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要闻速览     
《黑龙江金融》2022,(2):6-7
<正>央行印发《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借贷业务管理办法》为规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借贷业务,保护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人民银行制定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借贷业务管理办法》。《办法》借鉴国际成熟市场实践经验,立足我国金融市场发展需要,从市场参与者、履约保障品、主协议等方面完善债券借贷制度,包括支持市场参与者规范开展集中债券借贷业务等,提高债券借贷交易效率和灵活性。同时,为加强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2.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后三年重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中之重防控金融风险,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督管制,以达到金融和实体经济、房地产以及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金融市场错综复杂,其存在的风险更是多种多样,金融市场的安全关乎着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防范和化解金融网络中的风险是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由于1995年英国霸菱银行因操作日本股票指数期货失败而倒闭、1997年东欧和亚洲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1998年由于卢布贬值而导致的购买俄罗斯债券的投资者的巨额损失,使得金融学家们对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日益重视,并且通过多种手段来度量和防范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4.
住房按揭债券的流动性涉及债券流动的依据、特点、发行与交易风险及其监管与防范等。不同的债券,其流动性特点是不同的。对住房按揭债券流动性风险的监菅与防范是住宅债券发行与交易的必要前提,必须制定债券发行与交易监督管理规范,要严格审批住房按揭债券的发行,加强对住宅债券信息披露的监管,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债券是地方政府发挥财政功能、推动公共建设的重要融资渠道,地方债券风险防控是维护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分析、借鉴美国市政债券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地方债券存在着总体规模较大、发债期限错配、市场流动性不足、辅助制度不完善等四大风险;当前促进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展,需要从控制发债规模、调整期限结构,丰富投资者结构、避免风险集中,把控三大环节、健全运作机制,明确监管主体、加强监管力度等四个方面,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防范和分散制度.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文件精神,1982-1988年发行的单位国家债券应兑末兑收款单和国家重点建设债券收款单;1985-1988年发行的个人国家债券应兑末兑收款单,于2000年3月,全部由各商业银行移交到全省各地人民银行直接办理兑付。为了防范国债资金风险,规范国家债券收款单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债券发行量的爆炸式增长必然会增加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如何科学测度并防范地方政府债券违约风险是地方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河南省为研究对象。从宏观环境、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债券发行结构和信用评级等方面分析了如何识别河南省地方政府债券的违约风险。运用改进的 KMV 模型测度了河南省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和违约率之间的关系,并运用2000—2019年的数据得出了2020年河南省地方政府债券安全的发债规模。提出了加强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离岸金融市场对世界经济以及市场所在国经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离岸金融市场也潜藏着巨大风险。宏观层面上增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影响各国推行货币政策的效果、加大了各国金融管理当局的监管难度;微观层面上放大了金融市场上的信用风险、利率和汇率风险、法律风险和市场风险。为防范风险,我国在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时宜慎重采取恰当的管理模式、严格市场准入、严格离岸业务监管、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离岸业务的风险控制,同时加强离岸金融机构监管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9.
《浙江金融》2005,(11):1-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目标."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稳步发展货币市场、保险市场和期货市场.健全金融市场的登记、托管、交易、清算系统.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强化资本充足率约束,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规范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投资者保护和保险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我想知道债券投资构成的风险,投资者应该重点防范哪些方面? ◎专家: 尽管和股票相比,债券的利率一般是固定的,但人们进行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一样,仍然是有风险的。正确评估债券投资风险,明确未来可能遭受的损失,是投资者在债券投资决策之前必须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提高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绩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财政部关于印发〈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6]155号)、《财政部关于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有关工作的通知》(财预[2020]94号)、《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通知》(财库[2015]192号)等法律和政策规定.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得到巨大的发展,二者的融合趋势不断增强,从而极大地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但金融风险却不断凸现.银行业如何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融合趋势下提高自身盈利水平,加强自身抗风险能力,有效抵抗金融市场上出现的风险,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成为当前银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分析现实环境的基础上,要把握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融合的趋势,有效防范金融市场融合过程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2017年12月到2021年7月的地方政府债券月度交易数据,通过构建债务风险月度滚动指标,研究了救助预期和市场约束对债券利差的影响,并分析了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的异质性。地方债券救助预期仍然存在,但是市场约束在逐步强化;一般债券对不同发债主体和全国整体债务风险的溢价程度相对更高,专项债券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随着债务规模的攀升和偿债压力的加大,风险状况不容乐观。最后提出了防范化解地方债券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交易所债券回购业务主要是新质押式回购,集中在上海市场,交易所上市的国债、可转债、公司债和企业债都可作为质押券参与回购。2011年年初到10月底,上交所新质押式债券回购总成交额为15.16万亿元,占交易所债券交易的99%,远远超过0.15万亿的现券交易。2011年第三季度,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走弱、资金面紧张以及信用风险担忧加剧的影响,交易所债券市场除国债基本平稳外,信用债的价格波动较大。少数债券投资者在质押式回购放大交易过程中出现较大风险,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债券回购市场的风险防范和更好发展债券回购业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统筹发展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应遵循"鼓励创新、发展市场,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发展思路,处理好创新、发展和风险管理这3者之间的关系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是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规范、积极地发展债券远期交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的首个衍生产品,债券远期交易的推出具有标志性意义,也为其他金融衍生工具的顺次推出奠定了基础。《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管理规定》的出台,为市场树立了债券远期交易的风险防范机制,有助于引导市场上债券远期业务走向规范运作。  相似文献   

17.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下发,2014年上海、浙江、北京等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即地方政府将自负盈亏。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地方财政收支不平衡等,地方政府债券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对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及其防范机制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分析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主要风险,为地方政府、中央政府、金融机构、社会大众等社会各界如何行动来防范和降低地方政府债券风险提出实质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是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压舱石”,也是债券风险防控的“牛鼻子”,探究国有企业债券违约成因及处置有利于我国债券市场健康发展。通过梳理2014年以来国有企业信用类债券违约情况及有关处置方式,分析相关趋势特征及对地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结合债券违约处置相关政策研究并提出国有企业债券违约风险防范的措施意见,为我国债券市场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社会效益债券是跨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协同合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能够有效缓解经济发展与多元化社会公共需求之间的矛盾。但是,我国社会效益债券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存在项目适用范围不明确、第三方评估机制欠缺、公共财政风险多元化等问题。我国应当推动社会效益债券本土化发展,吸收借鉴国际经验和教训,同时结合我国国情,明确社会效益债券项目的适用范围,建立高效的第三方评估机制,规范公共财政管理制度,以防范社会效益债券的运行风险,并将其纳入法治轨道,实现社会效益债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1.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2012年1月6日至7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系统总结了近几年来的金融工作,分析了当前金融改革开放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对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做出部署。具体包括: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金融服务,加大对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深化金融机构改革,着力加强公司治理;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避免财政金融风险相互传递;加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建设,推动金融市场协调发展;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提高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资源配置能力和金融安全保障水平;加强金融基础建设,改善金融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