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重要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相对集中,为此,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域粮食生产效率及其特征,提出保障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方法]利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数据,首先构建DEA模型测算2013—2017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域县(市)的粮食生产效率,分析各县(市)粮食生产效率的差异特征;然后利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2013—2017年综合效率均未达到DEA有效,规模效率均高于纯技术效率,总体上呈现远离集中连片的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的县(市)粮食综合效率较高的空间格局。全要素生产率下降0.7%,技术进步效率下降0.8%,技术效率变化上升0.1%,纯技术效率指数上升0.4%,规模效率下降0.2%。江苏、安徽两省的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以及Malmquist生产率变化均高于长三角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均值。[结论]国家应分类施策,加强科技投入,强化长江三角洲地区粮食生产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综合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连续7年增产的现实,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结合Malmquist指数,测算了十年来我国粮食综合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揭示了我国粮食生产增长的源泉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我国粮食平均综合技术效率不高,纯技术效率相对偏低,加大技术应用和规模化种植仍然具有很大潜力;全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近十年来有所下降,在影响全要生产率的因素中,由技术创新所决定的技术进步呈现下降趋势,由新技术转化推广所决定的纯技术效率不断上升,规模效率则没有得到任何改进;从地区来看,非粮食主产省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高,而粮食主产省虽然技术效率稍有改善,但技术进步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降趋势。因此,加快非粮食主产区粮食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加大粮食主产区科技创新力度、全面提高全国粮食生产效率成为保障粮食生产持续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研究农产品国际贸易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为中国粮食有效供给提供参考建议。截取2005—2019年粮食生产数据,运用DEA方法测算云南省粮食生产效率,构建Tobit模型分析农产品国际贸易等因素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以期分析出云南省在疫情期间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的原因。研究期内云南粮食生产纯技术效率较好,规模效率有待提升。农产品净出口额和综合技术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粮食生产劳动人口和机械动力与综合技术效率呈正比,化肥施用量和人均GDP与综合技术效率呈反向关系。从生产投入、国际贸易、政策保护方面提出保障粮食供给的对策,也为保障云南省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粮食安全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粮食用水效率是降低农业用水规模、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测度中国31个省(市区)的粮食用水效率,揭示了其时间演变规律与空间分异特征。[方法]以中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样本,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2005年、2010年与2015年的粮食生产用水效率进行静态分析和评价,揭示各省(市区)粮食生产水资源投入松弛量,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的差异特征;其次,采用各省(市区) 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了中国粮食生产水资源全要素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变趋势。[结果]中国大多数省(市区)粮食生产用水效率随着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是影响用水效率的关键因素;多数省份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近50%的省份粮食生产用水存在冗余,应适当减少粮食生产用水量;从区域分布特征来看,中国粮食生产用水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空间分布有关,与区域水资源丰沛程度负相关。[结论]国家应加大对粮食灌溉设施的技术投资,因地制宜优化粮食生产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5.
