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艳 《新智慧》2002,(3):36-36
初步审计策略是指,注册会计在审计计划阶段对某个或某组重要认定的审计方法所作的初步判断,即根据审计计划所确定的审计范围,选择能够达到审计目的而应当实施的最有效的基本思路和组织方式,例如,根据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风险的初步评价,决定是否进行符合性测试;决定实质性测试是否进行抽查;根据重要性原则,决定子公司和联属公司的审计方式是采用重点审计还是采用一般审计审阅会计报表;是否实施预审等等。  相似文献   

2.
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 ,发现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与财务会计法规有重大不一致时 ,应建议企业进行调整 ,以使会计报表所载信息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然而由于有关审计调整的相关规定散见于不同的法规之中 ,致使不少注册会计师对此缺乏系统、明确的认识 ,本文拟就此问题做一初步探讨。一、审计调整的特点审计调整是对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要或重大审计差异进行的调整。具有如下特点 :1.调整主体的双重性。审计调整的主体包括两方面 :一是注册会计师在为取得经审计的会计报表数据而编制试算平衡表时对审计前会计报表进行的调整 ;二是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结果对账务进行的调整。调整主体不同 ,相应地其调整处理也不相同。2.调整性质的非强制性。审计调整是注册会计师履行的一项建议职责 ,调整与否的决定权在被审计单位。如果被审计单位不接受调整建议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需要调整事项的重要程度 ,确定是否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 ,以及如何反映。3.调整事项的重要性。对于不重要的事项 ,包括审计差异事项 ,被审计单位可以不予调整或作简化调整 ,注册会计师则可以不提请被审计单位予以调整 ,或在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的情况下也无需...  相似文献   

3.
期后事项可能改变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公允性的意见。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根据期后事项的性质及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发表不同的审计意见,以规避审计风险,减少审计责任。  相似文献   

4.
截止测试是会计报表实质性审计测试中常用的一种具体的审计技术,其目标在于确定交易是否计入恰当的会计期间,它被广泛应用于许多会计报表的项目的审计中,尤其以在主营业务收入项目中的运用更为典型。本文以主营业务收入为例介绍了截止测试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5.
王玥 《新智慧》2006,(9):51-52
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明确规定,独立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虽然现有的审计模式也试图通过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以减少相应的舞弊行为,但一方面它并没有把披露舞弊特别是披露管理层舞弊明确确定为自己的目标,另一方面审计程序和方法的缺陷使其仅仅能够发现会计技术性错误和企业中低层员工的舞弊行为,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涡报和故意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可能性,给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带来审计风险。如何进行防范和应对就是要慎选客户并进行客户风险评价,慎重地运用重要性原则合理地确定会计报表的审计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异常情况,提高项目经理的专业素质,强化项目经理的风险意识,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风险控制制度、慎重出具审计报告。  相似文献   

7.
会计报表真实性审计,就是要查明会计报表中是否有重要的错报或漏报.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报表公允真实性审计中,是通过确定和运用重要性标准,即性质标准和金额标准来实现的.制定审计计划和评价实质性测试结果,是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报表公允真实性审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徐琳  孔兵 《新智慧》2004,(1B):44-45
CPA作为企业和社会公众的中介,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对其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因此,在执行任何一项审计业务时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认真和谨慎,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执业原则成为CPA服务的基础。目前,CPA行业正面临空前的  相似文献   

9.
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影响CPA审计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CPA审计要对被审单位的会计报表的“三性”向全社会负责,要发挥其应有的社会综合经济监督作用,需要社会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理想的执业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关注,理解与支持,需要对影响CPA审计风险的各项因素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张霞  戴志刚 《新智慧》2007,(5):40-41
审计人员对企业年报的债权债务进行审计时,一般都倾向于审查债权债务的真实性,实践中实施函证程序或替代程序都是为了检验其真实性。债权债务作为年报资产负债表的重要项目,其列报方法是否正确,审计人员一般关注较少,审计准则也未曾提及。确定被审计单位(以下简称“企业”)债权债务列报有错后,如何进行更正,审计准则也未作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