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阐述了信用风险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但是进一步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存在着很大的瓶颈。运用近年来信息论、博弈论、预期理论等及其发展的成果,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形成机理做了进一步的解释,以期提出一些降低其信用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银行理财业务与商业银行自营业务联系密切,探究银行理财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对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具有现实意义。基于2013—2022年我国28家上市商业银行面板样本数据,实证检验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特征,并进一步探讨《资管新规》发布后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1)银行理财显著提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2)银行理财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银行理财显著提升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但对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作用不显著;(3)《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理财降低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基于此,提出优化银行理财投资的市场环境、深入推进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加快理财子公司设立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蒋艳玲 《云南金融》2012,(5X):230-230
信用风险是银行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银行系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因此银行系统的稳定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不言而喻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现状,探讨国有商业银行应当如何构建更为有效的贷款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信用风险是银行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银行系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因此银行系统的稳定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不言而喻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现状,探讨国有商业银行应当如何构建更为有效的贷款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和积累有其特殊的体制性背景。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体制性问题所引发的银企信息不对称和国有银行中委托—代理环节的多重失灵是信用风险形成的直接原因和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6.
2016年1月1日,我国保险业开始实施 “偿二代”,其第8号信用风险监管规则对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保险公司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进行了最低资本设定,规则的核心是针对不同类别的交易对手设定不同的基础因子。本文希望检验不同类别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差异是否足够大,以至使保险公司最低资本要求的基础因子需要不同。为此,本文首先利用KMV模型计算了反映不同类型上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大小的违约距离,将计算结果与第8号监管规则中的规定进行对比,之后再结合对我国银行监管财务指标体系的分析进一步加强了结论:按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进行分类,并赋值不同基础因子的信用风险最低资本计算方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刘悦 《财会学习》2020,(2):198-199
商业银行如何尽可能地利用自身资源,提高对信用风险的控制,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已然成为银行必然面临的问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是其所面临的最关键的一种风险,故有必要测度银行的信用风险。采用2016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财务数据,借鉴国内外研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银行业信用风险进行测度,并对这16家银行作排名分析,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风险管理,良好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不仅有利于保障其自身的经营安全,还有利于维护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极强的紧迫性。本文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概述着手,对当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风险进行分析,以及国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并针对我国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现代金融》2013,(9):39-40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而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之一。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处于高风险运行状态,因此,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是我国商业银行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并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出发,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研究,同时提出了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背景下,作为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信用风险,越来越引起监管当局和金融机构的关注。宏观压力测试作为一种将宏观经济因素与风险因子相联系的压力测试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出银行系统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因而得到了各国政府和监管当局的认可。本文从实证角度出发,对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宏观压力测试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商业银行防范信用风险提供一些参考,进而提高信用风险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逐步放开,利率市场化已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必然趋势,必将使金融同业竞争更加激烈,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加大,利差收窄,加之利率利率管理人才的缺乏,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无疑将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商业银行如何转变经营管理策略,适应利率市场化需要,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直接关系到整个银行业的运营安全,关系到整个宏观经济的金融稳定与安全。在我国,商业银行依然面临着巨大的信用风险。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降低其风险成本,加强商业银行对未知风险的应对能力。文章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简介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敏 《上海金融》2007,24(2):49-51
信用风险是现阶段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本文在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代表性模型介绍、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特点,并提出了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贷款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以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为例,从贷款客户和商业银行两个角度探讨了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据此提出了完善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出现的信用风险不断增多,信用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及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周晓庆 《中国外资》2009,(12):175-175
在市场经济下,信用风险的大小已从根本上决定了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否以及经济能否健康、持续地发展。在我国,信用风险管理是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首要内容。本章将从银行、企业、政府干预以及社会环境等四个方面阐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1、信用风险是我国银行业最大的风险之源。金融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已为期不远,国内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机制的改革步履匆忙,国内银行业面临的激烈竞争不言而喻。在我国中介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中,银行融资仍将是企业筹措资金的主要方式,银行体系面临的风险将是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构成要素,高额不良资产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极不稳定的因素。截止2003年9月末,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本外币不良贷款为1.8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6.62%。政府1999年成立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通过面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方式筹措资金,曾收购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共1.4万亿元不良债权,通过债权转让、债转股等方式予以处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与潜在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济中的流动性过剩广泛存在于商业银行并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过于依赖利息收入.对非利息收入业务开发缓慢或者受到限制,是中国商业银行存款相对过剩的根本原因.缺乏信用风险定价能力不能充分行使存贷款利率定价自主权、商业银行全面实施股份制改造、外资银行进入和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大规模流入及骨干企业产能资金双重过剩等因素,是引起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存款相对过剩会降低银行经营利润,恶化其资产风险构成.深度开放商业银行经营范围,在强化市场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提高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以及进一步发展股票市场,改善外资经济结构等.有助于缓解中国商业银行存款过剩压力.  相似文献   

19.
朱立新 《青海金融》2005,(10):49-49
银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首次将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并列为银行面临的三大风险,大大提高了我国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重视程度。但在实际工作当中,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问题上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下,信用风险的大小已从根本上决定了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否以及经济能否健康、持续地发展.在我国,信用风险管理是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首要内容.本章将从银行、企业、政府干预以及社会环境等四个方面阐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