通过DEA模型测算了黑龙江省不同粮食生产主体种植玉米、大豆和水稻的生产效率,分析了玉米、大豆和水稻生产在成本投入上的差异。测算了各个主体生产不同粮食时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显示由于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组织化和规模化较强,所以平均综合效率相对较高。由于土地细碎化和机械化无法充分利用发挥,使得种粮大户的总体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2011年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产出数据进行数据包络分析(DEA),测算出各地区农田水利投资的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表明:辽宁、吉林、江西、四川等4个地区属于DEA有效,包括规模有效和技术有效。其他9个地区属于非DEA有效,且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呈现不均衡发展,规模效率呈现递增和递减2种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为促进城镇化与粮食生产的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方法]基于2003—2014年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利用DEA模型测度粮食生产技术效率,通过面板Tobit模型分析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我国各主产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存在差异性,"完全有效型"的省份只有吉林、内蒙古和黑龙江,其他省份在纯技术效率或规模效率并未达到最优状态;人口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呈现"倒U型"的影响关系;土地城镇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反向影响;经济城镇化有利于促进技术效率的提升,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种植结构的变化,对粮食生产又有负向影响;城镇化进程中工业废水的排放不利于技术效率的提高。[结论]粮食安全是我国的重要议题,而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外流、耕地面积锐减、资源环境压力可能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针对性制定相应政策促进城镇化和粮食生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是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的重要环节,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研究其对规模户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分析了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规模户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异质性和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能够显著提高规模户的粮食生产效率,在充分考虑内生性后结果仍然稳健;(2)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更能够提高较大规模、低兼业程度和纯粮食种植规模户的生产效率;(3)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会通过增加生产投资、扩大粮食种植规模来提高规模户粮食生产效率。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一方面,要继续加大规模户的支持力度,发挥规模主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防止出现“高补贴,低效率”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200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DEA方法中最新的EBM模型和Goprobit模型,根据贫困发生率将中国30个省(市、区)划分为5类贫困地区,分析各类贫困地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并进一步找出了相应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2000年后,贫困地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是制约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增长的主要因素;较为贫困地区的粮食生产科技贡献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制约了此类地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提高有利于贫困地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农业补贴对非贫困地区和贫困率较低地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扭曲效应,但对贫困率较高地区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区域农业生产格局通过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消费变动实现调整,将山东省137个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区域,以期对其粮食供需关系和供需关系变动下农业生产新变化进行细致描述。[方法]文章基于县域尺度,以重心模型刻画近10年山东省粮食供需背景,综合利用粮食生产空间转移系数、区位熵、结构变动指数等方法,分别从产量和结构探讨农业生产在粮食供需背景之下的格局演变。[结果](1)2008—2017年山东省缺粮区数量增长,粮食供需重心明显西移,西部须面对来自自身粮食需求和东部缺粮量同时上涨的双重压力。(2)山东省粮食生产转出区数量先减后增,粮食生产转入区数量先增后减,粮食生产与供需变动存在空间一致性,粮食生产转入区进一步向西集中。(3)供需变动下山东省农业种植结构仍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粮食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而非粮作物集中趋势增强。(4)山东省农业生产结构变化指数高值区可分为粮食生产提升型和城市规模扩张型两类。前者为缓解粮食供需压力,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显著上升;后者呈现以市区为中心的接触扩散格局,但也通过保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粮食供需,并未出现粮食作物大规模转变为非粮作物。[结论]在粮食供需背景下,山东省应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以求适应供需关系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200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函数(STF)研究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女性化对中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其南北差异。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存在技术非效率性,从全国来看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没有显著降低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而女性化显著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但是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南北地区差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降低了北方的技术效率,但对南方没有显著影响;而女性化提高了北方的技术效率,而且其贡献随随着时间推移在不断增加,但对南方没有显著影响。人均机械与人力资本是提高生产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自然灾害是主要的不利因素。为适应农村劳动力的结构变化、提高粮食生产效率,需因地制宜加强社会支撑系统建设,包括改善农业机械使用条件、发展农村教育和完善养老服务以及增强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粮食主产区2001—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测度了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并结合Tobit模型探究影响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变化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均值为0.540,未达到有效状态;省域之间差别明显,只有辽宁长期处于有效状态,其余省份均为DEA无效。(2)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综合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速为5.1%,前沿技术进步是促进农业碳排放效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各省份的农业碳排放综合效率值均大于1,前沿技术进步在各省份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增长上发挥的作用高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贡献程度因省份不同而有所差异,但规模效率的贡献要明显大于纯技术效率。(3)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用电量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农业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财政支农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自然灾害与农产品价格体制改革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基于此,提出了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政策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参生产效率研究——基于HMB指数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1998~2005年中国人参生产投入产出面板数据(Panel Data),采用非参数HMB指数方法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对人参生产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人参生产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主要受规模效率改善的影响;各样本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一定差异,除规模效率差异的原因外,还有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方面的差异;混合效率的作用不显著;人参生产中的非效率是由于投入冗余、产出不足以及成本收益率低等原因导致的。因此,今后为进一步提高人参生产率,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投入产出比例等手段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破解中国粮食生产资本约束、成本约束和生态约束的重要手段。本文在粮农收益最大化(效率)和城乡居民收入均等化(公平)的双重目标导向下,综合研究了农地经营权贷款定价、农地流转费用定价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表明:在目前生产条件下,当农地经营权的贷款周期约为25年时,金融机构(银行)与粮农同时实现收益最大化;资本投入对中国粮食生产影响的弹性系数为0.176,土地权利资本化可以有效增加粮食生产的资本投入,破解粮食生产的资本约束;农地适度规模随着粮食生产条件变化而不断变化。2010—2016年的中国农地适度规模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单个农民的最佳种植规模在2016年达到153.544亩,同期的每亩耕地流转费用为137.15元/亩,土地权利资本化比率为49.50%,亩均耕地的资本投入为577.04元/亩,实现一个职业粮农的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有效释放31.057个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15.
