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云同志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论述,是陈云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学习陈云经济思想,加深理解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和国家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重大决策,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快速、持续、阔步前进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创下了非凡业绩,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为什么能作出那么大的贡献、取得那样大的成绩?笔者通过《陈云传》的写作,感到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多谋善断、思想方法对头。正如他所说:“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蠡县辛兴村,位于保定市南部40公里处。建国后,这里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农业合作初级社,他们深翻治碱,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把8000多亩不长庄稼的荒地改造成良田,1958年被国务院授予“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老支书闰建章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然而,  相似文献   

4.
榆林开发忧思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榆林是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近年来大资本纷至沓来,榆林成为陕西经济的一个亮点。其实,从80年代起国家就在这里投资建立了我国最大的采煤企业——神华集团,著名西气东输项目这里是源头产地。然而,大资本的进入能否真正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解决陕北的贫困问题?陕西省的领导说,同为能源大省的山西的发展实践让他们认识到,“拼资源换增长”已到尽头。  相似文献   

5.
还债也是政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中国财经报》报道,最近,四川省委、省政府列下日程决心在三年内基本化解乡村不良债务。为此,省委书记周永康作了一次非常重要的讲话。他说:“乡村债务是个历史遗留问必须抱碰硬的态度,有碰硬的作风,用碰硬的方法,逐年化解他还说:“要把化解不良债务列入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因为负就是增收,还债就是政绩。”如今,一说“政绩”,我们的不少干部想到的就是上项目大楼、修公路、扩市场、造绿地,搞形象工程、办示范园区等等的地方把集资贷款、借款也都当成了“政绩”,甚至明文规定能搞到钱就奖励谁。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心在三年…  相似文献   

6.
“科技是致富的金钥匙”。1991年陈俊生同志在陕北老区科技扶贫经济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八五”期间的扶贫工作要在“七五”实现单纯救济转向经济开发的第一个转移的基础上,把扶贫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第二个转移。林甸县是全国挂号、全省有名的贫困县,几年来的工实践告诉我们,在该县诸多的致贫因素中,科技水平低,已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要尽快甩掉贫困的帽子,就必须紧紧抓住科技这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7.
陕北,是我国革命的老根据地,陕北人民有着光荣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在战争年代曾作出过重大贡献。陕北,地处西北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全国解放已经整整三十一年,这里的生产水平还很低,大部分农民的生活还十分困难。这不仅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也是亟待切实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如何建设和开发陕北,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达小康是邓小平同志向全国人民提出的2000年奋斗目标。近年来各地都把小康建设,做为农村工作总目标,抓住小康这个“牛鼻子”,开创工作新局面,大搞经济建设翻身仗。在运城地区,各职能部门瞄准小康总目标,干跨世纪工程,实施了不少围绕农村小康建设的配套工程,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几年。由于粮食供求矛盾不断加剧。从1953年开始对粮食等主要农产行实行统购统销。这是新中国财经工作史上的一件大事。同“统一全国财经工作”、“三大改造”并称为财经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1985年改行粮棉合同定购制度。这项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制度持续了32年后废止。但是它的一些基本内容却还在实行。从2002年起。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统购统一”制度基本上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在“送别”之际。主持人根据《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薄一波)和其他有关资料。编成下。同读一起回顾:  相似文献   

10.
写文章总要讲究布局,安排层次。如果把主题比作文章的“灵魂”,把素材比作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结构直接关系到文章的外观与气质,是文章质量与价值的体现。文章结构包括标题、开头、正文、层次、段落、过渡、照应、结尾等诸多方面,这里仅粗略谈谈标题、开头、正文、结尾四个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1.
减人增效与再就业工程巫贵勇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粮食企业面临两大难题:人员分流与资产重组。如果不减人,粮食企业“僧多粥少”、“劳动效率低”的矛盾将日益突出,企业臃肿不堪,很难在市场上伸展拳脚;如果减人,人往哪里走?有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就应把富余职工...  相似文献   

