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机构研究员对上市公司的未来收益进行预测,预测差异常常造成债券价格出现偏差。以国内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为例,以研究员对收益预测的差异和债券信用利差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在卖空限制下,预测差异越大,债券信用利差越低。这种差异更多地代表了投资者的意见分歧,而非未来的风险水平。并且公司债券比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对投资者意见分歧更敏感。此外,还证实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确实优于交易所债券市场;平均而言,公司债券的信用利差较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更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债券市场角度分析了纳税信用评价对于债券市场参与者的影响,以此来分析纳税信用评价的激励效应与治理效应。具体地,以2015—2019年银行间与交易所企业债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发现:较高纳税评级企业的债券发行成功率较高,同时有着较低的信用利差与较高的信用评级。机制检验发现,较高纳税评级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政府补助与更大的银行信贷规模,继而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并降低企业未来的违约风险,从而体现出一定的激励效应。进一步地,较高的纳税评级降低债券信用利差的作用在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不存在基金持债、非四大审计以及业务部门数量多的企业中更加显著,体现出一定的治理效应。纳税评级降低债券信用利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中。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债券信用评级的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行企业债券是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在国外 ,高度成熟的债券市场为企业筹集了大量资金。但是 ,由于发债者与投资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 ,债券的信用风险不能得到充分的揭示 ,投资者对企业债券投资的潜在需求要转化为现实需求仍存在一定的障碍。要克服这种障碍 ,一个非常重要的办法就是引入信用评级 ,由评级机构对债券发行者按期偿还债券本息的能力及其风险程度作出综合评价。企业债券信用评级 (下文亦简称“债券信用评级”)对发债者、投资者、监管者都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说 ,信用评级是建立债券市场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1-2013年52家公司债券的月度面板数据,从宏观层面和公司特性层面两个角度研究我国公司债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表明,宏观层面上,GDP增长率、投资者信心指数和无风险利率对公司债信用利差影响为负,GDP增长波动率和国债即期利率斜率对公司债信用利差影响为正。公司特性上,现金流波动率、股票收益波动率和财务杠杆率对公司债信用利差影响为正,公司规模和资产收益率对公司债信用利差影响为负。整体上,相较于宏观因素,公司特性因素对债券信用利差解释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5.
一个完善的、成熟的债券市场,大致包括国债市场、市政债券市场和公司债券市场等3个子市场。在我国,除国债市场近年获得长足发展外,企业债券市场因为信用问题基本上徘徊不前,而包括收入债券在内的市政债券市场在我国则一直是一块空白。市政债券是经济发展中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在美国债券市场上成为鼎之一足,三分天下有其一。我们应借鉴发达债券市场的成熟经验,以收入债券为突破口,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市政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2012-2017年在中国A股市场发行债券的非金融企业为样本,探讨了会计文本语调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本文建立了适用于中国金融市场的情感词典,并使用文本挖掘技术量化了管理层语调。研究发现:积极的管理层语调能够显著降低债券信用利差。且分析师关注度越高,管理层语调与债券信用利差之间的负向关系越弱。此外,债券市场对国有性质和低股权集中度企业的管理层语调反应更强烈。本文为会计文本语调与债券定价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作为未来无担保公司债券的投资主体,商业银行应积极参与公司债券发行方案的创新设计,这有利于提高公司债券信用增级,促进流动性,进而获取更高的收益补偿;接着借鉴韩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历史,说明随着市场限制条件的放宽和机构投资者的积极参与,我国公司债券市场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债券信用等级对债券利差的解释作用,研究债券信用等级的信息含量。以2010年和2011年发行的非金融企业无担保固定利率企业债券为样本,发现债券利差随信用等级的上升而下降,且不同信用等级债券的利差差异显著;根据两阶段模型,在剔除了债券信用等级与发债企业前一年度的财务数据以及企业所属行业、债券发行年度、发行期限、发行规模、是否提前偿还等解释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后,信用等级信息对债券利差有显著解释作用,说明债券信用等级信息对提高债券市场效率有增量贡献。  相似文献   

9.
一个完善的、成熟的债券市场,大致包括国债市场、市政债券市场和公司债券市场等3个子市场。在我国,除国债市场近年获得长足发展外,企业债券市场因为信用问题基本上徘徊不前,而包括收入债券在内的市政债券市场在我国则一直是一块空白。市政债券是经济发展中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在美国债券市场上成为鼎之一足,三分天下有其一。我们应借鉴发达债券市场的成熟经验,以收入债券为突破口,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市政债券市场。一、美国市政债券市场发展的启示尽管市政债券在我国还属一块空白,但在发达的证券市场上已经是极为成熟的金融工具。美国公共…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信用债券的定价问题,区别于传统中"同一信用等级的债券具有相同信用利差"的观点,假设每只债券具有其独立的违约过程,以信用风险简约模型为理论框架为息票债券定价并给出其价格的闭式解。实证研究以银行间中期票据为样本,通过一阶泰勒近似将定价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债券价格的拟合结果表明了模型在我国债券市场的有效性和泰勒线性化处理方式的合理性;基于独立和共同违约风险参数下的蒙特卡洛预测价格的比较,表明独立违约参数模型可为信用债券更准确地定价。  相似文献   