农业生产经营效率是考察农业补贴政策效果的重要方面。本文基于辽宁省农户调查,利用DEA-Tobit两步法,对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效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多数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农户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效率较高,农户经营农地最优规模效率的最优规模出现在5-15亩之间,占规模最优总户数的74.65%;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纯技术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农户经营农地的最优纯技术效率的最优规模出现在5亩以下,占规模最优总户数的72.73%;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综合效率还处于初级水平,最优规模分散;农业补贴水平对农户生产经营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本文对有效制定农业补贴政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将农户、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平三个层面联结在一起,构建了生产集聚与粮食生产效率不同发展路径的逻辑机理与理论模型,并利用我国1996-2015年31省面板数据,以生产集聚为切入点揭示了农业生产集聚水平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内在决定机制以及进一步验证理论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集聚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粮食生产效率,进而解释了我国粮食产量"十二连增"的"快速性";农业生产集聚通过农户层面的外在规模经济(规模效应)、农业生产层面地方化经济(专业化效应)和经济发展层面共享经济(技术溢出效应)三个层面作用机制促进我国粮食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从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收益和投影分析等方面研究了我国30个省区营林生产的投入产出效率。研究表明:我国营林生产长期投入不足,整体营林生产效率还处于较低的水平;DEA无效省区营林生产规模收益均处于规模效益递增阶段,营林绩效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通过增加营林资本、技术投入与创新管理模式等手段可以有效提升营林生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区域土地规模种植效率比较视角,采用门槛模型,分析区域粮食生产规模与效率演变的非线性特征,厘清不同禀赋区域粮食规模种植效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区域均存在粮食生产规模与效率的门槛效应,表现为"负效应-正效应"的"U"型特征,说明我国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可能性空间是存在的。进一步比较分析表明,粮食主产区生产规模扩张大大改善了生产效率,但粮食产销平衡区与主销区的粮食生产效率总体呈现衰减态势,这主要源于土地规模禀赋与技术进步相匹配程度的影响。因此,新时期进一步推进粮食生产规模与效率同步提升需要强化粮食主产省县的土地规模扩张与技术进步的匹配行为,以及粮食大户的生产激励行为。  相似文献   

19.
论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C2R模型对13家水产品加工行业上市公司进行绩效评价研究,测算了各公司的纯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和总体效率.评估结果表明在水产品加工行业上市公司中处于总体效率和纯规模效率前沿面上的公司占样本总数的30.7%,而有69.3%的公司在总体效率和纯规模效率方面仍未达到DEA有效.处在非DEA有效的公司都存在投入剩余或者产出不足.文中根据各公司的具体情况指出了改进的方向和途径,以有助于提高水产品加工类上市企业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法对2009—2014年云南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解。首先,通过对DEA-Malmquist指数变动的内在因素分析,探索影响全省各州市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同时,对规模效率变化分析,得到全省各州市粮食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基本要素情况。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进一步优化粮食技术扩散环境、加大粮食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合理规划布局粮食主产区、调整粮食种植区域与结构以及拓展境外空间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