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月11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与俄罗斯副总理谢钦共同前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参观中国实验快堆。双方领导人就中俄在中国实验快堆领域的成功合作予以充分肯定和赞赏。王岐山表示,中国实验快堆项目是中俄核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8年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华时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达成的共识,以2008年7月26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与俄罗斯副总理谢钦举行会谈为起点,中俄副总理级能源谈判机制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两国能源合作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电力技术经济》2011,(7):68-6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与俄罗斯联邦政府副总理谢钦2011年5月31日在莫斯科举行了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七次会晤。此次会晤成果中与电力行业关系密切的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能塬对外依存度的不断上升,中国正在实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与俄罗斯的合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俄罗斯是中国最安全的能源进口来源地。但中俄能源合作的外部环境却十分复杂。文章就中俄能源合作的有利条件和障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中俄能源合作的4条建议。同时认为两国油气合作能否顺利开展。对于保障中国经济安全、降低因政治因素给能源安全带来的风险,意义尤其重大。  相似文献   

5.
黄佳音 《国际石油经济》2013,21(6):39-46,111
中俄油气合作历史久远,但也充满波折。2000年以来,随着中俄关系的不断深化,两国能源合作持续升温,2012年两国原油贸易量突破2200万吨。中俄石油长期贸易既为两国能源安全提供了保障,也创新了能源合作与金融合作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国际能源合作模式。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俄,中俄双方签署了增供原油的框架协议和从俄东部气田向中国供气的备忘录等,这反映了双方的相互需求和战略互信。中俄天然气西线合作仍暂时困于价格分歧,但未来前景乐观。蒋奇认为,形成合理的定价机制是未来各方努力的方向,建议东北亚地区各方共同努力推进统一天然气市场建设,促进区域性的天然气定价基准形成。  相似文献   

6.
3月21日普京到访中国,揭开了中俄能源合作新篇章。这是普京自2000年当选俄罗斯总统以来第4次中国之行,恰逢中俄商定的中国的“俄罗斯年”。为了表示对普京访华重视,中国特意把“俄罗斯年”开幕式定在普京抵达中国的当日。普京出席了中国“俄罗斯年”开幕式和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开幕式。中俄能源合作无疑是普京此次访华的重要议题之一。从两国签订的22个合作文件和双方发表的《中俄联合声明》来看,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正在从“上热下冷”扩大到企业的具体合作层面。  相似文献   

7.
"尤科斯事件"与中俄能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产业是俄罗斯的主要财政支柱和实现经济复兴的“发动机”,私营公司对俄罗斯能源行业的控制、垄断或者出售,将对俄罗斯的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构成重要的挑战。“尤科斯事件”体现了普京对俄罗斯“石油大棋局”的深刻战略考虑,这种考虑将对俄罗斯能源产业发展、能源外交以及中俄能源合作产生重要影响。加强对油气战略资源的国家控制将成为未来俄发展能源产业和开展对外能源合作的重要原则,具体包括:(1)避免私营公司过度扩张、尾大不掉;(2)决不允许外资在俄能源领域占主导地位;(5)尽管俄要增加石油出口量,但最终决定权要掌握在国家而非私营公司手里。(4)油气管线的控制权要控制在国家手中。在这种大背景下,俄罗斯对外能源合作的游戏规则也将发生相应的改变。中国宜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对俄能源合作放在两国能源战略的大棋局中加以衡量。  相似文献   

8.
<正>1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沙特阿拉伯王国。其间,在习近平主席与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见证下,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寿君与沙特核能与可再生能源城主席H.E.Dr.Hashim A.Yamani分别代表中国核建和沙特能源城签订了《沙特高温气冷堆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此次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订,是中沙两国共同落实"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9.
6月18日,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闭幕。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指出,这次对话最突出的成果是中美在能源和环境领域扩大了合作。王岐山将中美扩大在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合作视为“最突出的成果”,有充分的根据:其一,在能源问题上,双方在消除曾经弥漫在中美能源领域的“高压”空气之后,  相似文献   

10.
2009年5月18日,中俄石油管道工程中国境内段开工仪式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兴安镇举行,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亲自出席仪式。中俄石油管道工程的开工建设,标志着历时14年的中俄石油管道博弈产生了实质性的结果,是中俄油气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俄能源全面长期合作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李福川 《董事会》2005,(5):41-41
国际形势的发展改变着中国和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环境,两国的广泛合作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意义,其中能源合作应当成为广泛合作的主要内容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2.
宋洁 《中国石化》2007,(4):46-46
1991年12月27日,中国承认俄罗斯联邦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俄关系的破冰之旅就此展开。随后几年.通过多次亲密接触,中俄在许多国际政治问题上和国家发展战略上达成共识,关系开始渐入佳境。2001年7月.中俄两国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俄之间的友好关系不断加深。2004年l0月普京总统访华时,两国元首批准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05年7月1日,胡锦涛主席访俄期间,两国元首正式宣布,为全面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双方决定互办“国家年”活动。中俄蜜月行动的帷幕再次拉开。  相似文献   

