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关于避税的法律性质,总体来说有合法说、违法说、脱法说三种典型观点。这些观点的共同特征,都是承认避税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该受到法律规制,只不过我国的立法并没有对它进行明文规制而已。本文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颁布以前,关于避税的法律性质,在立法上是存在疑问的,但是,该部法律第六章“特别纳税调整”对避税行为做出了完全的否定性的评价,所有避税行为在我国现在都被认为是违法的。  相似文献   

2.
政府规制俘虏理论与对规制者的规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首先评析了政府规制俘虏理论,这一理论为政府科学地制定和实施规制政策提供了理论前提。在此基础上,从政府无意创租、被动创租和主动创租三个方面,分析了政府规制中的创租与寻租机制。政府的规制行为首先表现为依法行政,而从程序上加以规范容易对规制行为加以控制。所以,章最后主要从行政程序化的角度,提出了确立和强化对规制的规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一、合理避税的涵义对于什么是避税,学术界有着各种不同的观点,可谓众说纷纭。从各国的法律界定和税收实践来看,合理避税的涵义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美国,避税与偷税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避税被广泛地解释为除逃税以外的使纳税额最少的技术,人为的避税技术并不是为了经济或业务发展的需要,它与偷税紧密相连,因此应加以制止。为制止这种避税,税务当局可以对某些交易进行调整,使之在经济上更为合理,也可以使其承担惩罚性纳税义务。其他国家如芬兰、意大利、日本、墨西哥、挪威、英国、瑞典等也都对避税给出了自己的定义、看法和描述。综观各国的观点,避税应具有以下特征:①避税是合法的或者是不违法的,这是避税与非法偷税之间的根本区别;②避税的目的是通过避免缴税、少缴税或推迟缴税等,使纳税负担最小化;③避税的手段是利用税法的不完善之处或漏洞,歪曲、滥用法律的有关规定,而且这些手段一般都经过精心计划和安排;④避税技术的应用一般应在纳税事实发生之前。合理避税能使纳税人利用税法本身的纰漏和缺陷,在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达到规避或减少纳税义务的目的,可以顺利通过政府的各项税务稽查。因此,充分了解各国税法,利用各国之间税收条件的差异进行合理避税,降低税负,提高企...  相似文献   

4.
富士康内迁何以成为媒体舆论关注的焦点?地方政府在这一事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地方政府行为乱象的启示是什么?这一切问题都是认识中国一些现象,包括社会性规制扭曲的基础。规制失效的原因是多样的、复杂综合的,但制度层面造成的规制扭曲却是规制失效的重要原因。本文以富士康内迁为切入点,引入地方政府竞争问题,并分析其对社会性规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关联交易中的避税行为会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其形式有转移定价、收购亏损关联企业、转移利润、利用优惠条款、租赁方式等。为了防止和控制利用关联交易进行避税行为的发生,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律规制,具体包括健全反避税立法、完善税收制度、加强关联交易税务调整的基础等六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避税现象,是当今世界各国国内以及跨国经营、国际贸易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对此,在不同的国家,许多部门或私人团体都对此进行了研究。各国一致认为,避税所造成的国家收入的损失已达到了巨大的程度,并且,这种现象还在逐年增加。但各国在避税性质的认定上,一方面大都承认避税区别于偷税,是一种合法的行为,至少不是一种违法的行为;另一方面,却又大都已经或正在通过修改税法或颁布新的法律对避税行为加以限制或制止。这就带来了一个逻辑上的问题,既然避税行为并不违法,为什么各国法律还要对其进行制止呢?反过来说,法律已予以制止的行为,为什么还要否定其违法性呢?笔者认为,避税问题是一个多层面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究竟是合法的还是违法的,很难以一言以蔽之。  相似文献   

7.
寻租行为是我国渐进式改革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经济现象,和我国经济制度改革的演进过程相联系,我国的寻租行为经历了隐蔽、启动、扩散、全面渗透等四个阶段,与我国制度的渐进转轨有密切的逻辑关联。我国现行的产权制度、融资制度、会计制度的性状构成了寻租行为的制度根源,必须加以突破。由于客观上形成若干利益集群,彼此之间的博弈构成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常态,因此,明确政府定位,对政府行为的规制和行为边界的合理界定是解决上述寻租问题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社会性规制会增加社会发展的价值,但其过程本身需要花费资源,社会性规制的绩效评价就成为衡量政府规制是否合理适度的尺度。本文运用指数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社会性规制的绩效测度就为社会性规制的效率评估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这也有利于探求适合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性规制模式,提高社会性规制效率,实现社会性规制的合理预期。  相似文献   

