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深刻背景与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做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这种新发展格局顺应了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适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局面,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构筑"丰"字形经济带整体推进西部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有步骤、有重点地构筑点、线、带逐步推进的格局,形成“重在点,发展线,构成带”的开发态势。因此,需要确立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交通主通道为纽带,构筑“丰”字形经济带,促进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这一重大战略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一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就"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从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必须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更好发挥职能作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运行秩序、经济要素将发生显著变化,我国的相关政策也将做出相应调整.商业银行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应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应变,化挑战为机遇,在更好地实现商业银行自身价值的同时,也要为助推新发展格局行稳致远担当起应有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面临国际环境变化新形势、国内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内在要求.本文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需要创新管理工具,长短结合、远近相济,服务好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宏大任务.短期而言,重点是优化财政政策,实施跨周期管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中期而言,要与"十四五"规划结合,加强中期预算管理,强化预算资源与建设项目之间的联系,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支持.长期而言,可引入十五年期的财政规划框架管理,平衡好需要与能力的关系,切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百年的光辉奋斗历程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从来不是封闭的政党。以当代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历史前进的大势和规律,将中国革命和建设融入世界的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特定发展目标,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互利共赢的原则,不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模式,发展完善开放思想和理论体系,在对外开放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主动迎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机遇和挑战,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高质量发展,树立新型全球治理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奋力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  相似文献   

7.
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稳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面对新的发展环境,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仍然面临着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自主创新基础依然薄弱、产业国际化水平不高等困境.我国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十四五"时期,东北地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在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明确自身的定位,牢牢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深化改革、推动自主创新、建设"数字东北"、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改善供给质量以满足有效需求,推动我国总供给和总需求动态平衡,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烟台实施农村城市化发展的基本原则,指出了烟台农村城市化的核心是发展城市经济、实施中等城市发展战略,与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相融合、与构筑现代化城市体系相适应,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主体、北部沿海城市群和南部交通干线城市带为两翼、一批中心镇基础上的小城市为纽带的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市化格局。  相似文献   

9.
效益论与发展观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问题是人类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人类发展观的演进过程就是人类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是既矛盾又统一的.随着对效益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人类发展观先后出现了“经济增长发展观”、 “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才可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制造企业实施低碳运营的刺激因素和动机分析,可以详细解释中国制造企业缺乏低碳成长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原因.利用战略管理的市场基础观(MBV)、资源基础观(RBV)、制度基础观(IBV)和认知基础观(CBV),深入剖析制造企业低碳竞争力的来源,可使更多中国制造企业能通过实施有效的环境战略来发掘创造新战略竞争优势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进入战略发展机遇期,产业链创新是发展的关键。在遵循制度引致、突破重点、支撑引领和跨越发展的逻辑思路下,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编制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表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要以产业链创新为核心,大力推进产业高效整合,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 of a firm’s strategic focus on acquiring new customers and/or retaining existing customers (customer acquisition and retention orientations)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s evaluated. With dyadic primary data collected from 225 strategic business units, the authors demonstrate that a firm’s focus on customer acquisition enhances its rad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but hinders its incremental innovation; a firm’s strategic orientation toward customer retention has the opposite effects. These effects are mediated by both customer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the firm’s resource configuration decisions. In addition, the authors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impact of managerial decision trade-offs when implementing customer engagement strategi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ffect of customer acquisition and retention orientations on customer knowledge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and ultimately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s amplified when a firm consistently implements a specific engagement strategy. Implementing a dual strategy by attempting to focus on both acquiring and retaining customers undermines resource configuration decisions, with diverse effects on both radical and incremental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3.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获取新的业务机会及实现竞争优势的一个有效来源,为企业如何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目标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结合商务模式理论,构建出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分析框架,运用单案例研究方法,以三棵树涂料公司为例,从融入社会责任维度的价值主张、价值链创新的价值支撑、竞争环境投资的价值保持三个方面,分析案例企业如何通过实施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创造出共享价值,最终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城镇化模式和区域规划的视角,将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放在区域发展的系统之中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主张解决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渐进主义道路,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只有毫不动摇地奉行区域和谐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充分拓展区域管理创新空间,才能从根本上彻底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实施军地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无疑可为西部经济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在实施过程中找准切入点成为问题的关键。本文认为,应以项目为载体,以产权为纽带,建立战略联盟,培育西部军地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产业集群,作为西部军地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海洋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实现飞跃式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未来20年是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保持海洋新兴产业的长足发展,应紧紧把握未来20年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文章从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内涵出发,对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今后发展的总体思路.并从资金投入、建立产业集群、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角度探讨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策,借以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对经济法理论研究提出了如何应对未来社会经济重大战略的课题,对其进行研究应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任务。文章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就新形势下如何对经济法理论创新提出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8.
自主创新是新世纪我国科技发展的新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文章分析了美国、日本、法国、芬兰、印度等国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政府作用,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过程中,政府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阶段,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动态过程。目前城乡一体化的重点是县域城乡一体化,县域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增长点。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揭示了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黑龙江省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社会公正、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方法,是解决我国社会问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选择,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内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通过社会利益调节、社会结构理顺、社会共识影响和社会组织助推,创建一套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模式,为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科学转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