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波 《商场现代化》2010,(15):98-98
合同法定解除权的法定事由是合同法定解除权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结合《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对合同法规定的五种法定解除权进行探析,明确各种法定解除权的不同,把握其实质,加深对合同法定解除权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合同经当事人行使法定解除权后的赔偿事宜,在理论界、实务界均有不同观点。现阶段,理论界主要存在选择主义和两立主义的模式。我国《合同法》确立了以补偿性为主,惩罚性为辅的救济原则。《合同法》虽然规定了法定解除与损害赔偿并存的原则,但是过于笼统,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3.
法律在设定法定解除权的时候,应该在规定法定解除权时应该分别主体而给予不同的保护力度。本文以劳动者、购房者、投保者等合同法律关系中的弱势群体为典型,在分析其弱势地位的基础之上,从合同法定解除权的角度探讨了我国现行法律对其保护现状及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立法建议以加强对合同法律关系弱势群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一、与合同的法定解除相关的概念 (一)法定解除的概念 所谓法定解除,是指在合同成立以后,没有履行或没有履行完毕以前,当事人一方通过行使法定的解除权而使合同效力消灭的行为。其特点在于:由法律直接规定解除的条件,当此种条件具备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法定解除是当事人一方行使法定解除权的结果,在法定解除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直接行使解除权,将合同解除.不必征得对方同意。  相似文献   

5.
《商》2015,(8)
解除权的价值基础是解除权行使效果,法定消灭解除权是法律刚性地促使解除权效果的发生,这种效果的发生并不是基于合同当事人的意愿。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针对这一法律刚性规定作出考虑和深思,希望引起读者的关注。本文从法定消灭解除权与解除权的行使效果开篇,再到消灭解除权分类与观点的提出,进一步实证分析,最后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6.
刘胜利 《中国市场》2008,(18):94-95
法定解除制度赋予了一方当事人在一定条件下直接解除合法有效合同的权利,提前导致了合同的终止,正确行使法定解除权对维护当事人的利益和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非常重要,探讨法定解除制度并使之不断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商》2015,(30)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六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第九十四条的规定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事实上,合同双方当事人行使合同解除权在经济活动中是非常普遍的一种行为,关于如何行使合同解除权的争议更是合同法实务中非常常见的一类争议,特别是目前关于合同解除除斥期间的审查认定在法律实务和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差异,值得  相似文献   

8.
论合同解除     
合同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基于双方当事人的合意或者法定或约定的条件发生时,依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权利义务关系消灭的情形。合同解除包括协商解除和通知解除。新《合同法》实施后不存在法院判决解除合同的情形,行使合同解除权应采用“通知”形式。合同解除后赔偿的范围包括可得利益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文章列出了合同法中关于连带责任规定的条款,并且对其立法目的和功能进行了探讨,发表了笔者自己关于合同法法定连带责任的一些认知。  相似文献   

10.
王安荣 《商》2013,(7):140-141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修改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新增强制续签制度、禁止约定终止条件制度,并进一步严格了法定解除制度。由于立法对现实情况估计不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状况离预期效果相距甚远,甚有激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矛盾之势。放宽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权的立法限制,为用人单位提供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形式的选择权,将促使用人单位更为审慎地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合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预期违约制度与《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在所涵盖的预期违约情形、提供的救济方法的类型、明示与默示的预期违约的区分、中止履行权的行使、关于请求提供充分保证的情形、解除权的行使等方面有共同点,也有不尽一致之处。通过比较,可以认识到《合同法》预期违约及不安抗辩制度的缺陷及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路明月 《商》2013,(17):208-208
“货物控制权”作为出现已久的事物,既有的货物运输公约和民间规则对之均有规定,但是在细节规定上有所不同。是指托运人在运输合同下对货物的处分权。《鹿特丹规则》首次以专章形式对货物控制权作了较为完备的体系化构建,然而其制度内核并无多大新意。货物控制权的制度价值重在确保不可转让运输单证使用下货方阵营多个主体针对货物的各项权益安全、有序的实现。维护国际商贸,尤其是国际海运各环节的安全、高效和有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缺乏货物控制权规定。我国《合同法》第308条的规定过于简陋。  相似文献   

13.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刑法中可以分为法定型和非法定刑目的犯、占有型和占用型目的犯。合同诈骗罪属于法定型目的犯、占有型目的犯。刑法和司法解释对取得型犯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规定,为实务中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4.
原《涉外经济合同法》废除之后,所有的涉外经济合同都要全面使用新合同法的规定。而新合同法作为规范所有合同的一部基本法律,不可能针对涉外经济合同的特殊性作出过细的规定。新合同法通过以下途径合理地解决了涉外经济合同的适用问题:一方面针对涉外合同作出了几条专门规定,另一方面,在遵循契约自由和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基础之上,把对涉外经济合同特殊性的考虑留给当事人自己约定或留给其他法律、法规作出限制性规定。具体来讲,在实践中,涉外经济合同适用新合同法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王子晏 《中国市场》2008,(31):38-39
由于保险人的特殊地位,各国保险法一般都规定保险人不能随意解除保险合同,除非投保人有违法行为或重大的、特别规定的违约行为,从而平衡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财产保险合同的法定解除事由我国法律虽有规定,但在保险实务中仍有很多问题难以认定和解决,因此深入研究保险合同基本法理,准确把握财产保险合同解除事由的内容和范畴,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根据《合同法》和国务院“三定”方案的规定,合同监管职能是工商部门的法定职责。《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简称“51号令”)对合同监管有效途径和方式探索时,主要在合同欺诈、恶意串通和不公平格式条款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规范。在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下,抓好格式合同监管、打击霸王条款工作事关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合同法》中有关外贸代理制的规定1.《合同法》关于行纪合同的规定。根据我国《合同法》第414条规定,行纪合同是指“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从事贸易活动,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行纪人要按委托人的指示,妥善处理委托事务并负有妥善保管、合理处分、转交财产以及报告委托事务处理情况的义务,行纪人有权收取费用,在一定条件下,提存委托物以及对委托物行使留置权。我国新《合同法》对行纪合同也采取的是两段式合同的原则。2.《合同法》关于部分披露委托人代理制的规定。我国《合同法》第402条规定: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在委托人的授…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3项规定可被视为情事变更原则在劳动合同中的体现。但该条文只规定了用人单位在情事变更条件下的单方解除权,而对劳动者的单方解除权不置可否。其偏离了劳动法倾斜保护劳动者的原则,加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间的力量失衡。在劳动合同领域中适用情事变更原则时,必须严格限制其适用范围,强调特殊保护制度,尽量减少以情事变更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对利用合同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 ,负责监督处理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一条的规定 ,确立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合同行政监管中的法律地位 ,明确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合同管理的法律责任 ,极大地推动了合同行政管理工作。但是 ,我们在贯彻实行《合同法》中感到 :《合同法》一百二十七条对合同行政管理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如何把《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落到实处 ,还需要制定配…  相似文献   

20.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是我国合同法制建设中的一座里程碑。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对于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严肃合同纪律,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都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合同法》第127条规定的合同行政监管制度,从立法上肯定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合同的监督管理职能和作用;并且合同行政监管制度从《合同法》(草案)的附则部分放到正式通过时的总则部分,更加说明了立法机关对合同行政监管的地位和作用的肯定,为工商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