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企业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力量,处于"上传"和"下达"的枢纽位置.企业的高效运作离不开他们.因此,正确评估企业中层管理者的领导力,并不断提高企业中层管理者的领导力,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文章简述了企业中层管理者在企业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当前企业中层管理者的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有效提升中层管理者领导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企业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力量,处于"上传"和"下达"的枢纽位置,企业的高效运作离不开他们。因此正确评估企业中层管理者的领导力,并不断提高企业中层管理者的领导力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文章简述了企业中层管理者在企业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当前企业中层管理者的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提升中层管理者领导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层管理者是组织战略的执行者,是战术决策的制定者,因此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的高低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胜任力的视角探讨了中层管理者执行力培养问题,为企业中层管理者的考核、培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处于企业组织架构中的中层位置,在决策层与执行层中间具有桥梁作用,是企业中重要的中枢系统。中层管理者将决定着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本文从企业管理层中的中层管理者角度出发,分析当前中层管理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对策,以期为中层管理者提供一种全新的解读,使中层管理者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好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在企业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的素质、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本文通过对现实中中层管理人员素质、能力的分析,提出如何做一名合格中层管理者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电力行业作为我国各个领域发展的基础行业,近年来的发展日益迅速.但是在供电事业单位的运营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明显的是中层管理者的绩效考核问题,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运营中的中坚力量,但很多企业机构认识不到中层管理者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对于绩效考核的态度只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层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对供电企业利益造成直接的损害.本文首先对绩效考核的概念以及重要性进行了说明,紧接着通过四个方面对中层管理者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7.
人才是企业众多资源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中层管理者是企业人才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素质好与差、能力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如果把一个企业比做一个人,高层管理者就是大脑,要思考企业的方向和战略;中层就是脊梁,要去协助大脑传达和执行命令到四肢——基层。可以说,中层就是老板的“替身”,也就是支持大脑的“脊梁”。如何最大效用地发挥其作用,是摆在高层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7,(5)
职业倦怠是指失败、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枯竭,它与压力、紧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章以H企业中层管理职业倦怠为研究对象,通过企业社会工作的视角,提升中层管理者的企业适应能力来根本解决中层管理者的压力,具体来说就是采用增权管理、提升沟通与寻找资源技巧与能力、提升企业中层管理者抗逆力等策略,来解决中层管理职业倦怠现象。  相似文献   

9.
中层管理者执行力是整个学院执行力建设的主要环节.中层管理者执行力是学院战略决策得以正常执行的重要基础.一些中层管理者存在着尺度把握不准、灵活性不够和责任感不强等问题,应从加强中层管理者时间管理、有效授权、建立完善的会议和报告制度等方面入手,改善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0.
杜焱 《经济管理》2006,(11):66-70
现实中的中层管理者往往处在一个既有人力资本又有人力资源性质的特殊困境,中层的非人力资本化是企业中层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企业中的中层管理者作为人力资本应该与其他资本一起分享剩余权利.对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分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层的地位及价值。如何加大企业的中层对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分享程度.以摆脱中层的特殊困境,取决于中层的谈判力。而知识的通用性、专用性及专有性程度影响了中层管理者的谈判能力,另外.企业信息结构和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等因素也影响和作用着中层管理者的谈判力。  相似文献   

11.
蔡庆丰  刘锦 《金融评论》2012,(3):66-76,125
业绩锦标机制下,不同的市场状态会影响基金经理的风险调整行为。薪酬激励与职业忧虑会使得基金经理在风险调整时做出不同的选择。本文以2006年至2010年间的开放式基金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基金中报与年报所公布的投资组合明细,分析基金业绩排名对于基金经理风险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牛市状态下薪酬激励占据了主导地位,促使基金经理在上半年业绩排名较低的情况下在下半年增加投资组合的风险以谋取最大化薪酬;职业忧虑则会使业绩排名产生的影响在熊市下正好相反。此外,研究还发现,市场年中收益越高即市场的表现"越牛",排名较低的基金经理相对于排名较高基金经理提升其投资组合风险的表现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陈宜安 《经济管理》2006,(10):39-43
职业经理人是以经营管理企业为职业的职业管理者,他们在企业中担任中、高层要职,在很大程度上行使着企业的领导职能,因此,这一群体的人格特质尤为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本文应用卡特尔人格测试量表对福建、江苏两省312名职业经理人进行了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的t检验显示.职业经理人群体在人格方面存在显著特征。与普通成人常模相比,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显著。因此,在选拔职业经理人时.应将人格特质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同时.要注重对经理人职业人格的培育。  相似文献   

