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边远  毛艳铭 《理论观察》2008,(5):151-152
格非的《人面桃花》、《山河入梦》,在新世纪之初经由个人际遇重写了上个世纪的历史风云。并将历史的动因还原为隐秘的个人欲望,延续了格非创作中对欲望一以贯之的关注和探索。在《人面桃花》、《山河入梦》两部作品中,再现了男女革命者因性别的差异,在介入革命之初所表现出的不同动因以及革命过程中的命运殊途。  相似文献   

2.
魏洁 《魅力中国》2013,(26):99-99
《曼弗雷德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非常重要的标题音乐作品,这部作品从曲式结构、配器手法、乐曲规模等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创新,同时,这部交响曲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柴科夫斯基以及俄罗斯民族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3.
沃克的小说《紫色》是佐拉·尼尔·赫斯顿《他们眼望上苍》的继承与发展。同样的主题,不同的寻找自我的途径使得两部作品成为经典之作。珍妮通过对异性恋婚姻的寻求之旅、西丽通过同性的"姐妹"情谊分别打破父权制的压迫,获得真正的话语权,完成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田苗苗  徐燕 《魅力中国》2014,(10):81-81
简?奥斯汀的作品以其幽默诙谐又富有讽刺性的语言、现实主义的描写手法和巧妙又有矛盾性的情节冲突等特征成为影视创作的宠儿。从19世纪末电影艺术诞生至今,将小说作为蓝本进行影视创作已成为影视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傲慢与偏见》被评为奥斯汀最浪漫、最著名的作品。小说讲述了中产阶级出身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和傲慢商人达西由相遇、相识到相恋的曲折过程。本文主要研究《傲慢与偏见》的三个荧屏版本,它们分别是1940年的美国电影、1995年的BBC电视剧和2005年的英国电影。文章将着重研究三个版本的《傲慢与偏见》对原著的故事情节和作品风格的不同处理方式,解读三个版本呈现出的不同的艺术效果和作品特点。  相似文献   

5.
《春香传》和《西厢记》分别是朝鲜(韩国)和中国的古典名著。《春香传》和《西厢记》在叙事结构,人物形象,主体意识,社会以及历史意义等各方面都具有相似性。有学者认为《西厢记》影响了《春香传》的形成,比较这两部作品的异同可以窥见朝鲜(韩国)和中国当时的社会历史习俗和文学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6.
有关李隆基、杨玉环故事的文学作品中,《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各以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成为其各自时代的代表作品。但时代特点和审美倾向对作者创作情感的影响造成了三部作品对主人公各异的情感评价。三者之间亦有一脉相承的继承发展关系,从《长恨歌》到《长生殿》经历了一个从帝妃到平民再到帝妃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是和从唐至清的时代特点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郑克华 《魅力中国》2014,(18):95-95
童话历来被世人称道,其中著名的数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了。而从人文关怀与艺术特色上来说,安徒生童话又是更高一筹。《安徒生童话》立足于现实生活,充满对人类美好的愿望,其作品价值很高,因为一个安徒生而为丹麦的文学增色不少。而从小就被人熟知的《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都是著名的篇目。  相似文献   

8.
王茜茹 《魅力中国》2011,(5):427-427,423
夏目漱石被誉为日本的国民大作家,鲁迅则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两位伟大的作家对本国的知识分子与人性的问题都做了深入的探讨。本文以夏目漱石的《门》与鲁迅的《伤逝》为例,试分析两部作品中人物叛离主题的异同,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及知识分子的命运问题。  相似文献   

