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育政策调整与女性就业的关系是当前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基于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利用单独二孩政策的外生冲击,评估单独二孩政策对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实证检验生育多孩与女性就业的关系。本文研究发现:(1)单独二孩政策使单独夫妇生育二孩的概率显著增加2.3%,但政策效应主要集中于34~39岁和高学历女性群体。(2)单独二孩政策并未显著降低政策目标女性的劳动参与,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健性,也不存在年龄和学历上的异质性。(3)相比于非独生子女夫妇,单独夫妇与父母公婆同住的比例明显更高,这可能是政策未显著降低单独女性劳动参与的原因。此外,幼儿园等公共照护资源供给与祖辈同住存在互补效应,因而也能抵消生育对女性就业的负向冲击。本文的研究表明,生育二孩并不必然抑制女性劳动参与。但要实现女性生育与就业的协调,需要有可替代的家庭和公共儿童照护资源做支撑。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国外企业对女职工就业政策、生育保险政策等劳动保障方面的分析,比较我国目前在生育女职工劳动保障方面的不足,为我国“二孩政策”下女职工生育后的就业、生育保险等方面解决后顾之忧的劳动保障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国传统观念中对女性的歧视,我国女性就业长期以来面临一定困难.而又因为企业以营利为目的,所以用人单位可能会更加倾向于雇佣男职工来减少女性生育所带来的成本.本文通过分析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女性就业的影响,提出了改善女性就业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被称为吸纳就业“海绵”的灵活就业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我国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具有非正规化、多元化、动态化、多层次化和外部化等特点。为此,应建立完善的劳动法律体系,使灵活就业规范化;建立三方协调机制,保护灵活就业者的基本权利;加强对灵活就业劳动的行政管理及监察工作;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市场及公共服务体系等,保障灵活就业劳动关系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非正规经济作为与正规经济相对的概念,同样是整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经济活动.在我国转型时期,非正规经济处于增长态势,而在非正规经济中就业的人中,女性占有很大比例,她们所面临的主要困境是生存权利、劳动权利、社会保障权利易受到侵犯,因此,有必要通过修订相关法律、加强执法监督、完善司法救济程序等措施使女性得到相应救济,改善其生存和劳动条件,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静 《现代财经》2008,28(2):71-75
狭义的平等就业权是指公民不受歧视地获得劳动机会的权利.平等就业权从本质上说属于私权利,因而应该具有权利救济程序.<就业促进法>实现了平等就业权由虚置的宪法权利向具体权利的转变.但<劳动法>以及现行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制度与该原则不匹配,形成对该救济权的限制.因此应该通过扩大劳动法和行政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同时改革我国传统诉权理论,确立利益主义诉权原则,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以实现对平等就业权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7.
消费的时代,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强调"司法为民"的今天,司法改革也必须关注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针对目前消费者权益司法救济机制的不足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措施与建议,希望能够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体制外人员“是我国当前就业的主力军,但也属就业弱势群体,在劳动权益方面受到多种侵害,严峻的就业形势、淡薄的法律观念、严重的地方保护、落后的执法体制是造成侵权现象的主客观原因.必须改善立法状况,健全劳动权益保障法律体系;改进执法手段,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强化工会职能,构建内部制约机制;改进单位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增加法律考核内容;从立法、执法、体制、机制等方面采取改革措施,保护“体制外人员“的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9.
劳动权益是劳动者保障的基本权益,作为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劳动者尤为重要,如何保障其劳动权益成为我们劳动权益保障的重要基点。因此,了解现今社会的非公有制企业的女职工的劳动权益非常有必要。本文从劳动权益的基本理论、基本情况的概述和劳动权益的保护现状三个方面来阐述女职工劳动权益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平等权利当中就业平等是在政治和社会领域公民的重要权利之一.但对于就业平等权的保护,还是有没有明确的规定,它面临着保护不到位,也面临着宪法,司法救济不到位的问题.公民的平等就业权在中国的宪法和有关法律中的确作出了规定,但是其中的关于程序性问题以及如何纠正损害索赔的规定显然是不够的,这是公民面对侵犯人权行为却得不到救济的重大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就业平等权的相关论述,分析了缺乏救济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希望能对就业平等权利的保障上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路 《经贸实践》2008,(4):55-55
春节假期近尾声,回老家过年的农民工又要回城务工了,“上班族”也将返职场。就业的法律保障,又将成为劳动者的一大牵挂。 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施行已三个多月,这三部法律法规给职场带来可喜变化的同时,也遇到一些“烦恼”。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多,关于流动人口的生育保障问题也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南京、无锡、苏州三地的调研及访谈,深度分析了流动人口生育就业保障状况。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各项生育就业保障的享受情况仍存在不完善之处;用人单位未真正落实生育就业保障措施;政府部门政策宣传和监管还需加强。最后结合三市的现实情况为完善流动人口生育就业保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生育保险制度作为一项保护妇女权益的制度受到广大学者们的关注,它从生育津贴、生育补助、生育医疗保健和生育休假四个方面维护了妇女在生育过程中的权利,保障妇女因生育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的基本经济收入和医疗保健。它对于维护妇女权利特别是在促进就业的性别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是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出发对中国的生育保险制度进行分析,试图找出现行生育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4.
体面劳动不仅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发展目标,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构建合理的体面劳动测量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体面劳动的实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企业和劳动者的共同努力。因此,需要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在国家政府、企业、劳动者个人三个层面上分别从就业、权利、社会保护和社会对话四个维度构建更为科学的测量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劳动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被明确规定于宪法之中,其中最核心的是就业权利,并以平等就业权为重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女性一直处于就业中的弱势地位,这与国际劳工保护中"体面劳动"的理念相背离。结合"体面劳动"中对"公平"的理解可以发现,全球化背景下,摆脱就业弱势、保障女性平等就业是实现体面劳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17.
女职工生育保险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占有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育龄女职工和用人单位利益的重要措施。女职工生育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在维护育龄女职工切身利益的同时,也推动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和谐统一。本文从女职工生育保险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及现状的角度入手,提出完善女职工生育保险制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洁  杨丹丹  孙秋菊 《广东经济》2016,(14):259-260
经营者并不总是处于强势地位,其权益保护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状况需要改变.经营者权益保护不足主要体现在: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经营者救济手段缺失、司法中对消费者行为和经营者欺诈界定不合理.对此,需要在立法上承认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平等性、增加消费者义务和经营者权利条款、增加经营者的救济途径、在司法中严格界定消费者行为和经营者欺诈,以妥适保护经营者权益,平衡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随后。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单独两孩”政策正式获批。2014年,作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变动,“单独二孩”政策将全面落实,影响1500万至2000万符合生育新政的夫妇。事实上,“单独二孩”是三中全会《决定》公布后少数可以被清晰地翻译成英语、并且迅速被全球媒体解读的中国新政。从外媒反应看,中国应对人口结构失衡的动作早已超越政治层面,成为经济领域的国际性话题。对于一个注定要进入深度老龄化的国家来说,现实与变革会如何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我国城市化、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从乡村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而农民工内部也开始出现代际分化。本文基于北京市外来农民工来京务工情况的调研数据,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新老农民工就业代际差异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两代农民工在就业技能、意愿、质量等方面存在代际差异。加强劳动监督,完善实现平等就业的制度安排,对于保障农民工城市就业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