9.
通过各种避税手段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是部分企业进行并购的直接动因,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而各国对企业并购采取支持的态度,并辅之以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如免税、减税和延期纳税等,这给企业避税提供了途径.针对企业"以并购之名,行避税之实"的假并购方式避税现象,各国政府也相应采取了大量的反避税措施,通过限制性条款和严密的规则加以限定.我国企业并购反避税措施相对来说较薄弱,随着企业并购交易的日益活跃,要求加快税制建设,完善企业并购的反避税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在武汉城市圈整体增长势头良好的同时,圈内城市差距日益扩大的现象不容忽视。武汉城市圈的包容性增长已成为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命题,其包容性增长需要尽可能消除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的缺陷。通过法律从纵横两个维度对政府行为和市场主体行为加以规制,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让圈内城市和人民都能平等共享城市圈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各种避税手段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是部分企业进行并购的直接动因,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而各国对企业并购采取支持的态度,并辅之以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如免税、减税和延期纳税等,这给企业避税提供了途径。针对企业“以并购之名,行避税之实”的假并购方式避税现象,各国政府也相应采取了大量的反避税措施,通过限制性条款和严密的规则加以限定。我国企业并购反避税措施相对来说较薄弱,随着企业并购交易的日益活跃,要求加快税制建设,完善企业并购的反避税制度。  相似文献   

12.
规制机构的组织目标、权责分配、经费来源、决策机制等组织要素的比例失衡对规制行为产生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规制机构的部门利益目标化和法定化、规制自由裁量行为的泛滥、规制机构的设租和寻租行为、规制行为的地方保护主义、规制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独立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避税与税收筹划都是市场经济主体合法且合理的节税行为。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方面分析,避税和税收筹划之间都不存在本质性的、截然的差别。税收筹划属于较高层次的避税。  相似文献   

14.
政府规制在本质上属于国家权力作用的一种体现。合法的主体在法律规范的权限范围内实施,是行为合法的前提和基础。虽然政府规制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经济学界通常并不十分注意区分政府规制行为的实际实施者。从法律的角度看,政府规制的实施者既包括狭义上的政府(行政机关),同时也包括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它们分别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行使着不同的规制职能。  相似文献   

15.
避税活动具有极其严重的危害性.为规制避税,必须加强反避税法建设.而反避税法作为税法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体现税法的基本原则.它主要是税收法定原则、实质课税原则、税收公正原则和税收效率原则.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税收的实践中,跨国纳税人的避税方法变招百出,防不胜防.国际避税问题日益成为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棘手问题.各国政府和跨国纳税人之间的避税和反避税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国税收管理部门对税收管理水平的提高,现有的避税方式可能会慢慢地消失,但大量崭新的避税方式会被采用.跨国纳税人避税的努力和各国税收管理部门反避税的努力必然会推动跨国避税向更加隐蔽和更加灵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就当前企业避税现象产生的原因,常见的避税方式及产生的严重后果,提出应从有关税收法规条款的订立和完善上制止避税行为。  相似文献   

18.
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能够减轻企业税负痛感,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投资能力,减少企业避税行为。本文基于2009年—2018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可以缓解企业避税行为,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通过机制分析发现,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会通过降低企业内部融资约束和加强外部税收征管力度来缓解企业避税。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政策对于民营企业、高固定资产企业和处于行政等级较低地区企业的避税行为具有更加显著的抑制作用。本文不仅为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破解我国企业避税难题提供新的视角,也为新发展阶段利用减税降费政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环境规制过程中,作为连接中央政府和被规制对象的中介,地方政府的目标选择和行为偏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央政府环境规制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否。文章通过对中国现有的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模式进行评析,认为中国现行的行政体制——主要以经济增长率为考核指标的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模式,给予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较强激励,但却忽略了包括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的提供,使得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绩效不理想。据此,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府激励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避税决策是避税成本与避税收益的权衡。从收益上看,避税可以为企业带来现金流的节约,提升企业价值。但避税行为也会带来许多显性和隐性的成本,因此,避税行为对企业价值的最终影响取决于避税行为是否能被市场参与者正确、迅速地理解。以2005~2007年中国证券市场A股公司为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避税行为由于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会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