9.
《两汉书》所载帝王诏令引《诗经》的频率很高,但是不同帝王在位时期所下诏令引《诗经》的次数不尽相同,而且差异较大。文章从两汉帝王引《诗经》次数的不同出发来考察《诗经》在汉代地位的变化以及经学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比分析了英国勃朗特姐妹的名著《简·爱》和《呼啸山庄》写作方法的异同。这两部作品有着其相同点,都是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的,但两者之间叙事模式差别却异常明显。其体现在:《简·爱》叙事方法形式单一,从自身角度出发讲述一些较为权威性评论,能够极大调动读者的积极性。而《呼啸山庄》采用的则是多种叙事结构,叙述者在讲述故事同时将自身夹杂在里面,未来和过去的故事同时形成,因此也给人一种纷繁复杂的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后现代派小说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模式,已经不再是作家个人想象和虚构的结合。而是事实与虚构的巧妙结合。这种事实与虚构在小说中交相辉映的手法,揭示了作者对现实社会和政治现象的高度关注。汤婷婷的《女勇士》和托尼·莫里森的《宠儿》虽然分别属于不同时期和不同背景之下的文学作品,但是其魔幻现实主义特色却十分相似,且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温文华 《魅力中国》2014,(21):87-87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套。老舍《茶馆》反映的三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是中国旧社会的缩影,是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通过对《茶馆》的解读,领会作品借助小人物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各界人物的悲惨命运和其“葬送三个时代”的主旨,从中感悟老舍在幽默中沉淀的深刻的悲剧意味。本文拟从《茶馆》作品中小人物命运,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时代现实性分析其悲剧性的内涵与原因。由此体味《蔡馆》独特艺术风格的和精巧的艺术构思即作品的艺术之魂。  相似文献   

13.
多年前,青年钢琴家王羽佳演奏霍洛维茨改编的《卡门变奏曲》、常夫拉改编的《野蜂飞舞》、《闲聊波尔卡》的视频在各大网站传开。乐迷们无不讶异于这个来自中国的纤瘦女孩,在弹奏这些足以让大家“耳”花缭乱的作品时的举重若轻。一时间,  相似文献   

14.
舒田恬 《魅力中国》2014,(19):120-120
《黄河怨》作为《黄河大合唱》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着强烈的悲剧性,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本文旨在对《黄河怨》进行正确、全面、深入的音乐分析,并作音乐表演及形象塑造上的设计,分析了《黄河怨》的音乐特点,讨论了作品的演唱要求和特点,对《黄河怨》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武者小路实笃《友情》是在夏目漱石《其居》影响下创作的.共同点是描述了男女主人公在爱情与友情选择中的纠葛、彷徨和挣扎.差异在于主人公性格差异,恋爱成功的基础差异.作品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作者生长环境的差异和情感经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经律异相》和《法苑珠林》是六朝到唐初佛教类书的两部代表性作品,他们反映了六朝和唐初两个不同时期的佛教知识发展状况。《经律异相》与《法苑珠林》二书的分类差异展现了佛教知识从印度传入中国,并逐步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动态地展示了佛教在中国生根、发展的历史轨迹,客观上揭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发展过程中的整合历史、融合文化差异等特征,具有重要的时代内涵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仕美 《魅力中国》2014,(15):89-90
《百年孤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引入中国时,其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曾令许多的中国作家感到被震撼和膜拜。而魔幻现实主义的根基是“来源于生活。而要高于生活”。是生活的捕捉与浓缩,同时也是生活的再现与升华,而作为乡土小说家的贾平凹,在他的家乡系列小说中,展示的是他家乡特有的乡土气息,有着与《百年孤独》在创作手法上的共性,而足带有各自地方浓厚的民族气息和历史底蕴。从两部作品的小窗口,浅谈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民族意蕴和地域差异,从此深入的了解魔幻现实主义,了解我们的生活。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快餐文化日益扩散.“出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创作手法对我们具有指导性的重要意义,也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影视作品《阿甘正传》和《士兵突击》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除了现代商业运作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莫过于两部作品同时揭示了一种关于人性的最底层的朴素的真善美以及对和谐文化的不懈追求,而它们的存在也正是我们建立现代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倡导和谐文化也理应成为一个社会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9.
高婀娜 《魅力中国》2010,(29):247-247
《摇篮曲》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贺绿汀先生的代表作品。贺绿汀湖南人,1923提考入艺校,主修作曲、钢琴等。1931年入“音专”师从黄自学习作曲。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代表作品《牧单短笛》、《森吉德玛》等。在他的创作中,“民族化、大众化”是他的特点,他借用西方的作曲技法,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作品,《摇篮曲》就是他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刘萌葫 《魅力中国》2014,(17):61-61
作者简介:林清玄(1953年-),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天心永乐等。台湾高雄旗山镇人。台湾作家中最多产的一位,“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等。《打开心内的窗》文笔简洁优美。通过一个智障儿子与母亲在公交车上动人的一幕,告诉人们以爱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保持着爱、希望、友情的心,打开心内的门窗才会看见心灵玄妙的宝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