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行营销——国有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张晓青一、银行营销:内涵与特征银行营销是指银行采用整体营销策略,博得顾客满意,重视社会责任,并获得合理利润,以顾客为导向的经营哲学和管理活动。它通过研究确定客户的金融需要,规划新的服务或改善原有服务,来满足不同客户...  相似文献   

2.
牛游智 《魅力中国》2013,(26):63-64
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深化,深刻影响着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面貌。我国的商业银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位,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和服务手段,以适应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进一步转变经营观念和进行金融服务的创新,而客户经理制正是顺应这一潮流需要而推行的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商业银行实施客户经理制,为客户提供多层次、高质量、高效率、全方位的金融一体化服务,在市场营销和服务创新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管理层和银行客户的认同。这种体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管理体制,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客户管理模式。商业银行实施客户经理制是中国银行业向国际化、现代化金融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从美国商业银行发展经验中可以看出,存差规模的持续增长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与此同时,美国商业银行的存款经营理念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存款从单纯作为资金来源的成本项目,逐渐转变为商业银行的产品、客户和利润的统一,转变成银行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利润来源的统一。而存差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挑战,实际上体现了存款功能定位的传统理念、经营体制与新的经济条件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4.
《西部论丛》2005,(2):56-57
近年来,随着国内金融业的逐步开放,银行客户资源市场被重新瓜分,各家银行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纷纷把竞争焦点聚集在能给银行带来经营利润和发展机遇的优质客户及其相关核心业务上。我们是一个没有分支机构的营业部,与网点分支机构较多的银行相比。有先天的不足。但是我们在开展市场营销中,变“单兵作战”为整体出击,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客户满意度及忠诚度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培养和保持客户忠诚度的重要性 1.有利于降低成本。银行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客户。银行不仅要开发新客户,更重要的是留住老客户。据国外商业银行的测算报告,在消费信用业务中,得到一个新的信用卡客户,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所需要的费用。因此,客户的忠诚度,对银行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增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有利于巩固银行的发展基础。今天银行的竞争既存在于商业银行之间,也存在于商业银行与非银行机构之间,  相似文献   

6.
王姣 《辽宁经济》2001,(11):24-24
在中国,企业是中国的经济脊梁,而金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杠杆,毋须置疑,银企关系已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特别是中国要加入世贸组织后,银行界和企业界必须重新思考并确立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新型银企关系。  一、计划下的银企合作:糊涂的爱──说也说不清楚  按市场经济规则来看,银行和企业作为商人,其经营目标,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银行希望存款利率低一些,而贷款利率高一些,这样银行可以从中获得较高的利息收入;而企业作为使用贷款者,当然希望的与银行相反。  特别是长期以来,银行和企业没有真正摆…  相似文献   

7.
《环球财经》2011,(3):68-68
新春伊始,中信银行私人银行投资者俱乐部联合国际知名金融服务机构宾汉麦卡勤律师事务所为少数几位私人银行顶级客户举办了“国际投融资市场一对一咨询活动”。美国证监会前任主席克里斯托弗·考克斯(Christopher Cox)作为宾汉麦卡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专程来华参与本次活动。毋庸置疑,这是一次私密的交流。也是一场精英的对话。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魅力中国》2010,(22):40-41
本文针对我国银行保险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发展银行保险的对策。首先,应确定明确的发展战略立足国内、利润优先、综合化经营其次,应加快建立适宜的组织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客户为中心,整合银行保险产品,加强营销协作,重构服务流程同时注重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9.
关璟璐 《魅力中国》2010,(23):372-372
本文分析了银行划分客户等级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银行划分客户等级应遵循的标准,提出不应将存款额作为划分等级的唯一标准,而是应设定多重标准对客户进行划分,以达到更为有效满足客户需求的目标。本文后半部分着重分析了划分客户等级对银行提高其客户忠诚度的促进作用并对如何提高客户忠诚度以及客户忠诚度的本质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即通过让客户对银行产生信赖,进而依赖并与银行建立稳定深厚的感情来提高银行客户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银行经营角度出发,同化了"业务(产品)、利润、客户"一些共同概念性内涵.笔者认为:银行虽然以追求利润为最终目标,但要获得利润终归需要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来赢得客户的手段去实现;另一方面,现代银行竞争激烈,焦点是客户的争夺,有客户才有业务(产品),才能实现利润.本文"客户"一词特指市场高端客户、成长型客户,非普通意义客户.  相似文献   

