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实现我国农村广大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大规模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良方妙药。文章以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例,分析了现实经济条件下影响我国区域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因素、劳动力市场因素及劳动力因素,从推进"三化"发展、改革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了屡次的反复,遇到了许多障碍。并且,国内理论界普遍认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够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也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分析影响我国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曲线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1978—2021年山东省统计年鉴数据,运用灰色预测模型与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进行预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预计到2030年农村劳动力将完成转移,但在2030年之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仍有潜力可挖。因此,需要从提高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规范劳动力就业市场、发展农业现代化、发挥好政府指导帮扶作用4个方面挖掘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实现山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敏 《中国城市经济》2011,(17):239-240
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是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社会保障之间的相关关系,了解二者对彼此的影响程度有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移,进一步优化农村社会体制改革,以推动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5.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文章利用抽样调查、全面统计、专题调查等多方面掌握的数据资料,在对南通市近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及相关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就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较突出的社会性问题、成因及其缓解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是建设现代化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文章首先通过量化分析,测算出河北省剩余农村劳动力的数量,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用七个变量对影响河北省农村转移就业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寻找其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宁建华 《特区经济》2008,228(1):121-123
制度变迁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在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作用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而在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作用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则充满着"活力",转移速度增快,转移规模增大。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以1978年为界,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分为建国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初期至现在两个阶段,在产权理论的框架下予以分析,并在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几点结论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宁镇扬经济区优越的经济基础,既为过去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创造了条件,又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继续转移的困难.文章分析了影响宁镇扬经济区劳动力继续转移的因素,可以依此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持续转移.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农业生产资料的前提下,在农村内部仍然以隐性失业存在的劳动力。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和经济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实质是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具有特殊性,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有着深层次原因,这就要求民族地区乡镇政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充分发挥作用,逐渐消除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田飞  王超 《魅力中国》2010,(20):7-8
伊宁县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严重制约着农业的规模经营和产业化进程,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的改善,所以,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详细地分析了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的现状.归纳总结了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的经验,同时也分析了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诸多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加强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中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继云 《乡镇经济》2007,(10):22-24
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阐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的理论关系,接着以云南为例,在数量上验证了二者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模型,为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提供经验支持,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调查分析,当前新疆“三农”问题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农民增收困难,渠道狭窄;二是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三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迅速增加,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转移农村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本文通过对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加快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然转移从农业流向工业和服务业,并最终实现三次产业间流动的动态平衡状态。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河南省不同区域经济的增长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二、三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影响较弱。加快二、三产业发展,重视教育,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体系是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就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稳定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三农"问题具有较强的外部效应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提供市场不能满足的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政府投入极其重要。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非常突出,亟需政府引导。  相似文献   

15.
张青 《乡镇经济》2009,25(11):45-48
当前,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的研究较多,大多是从财政政策和政府职能角度论述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文章运用公共品相关理论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具有正外部性的准公共品,应该由政府提供,市场生产,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人力资本,可持续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6.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对重庆的调研表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偏低和现行的土地营理政策等是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重要因素。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应采取完善农民工外出就业制度、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土地管理政策和现行土地流转制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发展以及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群生 《特区经济》2009,(12):191-192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及新的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加速了农村剩余劳动里的增长,本文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入手,分析转移难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低、在转移的过程中缺乏政策支持以及劳动力市场制约等原因,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为重点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8.
舒燕  黎东生 《改革与战略》2008,24(10):134-136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文章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增长极理论具体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培育劳务品牌的理念,顺畅农民工进城务工途径。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制约因素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讨论了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制约因素与发展趋势,认为在未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总趋势必然更加顺畅,将实现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从农村向城市转移,随着现代农业分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还会出现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劳动力转移,但也面临着农业、农村空壳化现象,威胁粮食安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的黑龙江,农民转移就业也受到影响。但挑战与机遇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