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张雨昕 《市场周刊》2020,(17):0081-0082
“车联网+智能”化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汽车产业发展新动力,预测国内市场超千亿人民币。中国车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的269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014亿元,用户数将从1164万增长至4097万,渗透率将会提高到21.1%。由此可见,智能化的汽车周边产业的需求,也将会大幅度提升。“车联网+智能化”的驱动将带动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但有关汽车智能化检测的现存专利技术,大多只限于针对驾驶员的健康检测,而乘客的安全稍有忽视,相关的技术观点也并不成熟,此方面仍是一个有待开发的领域。随着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汽车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必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汽车市场产品逐步细分的今天,既有的车型定位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多层次与多元化的需求,于是一种介于乘用车和商用车两种功能之间的边缘车型应运而生——轿车+SuV+MPV+微客。如浪迪、R2、酷熊、路尊等,因很难将其归类于目前界定的任何一种汽车形式,所以笔者武断地将其归类为“Crossover”新概念车。  相似文献   

3.
时下,代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在美国,有一群人依靠针对中国市场的代购行为发家致富。而他们高价倒卖的商品,正是汽车。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即便这个市场是“灰色”的。由于国内对豪车的需求激增,很多美国人在国内购买豪车,然后转手卖到中国.赚取高额的差价。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强大,与之相关的中国汽车产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汽车市场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用“风起云涌”来形容当前的中国汽车产业并不过分.国际汽车巨头纷纷杀入中国汽车市场,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目前。世界汽车业“6+3”(即通用、福特、戴一克,丰田.大众、雷诺六大集团和本田。PSA、宝马三家有特色的汽车公司)集团都在中国有乘用车合作生产项目。同时,伴随着上汽、通用、五菱等的重组。一汽,丰田合资及东风、日产全面合作,中国汽车三大栾团相继选择了各自的合作伙伴。中国汽车工业的格局初步确定,汽车跨国公司在华布局也基本完成。因此,各品牌汽车诮售大战“硝烟弥漫”.然而TOYOTA“厚积薄发”,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走出了坚实而稳健的步伐,2008年将突破100万辆销量大关.其实质内核,品牌价值在哪里呢?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一汽丰田”的幸务副总经理王法长先生。  相似文献   

5.
如同人们对于载客汽车的需求一样,越来越多的城市悄然出现了“货的”汽车(城市货运出租车),而且随着城市管理力度的加大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更多的城市将进入货运出租车需求的爆发时代,这无疑给汽车市场注入了一股清泉。  相似文献   

6.
奇瑞江北项目正式启动了.这个定名为凯翼汽车的品牌已经在刚刚结束的成都车展上完成了首秀。尽管这是一家奇瑞控股集团旗下.与奇瑞汽车并行的独立汽车企业,但由于两者之间千丝万缕的渊源,也让奇瑞由于凯翼的出现.再次遭受了“折腾”的质疑。  相似文献   

7.
《市场周刊》2004,(32):31-31
汽车市场在持续几年的高增长之后,在今年3月份突然开始出现产销量下降,特别是车市的低迷持续了4个月之久,有关专家把这次汽车市场目前的现象归结为“汽车市场进入调整期”,并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今年汽车基数激增、价格持续下跌、进口车关税即将降低,以及国家对经济采取降温措施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造成目前的市场状况。近日,商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专家在不同场合都表示,  相似文献   

8.
06年中国汽车市场呈现“三高” “一高”:总需求恢复高速增长。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总需求呈先高后低、然后又高的态势。6、7月份,由于两次调高油价,市场曾短暂时间出现下滑;8月份又开始恢复高速增长。从总的数量来看,全年突破700万辆没有问题,是个高增长年。其中乘用车全年总量在420多万辆,同比增长30%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也是拉动2006年汽车高增长的主力。2006年我国汽车市场总规模将超过日本100万辆以上,位居世界第二位。  相似文献   