11.
企业战略作为企业全局性、长期性资源配置的重要规划,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也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融资行为。本文从企业战略视角出发,以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了企业资源配置战略对债券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经营主导型企业,投资主导型企业的债券信用评级更低,并且该结论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和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资源配置战略对债券信用评级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分析师跟踪人数多的企业中更明显。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企业资源配置战略通过作用于企业违约风险而影响债券信用评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发债企业、信用评级机构和债券市场投资者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公司层面的经验数据,将发行债券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波动信息与债券价格波动信息分别作为经济不确定性与信用利差的表征变量,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经济不确定性对信用利差及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不确定性提高,导致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融资能力受限,信用利差上升。研究发现:企业资产的波动性及非流动性,通过企业违约率的提高及资产质押率的降低,显著影响了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力;与股票市场相同,基于债券市场的价格信号,对宏观经济也具备较强的预测作用。研究结果说明,除了实物期权效应和观望效应,金融摩擦也是不确定性影响宏观经济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经济研究》2021,56(1):105-121
央行担保品管理框架作为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合格担保品范围内的资产价格与相关企业融资成本。本文基于2013年央行担保品管理框架设立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被纳入合格担保品范围债券的信用利差所受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央行担保品管理框架会显著促进被纳入合格担保品范围债券信用利差的下降,起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第二,央行担保品管理框架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债券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对民企债券信用利差的降低作用更大,其次是中央国有企业,最后是地方国有企业,原因在于央行对民营企业的增信作用较强。第三,当央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或当债券市场中合格担保品比例较高时,担保品管理框架对信用利差的作用效果会减弱。因此,为支持经济的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央行可以将相关债券或信贷资产纳入合格担保品范围,引导其融资成本下降,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同时,应将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环境纳入考虑,让担保品管理框架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尽量避免违约事件发生,降低信用风险,减少债券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完善信用评级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研究国内外债券融资成本相关课题,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2016—202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的公司债券样本,探究信用评级对我国公司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信用评级在债券市场中起着信号传递的作用,有效减少了投资人和发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2)信用评级与债券融资成本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债项评级和主体信用评级作用效果较为显著,国际信用评级的影响相对较小。据此结论,文章最后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李佳林  陆嘉玮  潘俊 《金融评论》2023,(2):44-66+125
打破刚性兑付信仰、降低债券违约风险对于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基于公司内外部治理视角,考察社保基金持股对公司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及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社保基金持股比例与公司债券发行定价呈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表明,当公司管理层权力较大、投资者保护质量较低、公司声誉较差或市场化程度较低时,社保基金持股对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更强。影响路径检验发现,内部控制质量是社保基金持股降低债券发行定价的重要影响渠道。本文拓展了社保基金持股的经济效应研究,补充了公司债券发行定价影响因素,为有效发挥社保基金治理作用、降低公司债券违约风险提供经验与启示,以期更好地维护保护投资者环境,服务债券市场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公司债券流动性风险测度指标,引入M-Copula函数和Markov机制转换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公司债券的流动性风险与信用利差的关系。结果表明,M-Copula函数与Markov机制转换模型的实证结果一致。具体如下:公司债券的流动性风险对信用利差的影响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过程;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尾部相关性,其中上尾相关性较高,即熊市时期流动性风险和信用利差同时增大的概率高于牛市时期,且熊市时期流动性风险对信用利差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其他时期。  相似文献   

17.
祝满 《时代经贸》2014,(6):64-66
中国的资本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股权融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债券市场上,特别是公司债券市场上发展进度却比较缓慢。大量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应该尽可能避免采用股权再融资的方式筹集资金,以减少对公司价值产生的负面影响,而是积极采用内部或债权再融资方武进行融资,以增加企业价值。本文通过对债券再融资市场的发展现状的分析,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10公司债券为例,得出了发行公司债券将是未来再融资主要方武的结论,并提出了发展债券市场的建议,旨在推动资本市场良睦发展,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再融资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与国外债券市场的一般规律以及债券定价的标准理论不同,中国企业信用债券市场投资者对有担保的债券反而可能要求更高的收益率溢价。为了解释这一“担保正溢价”的现象,本文提出了“评级包装”这一新的理论假说,即资质差的债券发行企业为了成功发行,会通过提供更多的担保等增信条款为获取高评级创造条件;而投资者意识到担保等条款实际上是企业事前资质较差的一个信号,因此在一定条件下会要求更高的发行信用利差。理论分析表明,当担保正溢价存在时,企业先验质量越差,企业个体违约风险越高,以及担保质量越差时,则担保正溢价越高。基于2009—2020年的交易所信用债样本,一系列实证检验支持上述理论预测,且实证结果具有良好的稳健性。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的证据说明,评级机构尽管并不会完全脱离债券基本面进行评级,但策略性的债券条款设计依然会带来评级膨胀。最后,本文对评级包装的经济后果以及以评级为基准的一系列监管政策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9.
在有效市场中,企业债券的超额收益是对其所面临的风险可能导致损失的补偿,企业债券的理论价格是表征资金时间价值的无风险收益率和风险溢价的函数。根据市场无风险收益率、违约风险溢价,以及流动性风险溢价所遵循的随机波动方程,并考虑债券的违约回收率,本文构建了基于风险补偿的企业债券理论价格模型,并对2006年第3季度至2010年第1季度中国债券市场中32只企业债券的实际价格和理论价格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企业债券的实际价格与理论价格差异不大,但少数中长期债券的实际价格系统性地低于理论价格;公用事业类企业债券的价格对市场信息不够敏感;我国债券市场上存在较多的套利资金。最后从所做的研究中,得出了完善我国债券市场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企业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从影响债券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出发,结合宏观经济总体形势,笔者分析了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通过对货币政策、通货膨胀预期,企业债券相关制度法规以及其他影响债券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后,判断我国债券市场仍旧有着良好的中长期发展态势,企业债券成为众多企业融资的重要工具,也将成为倍受投资者青睐的投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