11.
曹晖 《中国经贸》2013,(24):131-131
时下,对银行高额利润现象社会反映强烈,当前和未来在将商业银行靠传统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面临许多挑战,需银行有破釜沉舟,断臂求生气概更能重塑自我,真正从服务中,从减少资本耗用的中间业务中实现价值最大化,享受客户发展的红利。  相似文献   

12.
王妍  尹波 《北方经济》2007,(10):83-85
作为银行个人业务的最高阶段,私人银行高高站在了金字塔的塔尖。目前,私人银行已经成为中外资银行抢夺市场的主要阵地。在我国,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表现出了以经济发达城市为依托,以高额净资产客户为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财富管理等特征。随着2007年4月外资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中外资银行竞相争夺高端客户,  相似文献   

13.
宏观调控带来银根紧缩的信息,不仅仅传递给了急需融资的大量企业。也让各银行感受到空前的经营压力。储蓄余额增加,贷款余额减少,各银行在利润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展开了对优质客户的争夺。  相似文献   

14.
网上银行(Internet Bank),也称电子银行或虚拟银行,是将信息技术、互联网与传统银行等三要素融为一体,为客户提供综合、统一、安全、实时金融服务的一种银行形态。网上银行的运营特性集中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5.
尽管国内多数银行的中报要到下周才开始发布,但上半年银行业利润大增已经成为市场共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银行业接下来的日子将会一帆风顺。投资银行瑞士信贷近日发布报告称,虽然预计2008年上半年国内各大银行利润增幅在38%~90%不等,但大多数国内银行2009年很可能出现利润零增长。  相似文献   

16.
张燕  袁涛 《特区经济》2005,(9):298-299
到2006年,中国将按照加入世贸时所做的承诺,全面开放国内银行市场,外资银行机构到那时在中国国内市场上将享受多方面的、很高程度上的国民待遇。到时,中资银行将面临着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中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之一便是客户。在业务对象方面,“优质客户”、“高端客户”被认为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将进行争夺的客户资源,包括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外资银行的客户目标可能首先集中在外资企业和持有外汇的个人客户上。可以预测,外资银行在中国争取的客户主要有以下3大类:①公司客户、重要行业内的大企业、跨国公司、有规模的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7.
银行保险是金融一体化的产物。它的产生为银行和保险公司拓展了新的利润空间,为客户提供了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我国的银行保险经历了一个由探索到迅猛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银行和保险公司都意识到银行保险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对双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银行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并具有影响力的经营部门之一。上市银行更是作为一类特殊的企业,处于多重经济责任关系之中,银行的经营活动不同于其他的商业企业,因而对于信息披露的要求也不同。最近十几年来,金融危机的爆发、银行业务的日益复杂、传统监管的乏力以及对市场约束的依赖使得加强银行的透明度已成了国际银行业的共识,特别是2004年确立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市场纪律作为三大支柱之一,更加奠定了信息披露在推动银行风险管理和银行监管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2006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资本市场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伴随着股票市场大幅上涨,基金市场亦是水涨船高,火爆的行情吸引着大量基民涌入。在这一年中,基金收益不断上涨,基金销售异常火爆,基金市场空前繁荣,各家银行也纷纷将代理基金服务作为个人客户争夺的利器。  相似文献   

20.
蒋瑜峰 《湖北经济》2002,(12):24-25
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这一特殊的无差异产品的企业,在我国利率尚未放开的情况下、面临着金融业激烈竞争,如何实现银行的利润最大化?除了仔细研究消费的消费需求,通过细分市场寻找适合自身的市场定位和不断地进行金融创新等营销手段外,促销作为消费和银行进行沟通的一个有效手段,必须加以重视和予以正确的运用。银行通过广告的形式使消费认识银行本身和其产品的特点,从而建立起自身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通过正确的开展各促销活动,使消费和银行建立长期的信任关系;通过开展各种公众活动,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的竞争力,使其得到消费的长期信任。本拟在广告、促销、公众活动等三个方面来分析银行怎样运用以上的方式来达到自身的利润要求并不断地满足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