13.
职业生涯成功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不同的群体所处的环境不同,价值观不同,所以不同的群体对职业生涯成功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作者以企业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来研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企业管理人员职业生涯成功的评价标准。研究发现,"职业满意度"、"工作-家庭平衡"、"总收入水平"和"晋升次数"是管理人员非常看重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女性人力资源丰富的饭店业为研究对象,探讨我国女性员工在饭店业的职业发展特点和规律。研究表明,我国中高档星级饭店女性成为管理者的机会较少,女性管经者的比例较低;与男性相比,女性能够较早晋升为管理者,但晋升为总经理较困难,女性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玻璃天花板现象。  相似文献   

15.
生涯适应力相近的员工为何有着截然不同的创新绩效?以生涯建构理论和情境力量理论为基础,以科技型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基于207组配对数据实证探究生涯适应力影响员工创新绩效的内在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生涯适应力越强的员工创新绩效越高,状态越乐观的员工往往不确定性接受程度越高,状态乐观和不确定性接受在生涯适应力与员工创新绩效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状态乐观差异和不确定性接受程度差异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生涯适应力相近的员工为何创新绩效显著不同的问题,而且为企业管理者解决员工生涯适应力提升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组织内员工生涯适应力到底会强化还是降低其离职倾向?以生涯建构理论为基础,在中国特殊组织情境下,以科技研发人员为研究对象,实证探究了生涯适应力影响科技研发人员离职倾向的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生涯适应力越强的科技研发人员往往表现出越低的离职倾向;职业成长机会在生涯适应力与离职倾向间起中介作用;更传统的科技研发人员在有良好职业成长机会时,会表现出更低的离职倾向;传统性对职业成长机会在生涯适应力与科技研发人员离职倾向间的中介机制起调节作用。职业成长机会和传统性不但一定程度上回答了生涯适应力强的科技研发人员为何离职率更低,而且也为企业管理者留住生涯适应力强的科技研发人员提供了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以社会交换理论和代际理论为基础,深入探讨了中层管理者MBTI人格类型对其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其作用边界条件。基于532名中层管理者调研数据,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结果表明,中层管理者存在3种典型人格类型:内倾感觉思维判断类型(ISTJ)、外倾感觉思维判断类型(ESTJ)、内倾直觉思维判断(INTJ)。其中,ISTJ、INTJ人格类型正向影响中层管理者创新行为,而ESTJ人格类型负向影响中层管理者创新行为;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在3种典型人格类型与创新行为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代际差异显著调节该中介作用。与“文革代”相比,在“新生代”中层管理者群体中,上述中介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8.
基于动机理论和高层梯队理论,对335名企业高管进行调查,探讨了TMT工作使命感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分析了双元创新的中介作用和战略选择的调节作用,揭开了TMT工作使命感与创新绩效关系的黑箱。结果显示:TMT工作使命感正向影响双元创新,进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当实行低强度的成本领先战略、高强度的差异化战略和聚焦战略时,TMT工作使命感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结论可为实现双元创新、优化企业创新产出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Career Risk     
The author defines asset manager career risk as the risk that asset owners terminate an existing manager due to an extended period of underperformance relative to a benchmark or peer group even though the manager has skill (defined here as positive information ratio). The author shows that myopic loss aversion gives rise to career risk even for skilled asset managers and that the current industry practice of quarterly or annu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s puts even the most skilled asset managers at risk of undue termination. The author also investigates how a reduction of tracking error leads to a reduction of career risk even though this comes at the expense of lower long-term performance. Finally, the author computes the minimum evaluation period needed to reduce career risk for asset managers of different skill levels.  相似文献   

20.
Hoke JL 《Nursing economic$》2006,24(2):94-100, 55
Fewer young people are considering nursing as a career. This project was designed to present nursing as a viable career option to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 questionnaire was administered to six class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efore and after a presentation on nursing as a career. Results showed the presentation improved student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toward nursing as a career. Nurses can use this project as a stepping stone to develop additional programs to interest students in nursing as a career before the students discard the notion altoget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