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给广西面向东盟跨境电商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挑战。文章通过介绍广西面向东盟跨境电商现状,分析广西面向东盟跨境电商发展面临跨境电商配套设施和服务不足、跨境电商企业违规风险增大、跨境支付与结算风险大、跨境电商人才紧缺等主要挑战,结合RCEP带来的机遇提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跨境电商服务体系、建立市场监管体系、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培养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等一系列措施,助力广西面向东盟跨境电商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广西进一步投入到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中来,面向东盟的广西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势头强劲。但存在着产品标准化程度低、“非关税”贸易壁垒、销售渠道资源利用率低、平台建设有待加强、冷链物流发展缓慢、通关效率低、缺乏专业人才等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研究认为,通过注重信息收集,建立广西农产品出口东盟预警机制[1];对标国际标准,健全我国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扶持建立大众化超强电商平台;因地制宜,加大电商人才培养力度等措施可以促进面向东盟的广西农产品电商行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唐万欢  潘丽芳  陈瑶 《上海商业》2023,(12):158-160
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商模式对农产品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水果贸易的主要集散地,跨境电商为深化广西与东盟水果贸易合作带来新机遇。本文从跨境电商背景出发,分析了广西与东盟水果贸易发展现状,进而发现广西与东盟水果贸易中存在着与主流水果跨境电商平台合作较少、水果跨境物流体系和供应链体系不完善、水果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推动广西与东盟水果贸易发展的具体对策,以实现跨境电商助推广西与东盟水果贸易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广西是对接中国和东盟的“桥头堡”,同时东盟国家也是广西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最重要贸易对象,RCEP背景下,东盟的跨境电子商务市场潜力愈发巨大。基于此,广西的跨境电子商务在新的营商环境中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前,广西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子商务存在部分RCEP成员电商普及程度较低,区域内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交易规则参差不齐、物流体系不完善、交易支付体系未对接、复合型人才短缺等问题。因此,本文建议从加强区域内深度合作、整合成熟电商平台资源、优化物流网络体系、完善交易支付体系、培养新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及政策保障支持等方面促进广西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子商务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跨境电商交易份额逐年提升,2018年交易规模达到9.1万亿元。虽然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是物流、支付安全、信用体系和争端机制以及通关手续、法律和监管等方面存在问题。其应积极通过建立与跨境电商发展相协调的国际物流体系,制定和完善ODR规则,建立大数据时代的信用体系,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便利化和通关服务监督平台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浙江省凭借着独特的优势,跨境电子商务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也面临着物流滞后、跨境电商信誉不足、专业人才缺失等问题。本文研究了浙江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别对政府、企业和学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例如,政府出台适时的海关监管政策,提高通关效率;企业树立良好信用,形成自身品牌效应;学校加强对跨境电商的专业人才培养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全世界进入了后疫情时代。为探讨在该背景下中国和东盟跨境电商发展的趋势及对策,首先分析了中国和东盟跨境电商发展的情况,其次分析后疫情时代中国和东盟跨境电商发展的机遇,总结后疫情时代中国和东盟跨境电商发展的挑战,发现东盟国家物流、网络基础设施落后;中国和东盟海关监管存差异;跨境货币支付、结算受限;东盟国家之间文化差异大,跨境电商人才紧缺等方面的问题影响跨境电商的发展。本文认为,中国和东盟跨境电商发展需要进一步推进中国和东盟跨境物流一体化体系建设;推进中国和东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降低中国和东盟跨境电商发展壁垒;推进跨境支付和结算的综合金融改革;大力培养东盟各国小语种人才,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储备人才。  相似文献   

8.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境电子商务正在颠覆传统的进出口模式,将成为未来我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其产生和发展得益于经济发展需要、消费者选择、企业偏好和政府鼓励等四方面的有利条件,同时也存在物流、支付、信用体系和争端解决机制、通关手续、法律和监管等方面的问题。我国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需要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实施:整合第三方物流资源、适当建设海外仓储和利用海外第三方仓储解决物流问题;大力扶持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跨境支付业务,并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加强对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监管;构建第三方信用中介体系,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协商并建立争端解决机制;创新海关监管模式,探索无纸通关和无纸征税措施;做好市场调研,优化客户服务。  相似文献   

