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前,我国在各地开始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从制度的设计和实践来看,“新农保”制度存在着基金筹集困难、基金安全性差、养老待遇水平较低、与相关养老保障制度衔接困难等问题。需要从提高统筹层次、扩大制度覆盖面、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基金投资管理力度和做好相关制度设计入手,切实发挥新农保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太原市于2010年开始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无论是在制度设计还是在制度运行过程中尚存在诸多不足,如城乡二元制度、立法层次较低、覆盖面存在缺陷、基金运营陷入困境等问题。因此,应继续完善新农保制度设计,建立城乡养老一体化制度,建立新农保制度的法律保障机制,扩大新农保覆盖范围,拓宽筹资渠道,增强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西部地区新农保试点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新农保缴费水平、待遇水平、补贴水平的评估,发现受缴费档次和缴费年限限制,西部地区新农保缴费水平较低、政府补贴呈现逆向激励,加之基金保值增值风险较大,新农保待遇水平受限。鉴于此,本文立足政府与市场边界的角度,从提高缴费水平、区分养老层次、提高替代率和建立待遇调整的长效机制等方面着手,为西部地区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民养老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涉及到农民利益,关系到农村稳定.建立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的新农保制度,能有效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本文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从该市城乡统筹的新农保制度设计和试点现状入手,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及深层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制度实施的对策建议,以利于进一步完善泰州新农保制度.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新农保在地方试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深入分析,发现现有制度下基金管理存在保值增值困难、基金管理层次过低、基金管理运作权利义务界定不合理、地方财政补贴资金的非私有性存在诸多弊端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新农保基金管理的制度构想,包括改善基金保值增值措施、完善个人账户的相关规定、提高基金管理层次、实行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营、完善各级政府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关于普惠制“新农保”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普惠制"新农保"填补了农村社会养老的空白,提高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度;实施中必须坚持城乡统筹的整体现、坚持政策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普惠式养老金的替代率适合倒U形变化路径;个人缴费坚持强制性的同时又须灵活设计;基金的保障增值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吸引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其中,实行征、管、监相分离的运行机制,通过风险共担,既能保障基金保值增值又能降低商业保险机构的风险.此外制度设计应预留接口,保持制度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7.
制度替代与制度整合:基于新农保的规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农保制度全面的规范分析,阐明其价值基础和评估其事实依据,从而使新农保决策尽可能多地依赖事实依据。新农保制度在与其他相关制度衔接和协调中应遵循养老利益原则、行政简化原则、适应性原则、有效激励原则和城乡统筹原则,以新农保制度为基础,进行制度替代与制度整合。新农保制度建设应逐步增加财政支出责任、提高保障水平、扩展覆盖面,消除社会保障制度的碎片化,为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农保自2009年开展试点工作,在试点初期得到了全面迅速的展开.但是,随着新农保工作的不断推进,新农保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有效的解决将影响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归纳新农保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新农保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从改进基金筹集方式、分类设定基金筹集方式等途径探讨相应的对策,以推进新农保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发展趋势,老龄化的到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养老压力。为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党和国家在2009年就实施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即新农保,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三部分构成,而集体补助占到很大一部分。而集体补助的资金又源于农村集体经济,因此农村集体经济是新农保的重要资金来源。这样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无疑就是新农保的重要的强劲动力,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就事关新农保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加速,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全国新农保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相比于过去的"老农保"、"地方新农保"具有其优越性,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基金筹集方式入手,分析目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风险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保风险指的是在特定客观情况下,在特定时间内,新农保制度的预期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偏离。该文运用多种风险识别方法进行分析发现,新农保制度面临的风险包括制度设计风险、筹资风险、基金投资风险、操作风险和给付风险。  相似文献   

12.
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义 《财经科学》2005,(4):90-96
论文在对国内外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互动前沿问题最新动态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创新性地研究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的理论和政策思路,论证了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的一般性及制度约束条件,从制度安排和制度供给方面提出进一步实现中国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的一般性制度约束条件,提出促进我国养老基金和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农民的养老问题也摆在了社会的面前。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湖北省在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农村养老保险自身的发展和农民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要求来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从提高农民对新农保的认知程度、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提高新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三个层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从保费的收取、新农保基金的管理、养老金的给付这三方面就关于如何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出几点思考。认为新农保制度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保险精算科学地厘定费率确定保费水平及缴费主体,并通过有效管理来保证新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及将来的养老金给付水平的合理确定。  相似文献   

15.
江西作为欠发地区之一,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财政、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筹资能力,了解资金筹措的瓶颈所在,提出拓宽江西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渠道:一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缴费档次;二是提升财政投入比例;三是努力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四是以税收支持新农保基金的筹集;五是建立新农保捐赠基金和发行社会保障彩票;六是探索新农保与其他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办法。  相似文献   

16.
笔者利用辽宁省彰武县新农保调查数据,论述了绝大部分农民选择最低档缴费导致的新农保制度实现农民老有所养作用失效、启动农村需求作用弱化、促进农业现代化作用降低和推动城镇化进程作用失灵的困境,从农民承受能力、新农保制度设计、制度信任和制度了解等方面深入分析并运用Logistic模型检验了新农保最低档缴费困境的成因,提出了完善新农保制度、加大新农保政策宣传力度和提升制度公信力等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新农保制度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该文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运用断点回归模型研究新农保制度对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农保对于农村老年人的农业劳动供给具有显著负效应,但是对非农业劳动供给具有显著正效应,具体来说,新农保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非农参与度以及非农劳动供给时间。此外,在性别差异角度研究新农保制度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得出女性对新农保制度的敏感性大于男性。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制度风险: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制度风险。新农保制度具有较为坚实的事实依据和价值基础,但制度仍处于起步阶段,具有保障无效风险、制度分割风险、城乡断裂风险、激励扭曲风险、动态失衡风险和政治刚性风险。为规避制度风险,新农保制度建设必须兼顾各种养老利益,渐进整合农村各类养老制度,逐步实现城乡统筹,不断明晰各方责任,调整激励机制与再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养老问题愈发严峻。在新农保制度已经基本普及的背景下,作为该项福利制度的受益者———参保农户而言,他们如何看待自身的养老问题呢?通过对河南、山西和江苏三省318户农村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以微观视角,从个人特征、家庭状况及地区三个层面考察新时期参保农户的养老意愿,并了解农户对新农保的看法,旨在从社区层面上为政府等社会公共机构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陶纪坤 《经济纵横》2015,(2):100-104
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必须使家庭养老与新农保制度协调发展,不能顾此失彼。既要弘扬家庭养老的优势,又要发挥社会养老的长处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补充的。可以进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家庭养老及新农保各自的优势,使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协调发展,这有利于家庭代际关系的和谐,为农村老年居民创造可持续的、保障全面的养老环境,切实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