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用增长率直接法、增长率趋势法分析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短周期、中周期和中长周期波动,基于协整方法讨论外商直接投资的长波特征。研究发现:自1978年以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经历了9次短周期、3次中周期波动(目前的第3次中周期波动具有适度高位平滑的特征)、2次中长周期波动(目前正处于第2次中长周期波动的扩张期),外商直接投资长波与GDP长波特征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王璐 《浙江金融》2016,(5):37-43
经济(房地产)周期,按照时间长度可分为短周期、中周期和长周期三大类,"基钦周期"属短周期。从百城房价指数动态看,中国住房均价波动的短周期特征非常明显,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惊人的相似,用基钦周期理论研究中国住房价格波动规律并进行外推预测的现实意义较大,可以为中央"逆周期"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小波变换和互谱分析方法,从时域和频域两个角度研究我国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波动关联性。在小波变换下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长短周期波动存在非一致性,短周期波动具有共变性和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中周期波动出现一定程度的异动性、时滞性和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长周期波动具有完全异动性和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相干谱和相位谱分析表明,二者长短周期波动相关性较高,中周期波动宏观经济先行,长周期波动二者具有反向共变性,这与小波变换的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劳芬 《时代金融》2014,(3):84-86
经验研究揭示,在金融扩张条件下,样本期内流动性和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其中流动性的短周期波动和长周期波动均滞后于经济增长短周期波动和长周期波动,同时经济增长可以Granger引起流动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是流动性周期性波动的根源,同时金融扩张也是流动性产生的Granger原因,金融扩张和经济增长均形成对流动性短期冲击效应,但二者对流动性的冲击效应相反。  相似文献   

5.
对于宏观分析来说,一方面需要对短周期密切跟踪,捕捉宏观变量变化对于资产价格的边际影响;另一方面也需要对中长期趋势进行判断,因为它往往更深刻地影响资产定价环境。文章从中国经济增速、第三产业、基建、城市化主线、消费结构、行业集中度、就业与劳动力成本、市场新红利、利率趋势、居民资产配置等方面,勾勒了未来5年的十大经济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三十年,促进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主要有三:一是高投资。二是高出口。三是"人口红利"。但未来十年,不论是投资和出口还是"人口红利",这三大动力都将出现衰减,中国经济将  相似文献   

7.
中国过去三十年令人惊叹的经济成就源自那场始P1978年的翻天覆地的变革。那场变革沿所有制、价格、市场开放与扩容三条主线展开,历经跌宕起伏,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红利”。事实上,中国在各个领域的改革从未停止过,从上世纪1980年代的试水,到1990年代的整体大幅推进。但到本世纪初,某些关键领域的改革陷入困境甚至倒退,进入“深水区”。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将作为未来发展经济的抓手之抓手,主导中国经济战略转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实现了持续超高速经济增长,年均增长率接近10%。然而,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开始出现了拐点,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外贸红利、环境红利等均已走到尽头。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近30年的经济腾飞,国内外学术界大多从体制改革、外资引进、技术模仿、中央集权等中国研究的常规范式进行解释。近些年,"人口红利"概念的提出将人口年龄结构这一关键变量引入对经济发展的考察之中。本文笔者在对"人口红利"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主要致力于利用建国以来的人口数据考察中国的人口转型以及人口红利的形成、演变过程;综述性分析了其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解释力;指出了兑现"人口红利"的政策条件以及中国当前面临的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10.
国内高净值投资者可在当下时点布局PE产品投资,分享中国新一轮经济改革、一产业升级带来的红利。 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成功,不仅造就了中国新首富马云,还成就了日本新首富孙正义。孙正义的软银凭借对阿里巴巴长达14年的支持,以8000万美元的初始投资收获了超过700亿美元的市值,成为阿里上市的最大赢家。  相似文献   

11.
转瞬之间,中国经济开始了2015年的新旅程. 过去这一年,中国经济增速不断下滑,与之相随的是,过去长时间积累的资产泡沫和债务风险,也正在逐步被控制住并开始消解.2014年,中国经济虽然没有了曾经的两位数增长,但却是从旧常态往新常态转变的最关键年份. 2015年的中国经济,应会延续201 4年的惯性,进一步稳固新常态下的经济趋势. 首先,下调经济增速是对过往GDP“非常态”增长的理性回归.中国经济规模从2003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6万亿元,一方面,固然是内生增长势能不断释放,人口红利、WTO红利和全球化红利等交相叠加,但另一方面,这种高速增长也是财政和货币政策强行拉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券商大看台     
方正证券人口红利正在创造中国奇迹“人口红利”创造了许多国家的经济奇迹,并正在创造中国奇迹,拥有大量最富生产性的人口可使经济增长获得额外的源泉,即“人口红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6年至1964年期间,美国的“婴儿潮”使其人口结构转变,带来了1960年至1980年的经济高增  相似文献   

13.
刚刚结束的"十八大",无疑是这个近10年来最冷的初冬里最具暖意的事件,用网络热词儿说就是——充满了正能量。对于在WTO红利渐退、人口红利悄然转折等大的比较优势变化之下,高速增长30多年的中国经济的内生性发动机显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升级换代。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升级换代应该是以"政府减少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为主基调的。换言之,这等于是继1978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1992年邓小平南巡确立市场化方向以来的第三次制度红利,其蕴含的价值空间可谓无限。按照百度词条的释义,"制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一般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  相似文献   

14.
人口红利与体制红利、全球化红利一起,被称为是推动中国经济三十年高增长的三大红利。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这个看似简单的数据却暗含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变革,预示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拐点正式到来,因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一、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方政府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22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10870.99亿元,消除价格变化的影响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9.69%,中国经济的  相似文献   

16.
从1949年到1978年我国的经济制度是从不发达的市场体制到计划经济的过度;从1978年到现在是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两个主要的经济制度变化历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成长,那么经济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些关系对我们未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又有什么样的借鉴之处?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2014年1月3日,《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新书发布会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举行。该书作者、著名经济学家蔡昉以“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为题发表主旨演讲。现全文刊发演讲,与读者分享。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有人说中国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可是,这在早些时候并不被大家所承认。前些年我和林毅夫、李周三人合写了一本书,叫《中国的奇迹》,出版时正值改革开放20年。我们提出的“中国的奇迹”一说,被很多人质疑,他们问:你们是不是对中国经济太乐观了?  相似文献   

18.
金岩石 《中国外资》2014,(11):11-11
第一次转轨的两种“红利”已在退潮,第二次转轨的三种“红利”水涨船高。多数企业将面对“九死一生”的淘汰,市场化的国有企业和全球化的民营企业将主导未来10?15年的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定,从现在开始往后约十年,是中国经济发展又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前30多年实践中,改革是最大红利.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引发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1978~2015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数据,采用Panel-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我国信贷规模对固定资产投资及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分析了中国东、中、西三个区域信贷规模经济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信贷规模在不同的区域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