9.
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问题、模式与贸易互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翔  杨敏 《价格月刊》2016,(7):67-72
在系统分析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历程和监管现状后,分析了其发展的主要特点;从消费者跨境消费观念、通关效率、人才培养、税收问题等方面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思考了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未来应采取的主要发展模式.从理论角度和实践角度分析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作用.最后从公共信息平台和法制建设、诚信监督机制和跨国追溯机制建设、退税和通关效率提升、跨境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人才团队建设角度提出促进我国跨境电商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地区的交易主体以电子商务的方式,通过跨境物流快递商品来完成交易。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轻松"全球购"的破冰之刃,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正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跨境电商对社会经济的带动作用也越来越显著。跨境电商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外贸需求、开辟新市场、更好的完善政策环境及给企业带来契机,但也存在不足。本文针对不足问题提出相关建议,解决通关效率低及退税问题、促进物流企业的发展、完善信用体系和抓紧对本土专业人才的培养以促进广州地区跨境电商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子商务产业进入成熟期,跨境电子商务随之发展,成为取代传统的国际贸易的新形式。郑州作为首批开展电子商务试点的城市,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快速扩张,航空物流取得较大发展。通过扶持本地特色企业开展跨境电商贸易;推动郑州跨境物流服务创新;逐步完善郑州跨境电商法律、监管体系;完善电子商务出口信用体系;加强和完善企业的诚信教育等举措来调整郑州市跨境电商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实施,特别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达成,跨境电商企业一定要抓住机遇,搭建低成本、高效率的电商通道。针对在"一带一路"战略视域下中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提出中俄跨境电子商务云服务物流信息平台模式、中俄跨境电子商务云服务支付结算平台模式、中俄跨境电子商务云服务通关信息平台模式、中俄跨境电子商务云服务信用认证平台模式研究。建立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实现"一站式"服务,促进对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流"合一,推进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跨境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作为毗邻俄罗斯的最大边境大省,黑龙江省对俄跨境电商企业初具规模,传统贸易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转型升级步伐在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建设初具雏形,对俄跨境电商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对俄跨境电商物流大通道独具优势,跨境物流龙头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绥芬河跨境电商通关服务平台成功测试,实现对俄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货物便捷通关和海关纳统;对俄跨境电商支付体系也在进一步完善,为黑龙江省下一步大力发展中俄跨境电子商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等对广西-东盟跨境电子商务进行跨文化视域研究。研究从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发展背景着手,分析了广西-东盟跨境电商的时代性应答,理顺了文化差异与跨境电商互动联系,剖解了语言种类差异、思维方式差异、消费观念差异等跨文化栓结,提出了意识提升、联盟打造、人才培植等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5.
防城港市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区域合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据《中国(南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广西致力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到2025年,建成一批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力争培育引进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企业300家以上。然而,发展跨境电商涉及产业链巨大,除电商企业外,最重要的是产业链前端的重点企业提升营销能力,才能对防城港市“中国-东盟”的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形成抓手。本文是针对跨境电商产业的营销体系进行创新探索,将现有的涉及跨境电商的重要企业中营销能力体系各要素进行分析、整合,最重要的是站在产业链、政策、政府赋能角度,考虑重点企业营销能力体系上的各要素探索。  相似文献   

16.
魏浩  涂悦 《国际贸易》2023,(4):31-39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是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的外贸新业态,也是推动进口贸易发展的新引擎。我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政策已经从宽松管理、试点探索、调整过渡、逐步推广等阶段发展到全面推进阶段。我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发展存在监管制度和监管水平滞后、诚信体系和跨境支付系统不健全、跨境物流问题日益凸显、缺乏紧密的国际合作、专业人才和监管人才缺乏、货源供给风险增加等问题。因此,我国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提高监管水平;健全行业信用体系,提升跨境购物安全;推进物流技术革新,多元化跨境物流模式;加强国际协调合作,积极构建国际经贸新规则;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跨境电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供应链管理,保障产品供应和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7.
跨境物流是跨境电商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两者已形成了协同共生的关系。随着“互联网+”及大数据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广西跨境电商发展势头强劲,同时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广西跨境电商物流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然而广西跨境物流并不适应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步伐,存在跨境物流体系不完善、区域信息化程度不高、物流模式单一、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论文在阐述广西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广西跨境电商物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策略,旨在为广西跨境电商物流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苏州跨境电子商务现状分析,剖析苏州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进一步探讨苏州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对策,从“外引内育”创建苏州区域特色的跨境电子商务集聚平台、建立苏州跨境电商企业信用体系、构建区域物流一体化服务模式、加快苏州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创新通关、检验、结汇、行邮税等监管模式等方面给出合理化对策,以促进苏州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展开和"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的实施,给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在分析指出"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存在冷链物流不发达、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农产品知名品牌缺乏、跨境电商信用体系建设薄弱、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短缺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进建议及策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互联网+背景下,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速度飞快,已成为中国电子商务交易市场新型增长热点。广西凭借毗邻广东和东盟的区位优势及"一带一路"的国家利好政策,跨境电商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广西政府和企业都希望借助此好机遇发展广西跨境电商,但现实却是广西跨境人才严重匮乏,培养出的少量人才也很难与企业人才需求做到无缝对接,本文将从广西跨境电商发展实际作分析,探讨广西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途径,希望能为广西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