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随着工业化而发生的经济和人口分布重心向城市转移,城市数量和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加强的历史过程。20世纪初全世界城市人口仅占总人口3.2%,而现在已超过50%,其中发达国家为79%,发展中国家为43%。目前中国的城市数量为666个,城镇人口为45844万人,城市化水平为36.2%,工业化率44.9%,低于发达国家43个百分点,形成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导致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提高缓慢等。为此,本文分析了中国城市化滞后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论城镇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凡 《特区经济》2005,(2):17-19
不同的社会学科对城市化进程的实质的描述是不一样的。经济学认为城市化是各种非农产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向城市集聚的过程;社会学认为城市化是一种城市性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人口学认为城市化是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地理学认为城市化是人类居住和经济布局呈现出日益集中化的过程。概括地讲,城市化实质上是一个全体居民市民化或农民的非农化解放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城市规模分布演进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如下问题,中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城市体系。我们基于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路径,对中国过去10年的城市体系演进进行了系统回顾,并运用省区动态面板数据识别了城市规模分布演进影响整个城市体系的外部性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本文发现,从整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看,中国的城市体系仍未达到最优分布状态,但正逐步向其趋近。中国城市规模分布体系主要特征为中小城市过多而大城市过少,少数大城市相对规模过大。新的(特)大城市的出现,及各大城市的共同发展,能显著促进区域经济效率。本文的发现为中国未来的城市化途径选择提供了有益见解。  相似文献   

4.
李浩 《宁波经济》2004,(1):33-34
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是城市化(Urbanization)过程中,在特定地域范围内,若干个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纽带联系而形成的城市网络群体(Urban Network Syste中国城市群的兴起,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与城市化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国研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王微近期撰文指出,城市化进程是服务业加快向城市集聚、发展规模不断提升,并最终成为城市经济乃至一国经济支柱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程承 《北方经济》2011,(5):73-74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与乡村间的差异日益明显,这种差异产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该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具体说来,城市化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经济现象,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的经济要素,城市相应地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的过程。一般说来,城市化通常包含以下几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城市化的内在动力、城市规模与城市最佳集中度、城市趋同等新方法分析城市经济与城市演变的动态过程,得出城市化过程的基本规律,为研究和发现城市的最优规模,制定合理的城市发展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推进城市化的过程本质上是经济社会变革的过程,城市化一方面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必然,另一方面与制度安排和政策取向密切相关,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逐步向城市转移,合理地调整行政区划将有利增强城市的集取力和辐射功能,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在推进城市进程中,既不能把调整行政区划作为推进城市化的惟一政策取向,又要积极,适时,合理地运用行政区划手段来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城市化的内在动力、城市规模与城市最佳集中度、城市趋同等新方法分析城市经济与城市演变的动态过程,得出城市化过程的基本规律,为研究和发现城市的最优规模,制定合理的城市发展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动力:一种长期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30多年来,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及国民财富水平的迅速提升都与方兴未艾的城市化浪潮息息相关。展望未来10~20年,中国将有近10亿人口居住在城市,从任何角度讲,中国城市化的巨大规模都将孕育新的机会,并必将成为未来中国长期增长与经济转型的宏大主题。一定程度上,未来中国经济能否继续领跑全球,关键就在于发展中的城市化主题。一个13亿人口大国的城市化问题不但直接决定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并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林凌 《开放潮》2003,(7):13-14
中国城市化出现加速发展新趋势,城市经济一体化有其重要的推动力。 香港与内地“更紧密的经贸安排”必将推进大中华区域经济大融合、大发展。在厦门、台湾造就一个“双城”自由贸易区,不失为有益的举措。 协调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造成障碍的矛盾,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开展城市政府间的交往是解决这个矛盾的重要途径。协调这个矛盾最重要的是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2.
宁波都市经济圈战略构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经济圈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城市空间和经济组织形态。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空间规模的扩张、数量的增多以及经济规模的扩大,有力地推动了都市经济圈的发展。国内对于城市群、都市经济圈的研究比较一致的认识是:都市经济圈是以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  相似文献   

13.
吴会林 《发展》2003,(6):24-25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地域,如何对待处理西部大开发中的城市化、城市发展问题是关系西部大开发成败的关键之一。城市化是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矛盾的关键。研究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城市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西部最大的短缺是“城市短缺”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过程。由于灵活、开放的政策和良好的经济地理位置以及较好的工业基础等因素,东部地区城市化已处于较高层次的分散型发展过程中,而西部地区城市化仍处于初级阶段,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西部地区“城市短缺”还表现为城市结构的不合理…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民营资本与城市经济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两个话题。在诸多不明朗的配套政策和现实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存在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在参与城市经济的过程中是否有空间?在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华工商时报共同举办的首届“民营资本与城市经济论坛”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程路认为,我国的民营资本和民营经济在中国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一定可以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5.
经营城市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加快,我国城市直接面临国际与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挑战.如何调整城市的战略定位,以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力求在国际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是近阶段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战略性课题.经营城市的理念引入,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16.
刘玲玲 《特区经济》2006,(4):147-148
本文在研究了规模经济与聚集经济涵义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规模经济与聚集经济的内在联系,从分工的必要性、交易费用理论、市场化理论等多角度分析了城市的形成原因,城市化过程是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结果,在发展过程中最终达到各个层次相结合的城市结构。  相似文献   

17.
1987年8月21日至25日,在兰州举行了中国城市经济学会首届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中心城市经济理论讨论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主任汪道涵同志在会上作了题为《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发言,阐述了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关系的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城市经济在发展,城市化在推进。主要回顾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综合功能的增强。第二个问题:中心城市和经济区域。从点面结合,集聚效益和地域分工,中心和网络,城乡分工和城乡一体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心城市和经济区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本刊刊登汪道涵同志发言中的第三个问题和第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休闲产业: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晓霞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3):48-50
休闲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直接动力。休闲产业在拉动消费、增加就业、缩小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以及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营造城市投资环境等方面都有特殊的推动功能。因此,在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发展休闲经济就是发展城市经济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尤其是发达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较高,从城市的长期发展来看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经济转向现代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对于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在推动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创意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再生引擎。文章以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经济》杂志于1999年创刊,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了。 这十年,正是我国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城市经济理论不断创新的十年。 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国民经济步入平稳快速发展的阶段,为城市化的加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