12.
所谓“门坎经济”就是一些地方搞边界关闭、贸易封锁、经济割据、关起门来搞经济。具体表现在:过分强调推销使用当地产品、限制外埠产品入境;地方资源要自产、自加工、自用,限制外流;资金、技术、人才要就地消化,不允许流入“他人田”等等,不一而足。设“坎”搞经济,大至国家之间、省际之间设,小至乡镇之间、单位之间也设,并且层层分设,名目繁多。搞“门坎经济”者,无非是想把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农副产品、资金技术人才等堵起来,以便把“财”留在当地,不让“肥水流入外人田”。实践证明,“门坎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2004,(7):76-76
如果把市场经济比作一个赛场,那么,企业和其他经济主体就是参赛的运动员,而代表政府行使市场管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就该是这个“赛场”上吹哨的“裁判”。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的发展影响着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社会的安定牵涉着中国全社会的安定,中国农民的权利保障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尊严和地位的反映。陕北农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本上满足了当地人民的需要,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农村、农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针对陕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生产科技含量较低,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现实,通过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制订的“十一五”规划和远景目标,分析了陕北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非持续性因素和农业技术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面临的挑战,为决策部门在制定计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实施以农养林战略,对森工特困企业冲出低谷、走上振兴具有特殊意义。具体作法是:必须坚持以深化改革、解危创业为中心,以熟化速生丰产林用地为重点,以推行委托经营搞活林场(所)为手段,通过定向、定点改革试验,分片、分块农林开发,促进“三个转变”,推进“四个大上”,实现“五个突破”。三个转变:由以木为主的单纯林业经济向林、农、科、工贸综合经营的复合经济转变;由封闭型经营向联合开发引资合作的外向型转变;由单纯林场格局向林场套农场格局转变。四个大上:农业生产(含五荒开发、非木加工)大上;培育速生丰产林大上;木片生产大上;非国有经济大上。五个突破:在加快管理体制改革上搞突破;在分户承包经营上搞突破;在搞活林场(所)上搞突破;在委托经营上搞突破;在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上搞突破.  相似文献   

16.
突出三个特点,增强吸引力。是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灵活性,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注重针对性,就是不搞“一锅煮”。对员工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多加分析,多加理解,换位思考,只有判断准确辨症施治,才能把话说到心坎上,把工作做到点子上。注重实效性,就是不搞“空对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解决思想问题,调动积极性,推动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上。要结合农发行实际,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全行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业务发展的各个时期和阶段。注重灵活性,就是不搞“模式化”。讲道理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7.
减轻农民负担难,难在何处呢?以我之 见,有“四难”。 一是难在领导干部“口硬心软”,下不了狠心,一遇到具体问题,需要的经费支出得不到解决,于是,“实在没办法就发动群众”! 二是难在“政出多门”。各部门总想把自己的工作搞好,这是好的。但有的热衷于搞“大办”,往往不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8.
<正>在1951年,陈云同志主持中央财经委的工作,当时高岗去苏联,研究五年计划,斯大林知道中国有天然橡胶,而橡胶是战略物资,那个时候社会主义阵营由于被帝国主义封锁,不能进口橡胶。苏联那个时候只有橡胶草,但是不能用于制造喷气式飞机的轮胎,因为速度很快,容易变质。我们中国能够种植橡胶,开发橡胶这个工作是陈云同志亲自主持的。我当时是林业部特种林业司的司长,具体分管这项工作。帝国主义封锁战略物资,橡胶成了一个重  相似文献   

19.
<正> 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陈云同志早在一九五六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时候就说过:“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陈云同志的这个思想,当时在实际工作中却未能实此。多年来,造成我们经济计  相似文献   

20.
统分结合壮实力增收致富奔小康———宣汉县大力开发“绿色工厂”和“庭园经济”成效卓著宣汉县委政研室近年来,宣汉县充分挖掘非耕地和剩余劳动力资源潜力,把开发“绿色工厂”和大搞“庭园经济”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增收致富目标的重要途径来抓,先后制定了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