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何芸 《时代经贸》2011,(8):30-31
杭州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体现了古城的主体形象。其形成与所处的地学环境有密切关系。杭州城市的形成与地学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是基础,其人文生活环境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地学环境不可分割。对杭州自然环境与人文生活环境及其地学背景的分析,可以从宏观上和空间层面指导旅游活动的开展,为古城的旅游项目开发提供直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环境艺术是与人类得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一个术语,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不但有其自身的生活环境,而且会在受周边自然环境影响的同时反作用于其环境。人类作为自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和活动必定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人类也有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旅游资源以及旅游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也逐渐地凸显了出来.人们对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逐渐认知与了解,如何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探究其与旅游环境保护的平衡点,有效地推动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环境的长足发展是一项重点问题,对此本文主要基于丽江古城为例,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环境的保护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究以及分析.  相似文献   

4.
五台山旅游景区环境的好坏 ,直接影响其旅游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其中道德环境建设又是环境建设的核心 ,它体现在对自然环境的道德关怀 ,对物化人文环境的伦理爱护 ,以及人文软环境建设上。因此 ,道德环境建设对推动五台山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滇西北高山峡谷区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滇西北高山峡谷区系指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东经98°~100°30′,北纬25°30′~29°的横断山脉纵谷地区.该区地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欧亚板块碰撞的结合部,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三江并流'高山峡谷区(实为四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独龙江),拥有虎跳峡、怒江大峡谷等世界地理奇观,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该区域属于西南边疆多民族聚居地区,居住着傈僳、藏、纳西、怒、独龙、白、普米、彝、景颇、回、苗、壮等少数民族,形成了多元文化现象,尤其是在长期封闭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与游客市场生活环境差异极大地人文现象,其原始优良的自然生态系统与多元民族文化的耦和,构成了其民族生态旅游发展的高品位资源基础.同时由于高山峡谷地区人地复合系统的特征,以及基于对当地的资源、市场和竞争态势的分析,应设计不同于其他旅游区的专项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6.
张峰铭 《经济师》2010,(2):120-120
能源供需矛盾和环境问题,能源和资源安全问题为新时期地学本科生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地学本科生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培养措施。认为优秀的地学本科生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知识,强烈的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较强的实践精神,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能驾御新技术和新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地学研究中,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量与消耗量日益增加,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恶化,物质、能量与人口的比例不断减少,研究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工作已刻不容缓.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生活于自然环境之中,要消耗一定的生物与非生物资源,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础的物质条件,人又是环境的塑造者,人类与自然环境保持着一定的平衡关系。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目的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自然环境就等于毁灭人类自己。现在,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已成为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致于保护生态环境及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的研究,并建立了很多环境保护组织。我们国家地  相似文献   

8.
杨开太 《经济论坛》2007,(13):39-40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提出 建设节约型社会源于经济-环境系统本身.如图所示,人类社会与其存在于其中的自然环境一起是一个大的经济-环境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需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将生产与生活的废弃物回归环境.  相似文献   

9.
当前,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可持续发展思想已得到普及并形成共识。在度假酒店设计中,绿色健康、自然生态等设计倾向也相应成为建筑及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通过探讨在度假酒店的设计中如何协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如何在形式、功能上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愿望,如何体现自然生态主题,从而达到绿色、生态的环境意识与度假、休闲的生活方式在酒店中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其旅游形象常常与冰雪紧密相连,但这并非这一城市旅游资源的全部,它还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平遥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旅游业发展较早,其资源中人文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本文旨在通过对平遥古城和哈尔滨人文旅游资源的比较,发现哈尔滨人文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更好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东、西方“诗意地栖居”哲思及理论为基础,从“定向”“认同”“栖居”3个层次对昆明古城传统景观进行解析。通过对滇池地区自然环境空间的认识,以及“湖-城-山”结构景观序列的建立,实现城市“定向”于大地之上;紧密结合湖山环境,展开劳作场所与生活场所的营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对地域产生“认同”;最终,因诗意抒发和精神上的诗意营建实现“诗意地栖居”。在现今环境脉络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伦理关系,要以相互的关照为核心。理解过去并立足当下,通过强化昆明城市空间与自然的联系,并在具体设计中捕捉湖山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状态,有效实现物质与精神的集结,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诗意栖居之所。  相似文献   