9.
汽车市场在经历过了2003年的“井喷”、2004年的“寒流”后,在2005年保持了稳定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5年全年累计产销汽车570.77万辆和575.8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6%和13.54%。其中,乘用车产销393.07万辆和397.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73%和21.4%。2005年的平稳增长给汽车界带来信心,那么2006年的汽车市场将会怎样呢?这是大众所关注的热门话题,近期几位业界专家对2006年的汽车市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总体需求不足、市场乏力和国产车降价的影响,从官方统计来看.1996年进口汽车几乎跌到了自九十年代以来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11.
受造船产业链系统风险释放影响,2009年上半年国际造船市场继续延续去年10月份以来的低迷态势.但再坏的市场,需求终归存在,如果下半年世界经济能有效改善.航运市场能止跌企稳。不排除新船需求最早会在明年春季出现“回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汽车租赁早在70年代中期已出现在工业化国家,当时规模很小.全世界只有5-6个国家拥有正规的汽车出租公司而且大部分是向企业出租商用车。到了80年代,已有近30个国家办起了近100家汽车出租公司.租赁对象不仅有企业.机关、团体.而且向广大家庭、个人开放。到80年代末,全世界汽车租赁业市场规模已达150多亿美元。进入90年代后.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国家已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变革导致企业经营方法不断更新.人们对拥有汽车的观念有了变化,不仅视汽车为一种固定的交通工具,而将其列为辅叻企业经营,在一定阶段时期实现某种经营目标的手段和特种设备。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家庭、个人用户由于工作环境.劳动方式的变化,不再追求长期拥有小汽车,而是以“招之即来”的方式,随心所欲地使用不同类型、不同款式的汽车。  相似文献   

13.
《销售与管理》2007,(3):14-15
汽车市场在中国日渐成熟,个性消费也慢慢延伸到了汽车市场。女性汽车作为一个新的概念.作为一种细分化市场必然的产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作为一个新的汽车热点出现在中国的车市。为了先期了解女性消费者对于心目中理想座驾的构想,新秦调查于2006年12月启动,历时一个月时间完成,面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南京、成都等七大城市从挖掘女性概念汽车适合因素等问题开展全方面调查工作,从不同角度了解女性汽车消费市场的独特需求,为汽车营销者提供少许的帮助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许速 《成功营销》2008,(4):90-90
在中国这个发展尚不成熟,却以飞快速度成长的市场环境中,对汽车产品的需求始终在增加。汽车是一种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商品,它通常代表者使用者的财富、社会地位、生活品位等等.一个人购买什么样的车,有时除了为自己选,更是给别人看。从过去的“没有最好,只有最贵”,到注重各个品牌的独特韵味,相比自己的使用需求,能否让汽车更好实现代表自己的另一体现越来越成为决定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直面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可谓是“车市寒流”,对汽车生产厂家来说.往前看是降价,回头望是库存,截至10月底,我国汽车库存量已经超过40万辆。中国汽车市场经过近三年的火爆之后变得成熟、有序、已经趋于平稳而消费者也变得更加稳重和理智。尽管厂家不断推陈出新、强化营销手段、价格降了又降,但消费者依然持币等待。虽已接近年底.可车市中的“寒流”似乎还将继续.业内人士称这种消费现象为尴尬消费。面对这种尴尬的汽车消费局面,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又是如何应对的呢,东风雪铁龙“系列、“东风标致”系列车型的销售情况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6.
作为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举办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这届北京车展带来的讯息喜忧参半。一方面.“美女”而非“香车“占住了众多媒体版面的事实透露出,中国汽车市场并未如人们所期待的“重振”。2011年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汽车销量增幅只有2.45%.一改2010年大幅增长的局面一一业内普遍认为,以2011年为界.中国汽车市场正式告别高增长时代.进入“微增长”时代。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汽车市场》2007,(2):66-68
近几年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迅速.二手车交易呈快速增长之势。特别是局部市场二手车交易甚至出现了“井喷”态势.如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地区的二手车交易量增长甚至远远超过了新车而且品牌二手车业务取得重要进展.国内主要汽车厂商相继进入二手车领域.并陆续开展业务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汽车市场》2010,(23):20-21
5年人物吉利李书福 当其他人在问“为什么”的时候.他却问“为什么不?”。 李书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你可以和其他人一样叫他“汽车疯子”.你可以嘲笑他“汽车=摩托车+两个轮子”的言论.但你不能忽视他的坚韧和执着。  相似文献   

19.
我国微型汽车自90年代以后,以年均30%以上的型。即使从94年起汽车市场步人疲软低迷态势后,微车依然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成为拉动汽车市场总体平缓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产销增幅每年都高于全国汽车总体水平,其市场比重已近24%,如果加上微型轿车,其市场比重已近1/3。微车在市场上如此“风光”、“吃香”,其根本原因是这类车型性能价格比最优,它符合国情,适合当前我国绝大多数老百姓的购买能力与消费水平,一句话,它符合我国汽车市场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会展》2012,(21):84-85
由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市场消费热睛的高涨,再加上行业与政府相关机构给予的高度支持,使得车展的地位在其他行业展览中脱颖而出,成为消费者趋之若鹜的消费平台,车展营销现已逐步代替传统的汽车营销手段,成为主流。如何满足消费者内在的观展需求是车展营销的重点所在,“让观众自己去感受品牌”——优尼博览(Uniplan)的“体验式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