由出资人对劳动者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3.
劳动派遣是一种新型的劳动用工形式,最大的特点就是雇佣与使用的分离,被派遣劳动者是用人单位的员工,由用人单位负责招收录用;在用工单位处提供劳动,由用工单位负责管理使用.这必然带来一个问题,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受到伤害,应当由谁承担责任?劳动者对第三方造成伤害,又应当谁来负责?这需要解决劳动派遣关系中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谁是雇主问题,再分析被派遣劳动者在受到伤害或在派遣期间、在工作过程中给第三人造成损害的有关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4.
广义的雇佣关系包括劳动关系,狭义上的雇佣关系不包括劳动关系。从现行立法现状看,我国民法和劳动法分属于不同部门法,雇佣关系归民法调整,劳动关系由劳动法调整。但在适用法律方面,我国的民法和劳动法构成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关系,法院在审理雇主责任案件时,只能适用我国民法规定,而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则应首先考虑劳动法。  相似文献   

5.
章燕冰 《经贸实践》2009,(12):64-65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的用工体系,突破了常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直接建立雇佣关系的一般用工模式,引入了派遣机构即第三方。劳务派遣的发展不但有助于安置下岗职工、解决我国的就业难问题,促进我国境外就业,还有利于用工单位降低管理费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由于劳务派遣用工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我国的劳务派遣起步较晚,与欧美、  相似文献   

6.
关于员工关系管理中五种模糊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员工关系管理中五种模糊关系的分析,对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雇佣关系与劳务关系、劳动关系管理与员工关系管理的区别和联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对实习关系的归属、实习学生的权益和实习关系的法制建设提出了相应判断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法律规范的缺位和巨大的利益空间使得劳务派遣发展异常迅猛。劳务派遣产生有其必然性。相对于传统的雇佣方式来说,劳动派遣是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劳务派遣涉及到劳务派遣单位、被派遣劳动者和用工单位三个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劳动力的雇佣和使用相分离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对雇佣关系研究的新视角——心理契约的维度之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心理契约的维度方面考量不同雇佣关系下员工的心理契约的特点,以及由此对其态度和行为产生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提前预见不同雇佣关系中所蕴含的期望及问题,为改善组织对于各种雇佣关系的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及减少劳动纠纷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人才租赁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才租赁又称人才派遣,源于美国,成长于欧美、日本,是人才市场化的产物。在国内,1998年南京市就出台了《南京市人才租赁暂行办法》,率先开展了人才租赁业务。近年来上海、北京、深圳、宁波等地也都先后开展了人才租赁业务。所谓人才租赁,是指人才租赁机构将与之建立雇佣关系的人才租赁给用人单位使用。租赁时人才租赁机构与用人单位签订《人事租赁合同书》,租赁机构与被租赁的人才签  相似文献   

10.
柳阳 《当代经济》2010,(13):20-21
人才派遣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在美国飞机制造业就出现了借用共享工人.人才派遣就是人才派遣机构根据接受派遣人才的单位需求,招聘人才并派遣到用工单位工作.人才派遣公司与被派遣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与劳动者的关系由过去单一行政管理模式向多元化的模式转变。新的《劳动合同法》填补了我国"劳务派遣"的立法空白,对规范劳务派遣市场,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着重要的保证和推进作用。本文就劳动派遣方面的法律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法》中规定了劳务派遣制度,填补了我国法律的空白,但是其未明确规定劳务派遣制度下的雇主及其责任承担问题。作者从几年的人力资源工作中提取经验,并结合现行劳动法律法规制度,分别从"传统劳动关系职能分割"、"劳务派遣双重法律关系学说"及"我国现行法律漏洞"等三方面,论证了我国劳务派遣制度下雇主应为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的"双重准雇主"形式,二者根据其责任的不同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3.
栗志坤、曹洪军教授等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非典型雇佣(即"隐蔽雇佣")关系作了阐释,但其观点既与中国主流经济理论相悖,也缺乏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基础。隐蔽雇佣关系是"资本雇佣劳动"体制下资本垄断在劳动关系上的外在表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资关系的健康发展要把隐蔽雇佣关系置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中。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肯定了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合法性,明确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是劳动关系,要求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签订劳动合同.针对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特殊性,《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做出了有别于传统劳动关系的特别立法规制.本文认为,《劳动合同法》在调整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方面,在有关劳动合同试用期的适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适用、惩罚性民事责任主体的范围、被派遣劳动者单方面预告解除劳动合同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应当进行补充立法完善,以更好地规制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日本劳动关系的调整变化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终身雇佣"、"年功序列"与"企业工会"等为日本带来了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力地促进了日本的经济发展。然而,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长久以来形成的终身雇佣制出现松动,同时也影响着工会的参与率、工资的分配机制等。日本应对劳动关系变革的调整路径对我国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调整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兼职大学生身份的现状,了解兼职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属性,从而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关于大学生兼职从法学理论上讲,其中一部分应当归于劳动关系,另一部分应当归属于民事的雇佣关系,而劳动关系是雇佣关系的一种发展形式。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在法律调整的不断变化中,二者的边界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二者的差异,不是本质上的,而是法律理念上的。兼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种特殊群体,我国司法上关于其劳动关系的法律属性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将兼职大学生作为我国劳动法上的特殊劳动者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经济的发展,人才派遣的方式越来越广泛,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风险.从人才派遣的多种形式出发,浅述了人才派遣出现问题的原因和防范化解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时期的安置就业退出历史舞台以后,灵活就业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实现充分就业的主要渠道。与此相适应,就是灵活就业也给我们带来了多样化的雇佣关系。本文在两年多的专题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灵活就业劳动雇佣关系的现状特点,对灵活就业群体及其雇主做了分类,对雇佣关系引发的冲突问题作了归纳分析,对不同类型的灵活就业的雇佣关系提出了规范化管理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一种新的用工形式劳务派遣工日渐重要。这种用工方式,是由劳务派遣单位、被派遣劳动者和用工单位三方共同组成的。这造成了劳动力的雇佣与使用相分离,在工作上,各方要处理的关系相对要复杂,即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的关系,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关系,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在接收劳务派遣工的企业作为用工方,虽然能够满足企业对于员工的需求量,缓解企业的工作压力,但由于劳务派遣工的特殊性,在对劳务派遣工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从而对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文章围绕人力资源管理中劳务派遣工用工形式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劳动派遣工用工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非典型雇佣的发展趋势及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典型雇佣方式的快速发展和演化,使雇佣关系向组织外部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对雇佣关系的控制力越来越大,单纯依靠企业内部的管理尚不能完成对非典型雇佣方式的管理,由此引发了非典型雇佣发展的一系列突出问题。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为重获成本优势越来越依赖于非典型雇佣方式,使非典型雇佣方式越来越普及化,这就意味着,市场和政府必须对此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规范,企业要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本文将针对非典型雇佣方式发展遇到的问题进行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