12.
生活满意度也即生活质量意义上的幸福感.通过农户调查的方式获取农民生活满意度指标,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运用SPSS软件分析了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同时,应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方法对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地域差异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盐池县农民生活满意度受到经济收人和自然环境的双重影响,但生活满意度的地域性差异与经济收入差异的相关性较高,而与自然环境差异呈现较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演出舞台及建筑坐落在废弃多年的水库,四周萦绕在水中,与周边坝顶通过连廊联成一体,由于地处大理古城,建筑设计要求融入周边自然环境,在施工期间不对自然景观造成人为破坏,该建筑抗浮,基础设计及坡地处理须不影响环境为前提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14.
云南石林旅游文化开发利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是人们满足了一定物质生活后,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旅游的外表是物质上的消费,其内涵是文化上的吸取.在旅游活动中,文化无处不在,多少人文景观,如长城、故宫、敦煌石窟、大理三塔、丽江古城等文化艺术和建筑遗迹,它通过自己的造型展示,把其文化含量"辐射"给游人.  相似文献   

15.
以传统生活方式聚居的村落,自然生态系统与人文社会系统交融共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环境文化。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村落建设传统破碎,乡村环境文化断裂。建设美好乡村,必须统筹推进城乡现代化,大力弘扬优秀乡村环境文化,合理规划村落建设与保护,实现乡村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6.
“从来春色就醉人,何况西湖三月中!”是描写我的老家杭州春天美景的名言绝句。自从来到西雅图之后,我发现这个第二故乡的美景丝毫不比人间天堂逊色,只是风格不同罢了。同样是山水,杭州的细腻温柔,西雅图的宏伟壮观;同样是花草,杭州的似乎更人文雕琢,多与浪漫相连;而西雅图的则显得更天然而成,多与野趣相伴。能够在这两个城市生活,让我常常产生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之人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时代风尚的影响,住宅的设计要求相应发生了变化.人们时住宅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功能,更多是追求一种精神和人文上的舒适.如何创造环境优美的具有人文气息的居所,打造舒适的高品味的生活住区是本案设计的出发点.本文以南京山水风华工程为例,解析其细腻的空间层次,富有韵律感的外观,蕴含人文气息的情境,精致考究的细节,营造具有人文气质的生活之城.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村庙开始复苏,村落中庙与校的冷热局面逐渐被打破.村庙是传统乡土人文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根植于村落中的乡土环境、 文脉传统以及生活习俗,与每一个村民的生活紧密相关.同样村校在村落中传播现代科学文化,将近现代的正规教育引进到村落里,使村民的生活发生大的转变.本文旨在通过对村庙与村校的历史演进的展现,说明在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这两个视角下,现代农村中的两种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9.
杭州国际旅游形象再定位和对杭州国际旅游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作为国内知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杭州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并不高。因此,对杭州国际旅游形象的再定位,将有利于杭州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拓和发展。杭州的地方性和特色决定了杭州的国际旅游形象为“生活的城市”(A City of Life)。杭州国际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快城市环境的国际化、城市公共服务的国际化,完善旅游信息化系统,重视城市文化的特色化、语言环境的国际化,并面向国际市场推出新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20.
随着休闲、旅游元素的加入,汉地佛寺园林环境的发展日益世俗化.文章分析了汉地佛寺园林环境的形成和发展,归纳了汉地佛寺园林环境在历史上形成的独特特征,探讨了汉地佛寺园林环境的构景手法和意境营造,得出汉地佛寺园林的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利用佛教风景名胜环境指导实际的佛寺园林规划设计的结论.文章认为,佛教强调生命体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生态伦理思想,为解决汉地佛寺园林当今的环境问题和汉地佛寺园林环境的保护性发展提供了一个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