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作者认为 ,中西部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 ,必须实行对内对外两种开放的发展战略。对内即向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开放 ,转变观念 ,抓住机遇 ,东西联合 ,优势互补 ;同时 ,要积极利用外资 ,加强边境贸易和合作 ,向国外开放。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仍不协调.东部地区的产业资本向中西部转移尚存制度上的障碍。文章基于东部产业资本向中西部转移的动机分析,对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在促进区域间产业资本转移的效果进行评价,为有效促进我国区域间产业资本转移。提出尽快在中西部全面实施资源税改革、落实增值税扩围和增加对中西部产业的流转税优惠以及推进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改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域辽阔,环境复杂多样,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因此,加强区域合作,统筹区域发展成为必然。目前,政府间合作协议是我国最高级别的跨区域合作的制度安排。上海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已先后与中西部多个省区签订了政府合作协议。政府间合作协议作为促进上海自身发展和推动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重要途径和抓手,成效显著。从目前上海与6个省区的政府合作协议分析来看,存在合作范围狭窄、制度化程度低,协议内容比较抽象、缺乏责任追究机制等问题。今后尚需从完善制度环境、扩大合作范围、制定合作细节、完善协调和约束机制等方面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金融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实现五通的重要方面,金融合作需要建立在了解各国货.币一体化条件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对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发达程度进行了数据分析和比较研究,初步揭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金融特征,货币一体化条件,为沿线国家金融合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区域合作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旅游业区域合作具有深刻的理论机制.本文从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深入阐述了旅游业区域合作的内在动力机制,并以我国经济发达的粤港澳地区为例,从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渊源、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为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税收政策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指农民依法自愿联合组成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实行民有、民管、民享原则,为其成员提供生产经营服务的经济合作组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而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国家的税收政策休戚相关.本文首次提出了税收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理论基础,然后在借鉴世界各国税收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的成功经验和透视当前我国税收政策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持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与制度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相似之处,研究中需要将社会资本与制度结合起来考虑,分析它们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资本和制度各自所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为了更好地促进合作,应将社会资本与制度结合起来,共同推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在资源状况、生产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和同构性,而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区域经济合作近年来显示出很强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次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形式,并伴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一步得到强化.“一带一路”的实质就是跨边界次区域合作,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看,将政策重心放在新疆等西部地区有利于增强中西部区域发展的活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主要立足点,政治和安全等领域往往不涉及,但从客观效果上看,其对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营造和平相处的国际环境方面意义重大.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应合理解决次区域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规避风险,互惠互利,使中哈区域合作强化,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典范.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可以增加组织化收益,提高农民收入。农村合作组织的收益不但表现在价格上,而且可以在规模经济中表现出来。通过对农村合作组织的经济博弈分析发现,农村合作组织就是基于合作后能够给多方主体共同产生效益最大化,从而共同分享合作剩余,也为政府引导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激励制度范式。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绩效主要体现在制度激励、克服“农户+公司”模式弊端、实现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效对接以及降低交易费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在人均收入、经济总量、产业结构水平以及财政收入方面相比较而言,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而这种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产生的原因来自于不同方向,例如国家政策、基础设施、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制度等,并且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表现的愈加明显。如果不针对这种经济发展上的严重两极分化问题采取一定措施予以控制,那么必然会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要承认区域差距的存在,应为中西部地区建立完备的市场机制,要注重人才资本的储蓄,要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自然禀赋优势,从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1.
地区形象设计与区域经济发展、地区软实力培育、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互动关系.提升地区形象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强地区软实力、提高地区竞争力和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十七大关于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提出,为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根据科学发展观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创新性地构建出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并深刻阐述了所选指标的内涵.以此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客观的、可以量化的判别标准,实现对区域经济全面、系统的评价,对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是实现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文章在分析河北省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以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协调运行为目标,构建了包含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三个子系统的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经济系统协调运行条件下的矿产资源合理开发规模进行了规划和设计。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具体的实证研究,为本地区资源开发生态经济系统的规划、地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规模和水平的决策,提供了现实可操作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城市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群已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其将在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发展进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将城市群发展列入国家战略,加大城市群制度创新的力度,积极探索实现城市群发展的多元化目标的途径,准确制定城市群发展方针,建立一个与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家城市群体系。有必要确立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差异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它是由大国的要素禀赋、分工水平、城市化与工业化、产业结构、大国发展战略及政府干预等造成的。文章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测度其对大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权重后发现:大国的发展战略及政府干预是影响大国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实施分类管理的跨区域战略、差异化的政策优惠,优化产业结构,是大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产业在我国也占据了重要地位。此时,各个旅游产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已经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首要方式。由此可见,旅游产业的集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的关系,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才会不断发展出更多旅游产业,而在旅游产业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才会使当地的经济发展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旅游产业与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依存的。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的相互结合对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关系以及影响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为今后对旅游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配合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是指区域拥有的经济规模实力、经济质量实力、经济创新能力、经济影响力和经济发展潜力,是区域在国(区域)内外经济社会占据地位和影响力的综合反映。模糊Borda法测试结果表明:我国GDP在5000亿元以上的七个特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排序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苏州和重庆。测试结果为区域科学定位,明确区域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增强区域的综合经济实力,促进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实际上是农村主导型的发展模式.现在,这种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必然要向城市主导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这就要求区域经济发展应以城市为重点,推进城市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此为基础,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经济圈,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市经济圈的形成应打破行政界限,顺其自然地构建城市经济圈,因地制宜地探索城市经济圈的发展道路,逐步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城市为主导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将区域社会资本划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然后分别分析这三个层次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作用体制,建构一个综合的理论分析框架,为地方政府运用社会资本解决区域经济增长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培育微观区域社会资本促进区域企业绩效的提高;培育中观区域社会资本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培育宏观区域社会资本优化区域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东部地区社会管理实践活动对全国具有示范效应。文章首先构建了包括社会保障、社会安全、公共服务和社会参与4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的社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为东部地区社会管理水平测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标准;其次,基于2011年东部11个省份的横截面数据,对东部地区社会管理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将其划分为社会管理水平较高、社会管理水平一般和社会管理水平较低三个等级区域;最后,依据社会管理水平及子系统的协调度,进一步将东部地区社会管理水平划分为6种类型,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检验社会管理水平及子系统水平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东部地区社会管理水平及子系统水平较低,省际间差异明显,且子系统水平呈现非均衡发展特征;社会管理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实力,能够为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