13.
(2012年6月)1日中俄能源谈判中方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与中俄能源谈判俄方新任代表、俄罗斯副总理德沃尔科维奇在北京举行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八次会晤。双方签署了《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八次会晤纪要》。  相似文献   

14.
杨雷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9):21-28,35,109
俄韩油气合作自1990年双边建交起,至今举步维艰。俄韩两国在科维克金天然气项目和萨哈林项目油气上的合作是两国油气合作的重点,目前科维克金管道天然气项目陷入停滞,俄韩天然气合作的气源只有萨哈林岛,但液化天然气海路运输的数量有限,穿越朝鲜境内的陆路管道很难开建。除朝鲜半岛局势紧张外,俄韩油气合作还受到俄罗斯对东北亚地区能源外交思维,东北亚地区能源供需结构,远东地区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匮乏、投资环境较差,韩国企业对俄投资谨慎等因素的制约。尽管俄韩油气合作在短期内进展迟滞,但从长期来看前景广阔。俄韩油气合作对中国的影响利弊共存。  相似文献   

15.
2014年5月,中俄签署经东线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长期合同,标志着中俄天然气合作迈入新的阶段.两国从开始天然气谈判到最终签署合同,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国际能源市场、俄罗斯的能源战略、中俄两国的天然气市场状况,以及中俄双方对天然气合作的诉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化趋势成为影响天然气合作的主要因素.本文归纳了中俄天然气谈判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分析了促使两国签署天然气合同的内外因;阐述了中俄天然气合作未来对国际天然气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合作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并对中俄天然气长期谈判和合作所得到的经验教训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6.
刘贵洲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10):21-24,109
在中俄油气合作中,公共外交有着特殊作用,一方面要破除"中国掠夺论"、"中国威胁论"、"中国暴富论"、"三角论"等不良论调,另一方面要树立中俄合作的市场原则与互利双赢形象、油气合作的战略角色形象、油气合作的和平友好使者形象、两国合作携手通达世界形象等。对俄油气合作开展公共外交,重点是做好说服伙伴、沟通学界、影响舆论、公关政客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中俄天然气合作不仅将促进俄罗斯出口多元化,摆脱对欧洲的依赖,而且将进一步缓解我国国内能源消费不断增长的压力,促进我国能源进口多元化。目前俄罗斯尚未开发的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东西伯利亚地区和大陆架,俄罗斯石油公司(以下简称俄油)在这些地区的开发占据天然的优势,以萨哈林油田为例,萨哈林油田6个项目里俄油的项目占4个,这4个项目吸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能源公司参与其中。海外能源公司的参与,不仅为俄油的勘探和开发带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更保障了项目投产之后的  相似文献   

18.
能源供需持续增长,能源价格体系脆弱,能源政治冲突激烈且能源环境问题严峻,国际能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大且增速快,结构以煤炭为主,利用效率偏低,对外依存度高,能源环境问题突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节能工作卓有成效但任务艰巨在分析国际能源安全形势和中国能源消费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在能源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抓住机遇 坚定推进中俄能源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西面、南面安全环境恶化和梅德韦杰夫总统上任后对促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发展的高度重视,为推进中俄能源合作带来了新机遇。国际政治、经济、能源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俄罗斯经济实力的变化,决定了今后能源资源依然是俄罗斯实现其世界强国目标的重要支柱,能源外交依然是其实现外交布局和外交政策的重要杠杆。俄罗斯适应形势的变化,积极调整其对外和对内能源政策,并对进一步发展俄中能源合作关系有高度的期待。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举办的中俄能源合作研讨会上,专家们认为,中俄能源合作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远没有达到预期。面对局部的困难,应坚定信心,以新的思维和新的方式全面推进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关系,争取在原油贸易、油气管道建设、勘探开发、炼化等大项目方面的合作取得更多的进展。基于以上的共识,与会专家提出了推动中俄能源合作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快堆在设计建造过程中,中国与俄罗斯、法国等国家进行的技术设计、设计验证实验、设计技术咨询、燃料组件和大型设备制造的多方面合作都给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