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促使高职教育走上改革之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地区经济发展。文章论述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现状,提出了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卫战胜 《董事会》2007,(10):84-85
如何促进民间资本正确投资,引导民间资本的有序流动,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所必然要思考的问题改革开放激荡30年,弹指一挥间。而灵活、激进、创造力无穷的民间资本,不仅积淀下了足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财富,更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和思维模式。在面对急速发展而暴露出的诸如增值速度减慢、经营模式受束缚、投资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解析目前苏州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苏州区域经济发展衔接中出现的问题,明确了在协同共建模式下推进苏州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确立了协同共建模式下服务苏州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涛  王娟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11):21-23
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在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农产品加工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产业的特殊性导致了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模式的特殊性.本文根据产业集群的一般含义,界定了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定义,并分析了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对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模式进行了创新,构建了三种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模式.  相似文献   

5.
一、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循环经济是以生态经济、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形成的经济发展理论与运行模式。循环经济要求把环境资源作为一个内生变量,纳入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中,从而构建一个系统封闭的物质流动体系,以此改变以当代新古典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对环境资源进行末端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的循环模式及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贵富 《工业技术经济》2005,24(4):9-12,21,23
系统阐述了经济发展的三种模式,分析探讨了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提出了我国循环经济的“5+1”模式;建立了循环经济“5+1”循环模式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7.
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低,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遇到了很多教训。电力市场的目标模式是零售竞争型、但发展中国家受制度、资本市场、人力资源、技术的约束,难以直接实现目标模式。渐进式改革路径更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电力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8.
基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及国家控制CO_2排放的中长期目标,开发了一个动态投入产出多目标优化模型,对2020—2050年期间我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进行预测。该模型的目标函数是对研究期间GDP累计的最大化和CO_2排放总量的最小化,制约条件是产业的动态投入产出平衡、能源消耗、规划期间内的GDP平均增速等。根据经济发展模式和碳减排力度共设立了9种情景,包括常规发展、一般高质量发展和强化高质量发展3种经济发展模式下的3种碳减排情景(基准情景、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行业增加值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耗利用效率是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降低能耗和CO_2减排目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结构中,石油化工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其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民众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石油化工项目中,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具有诸多优势,并且管理模式更为成熟、可靠,在我国石油化工领域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因此,为进一步促进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文章将以分析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为开端,对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石油化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未来全球产业发展模式也将步入这一新的框架。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区域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二者是相辅相承、辩证统一的,前者是方向,后者是动力。低碳经济模式下区域工业结构必然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节能型以及高附加值、高加工度、高技术化的方向优化升级,进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地区经济结构与平衡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实证分析了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区的经济结构对经济的影响,说明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区存在明显的经济结构差异,文中指出东部地区要强调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商业和金融性的第三产业发展;而在中部地区要强调第二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发展;在西部地区要强调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与生态环境保护、旅游、文化和科技,以及军事相关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且这样的经济结构调整还必须配套性地从西部经济区向东部、中部经济区进行有计划或有规划的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熵概念与熵理论中的种种混乱与错误,本文首先介绍了可以澄清上述问题的描述系统组织化状态的概念体系与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外延扩大、内涵扩大与组织化三种系统发展的基本模式,分析了社会经济系统三种发展模式的特点,并据此提出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近 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服务创 新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发展特征。这些发展特征要求不同主体共同参与到服务创新中来。本文建立了一个二维多主体参与服务创新过程模型,把原来分开的各主体结 合起来,并通过分析各主体在整个服务创新过程中各阶段的不同作用以及如何协调他们之间 的关系,最终构建了一个高效合理的现代服务创新平台。这个平台的建立,可以提高整个服 务创新的运作效率,促进服务创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资源层次、经济重心与区域经济的多元合作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与经济重心的跨区转移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而其根源则是围绕资源一技术一人类需求三者间的协同态变化而展开的。本文基于资源层次性分析,揭示了随着产业技术进步引起的资源贡献率变化,必将导致主导性资源在不同经济时代发生动态更替进而引起区域不平衡发展的客观事实。本文就资源层次、经济重心、人类需求的协同机理进行解析,这些解析能够为我们追寻区域发展差异的本质原因、选择科学的区域发展路径、实现跨区域经济的多元合作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以江西省为例,对其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描述,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Panel Data模型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不同收入地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低收入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高收入地区,因此应加快中、低收入地区城市化进程。缩小地区经济差距,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Broadband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 is growing rapidly and its economic impact is likely to vary considerably around the globe. Considerable interest is being shown in wireless broadband, especially in low income and rural area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direct effect (broadband penetration as an input), and separately, the productive efficiency effect of broadband (as an information network externality), using a model developed in Thompson and Garbacz (2007). Aggregate fixed and mobile broadband usage and their effect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first on a sample of forty-three countries with sufficient data. The same models are used on samples of high income and low income countries.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the rapid growth of broadband could have a stronger effect for low income countries and their initial levels of network development. Key variables are adjusted to a per household basis, using information on household size. Due to the endogeneity of key variables, instrumental variables are employed to estimate separate equations for mobile broadband and fixed broadband. Predicted values for these variables are used in the final equations in order to adjust for endogeneity and omitted variable bias. The results of the model estimated for the full sample indicate that mobile broadband has an important direct effect on GDP, but fixed broadband has an effect no different than zero. In the models with high and low income samples it is apparent that low income countries derive significantly more benefit from mobile broadband. Estimates from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 find mobile broadband to be a significant driver of growth via a reduction of in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7.
李峰  王科  赵毅 《工业技术经济》2022,41(3):145-152
互联网具有“时空压缩”特质和新经济增长点“催化剂”效应,逐渐成为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驱动力量。本文以中国30个省(区、市)2006~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互联网发展指标体系,基于空间条件收敛模型,分析互联网发展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收敛具有促进作用,且呈现直接和溢出的双重促进效应;异质性研究发现互联网发展对东、西部区域经济收敛具有促进作用,但对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本文研究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差距稳态趋同的作用,对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in the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should be to contribute to general development goals, but the links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re not clearly understood. The authors suggest a dual approach to this problem. First, this involves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ls of demand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use. Second, corporate models are required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particular supply strategies. The progress of practical work in these areas is described and includes the results of some specific research in Kenya.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本文从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入手,把我国分为东中西3个区域,从产业发展的角度,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比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经济规模下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区域,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产业结构合理化;而在经济发展处于中游的中部地区,主要是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了经济增长;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不明显 。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的城乡统筹状况总体上随着经济发展而趋于恶化,城乡差距在进一步扩大.本文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甘肃省的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互为因果关系.进一步脉冲分析表明,一方面,经济发展并不会自动导致城乡差距的缩小,而且在长期还会进一步加大城乡差距;另一方面,虽然经济发展受城乡统筹水平冲击的效应为正,但是,在短期内城乡统筹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几乎不存在冲击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