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最优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基于门槛回归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基于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汉森(Hansen,1996,2000)提出的门槛回归模型,以实际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为门槛变量,并以拉姆(Ram,1986)的两部门生产模型构造本文的实证检验模型,来检验我国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的Armey曲线关系,以及确定我国的最优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的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Aremy曲线关系,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存在门槛效应,我国的最优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为11.6%,实证结果还显示:在本文的研究样本范围内,政府财政支出规模超过最优规模水平且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样本数为284个,小于最优规模且促进经济增长样本数为52个,这说明我国的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在大多数时候是过分膨胀的,应该削减政府财政支出的规模,以促进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单一增长目标和在此发展模式下的国家政策的长期累积,产生了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配置政府资源、落实公共财政职能的财政支出制度的改革目标是必须使和谐发展模式下的国家大政方针在逐渐变迁形成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和公共预算支出制度中予以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处于非均衡状态。大量制度安排,如政绩考核、城乡制度差异、财政支出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外贸体制等存在逆向效应,严重阻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必须矫正现有的逆向制度安排,保持适当的投资和出口规模,同时努力扩大消费,使消费、出口、投资协调驱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财政支出管理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国财 《发展研究》2002,(12):20-21
近年来,我国国家财力增长可观,但财政支出增长更快,收支矛盾仍然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远远滞后于整个财政制度的改革。具体表现在:(1)财政职能与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要求仍不相适应,财政支出中“缺位”和“越位”并存,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2)  相似文献   

5.
财政支出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它不仅为政府职能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而且其规模直接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云南省是一个少数民族边疆省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财政支出的合理利用对发展社会经济事业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利用1994年-2010年云南省财政支出与GDP总量数据建立模型,计量研究分析云南省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如何发挥财政支出对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财政支出对人类发展指数的贡献十分显著。因此,为了保证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应该继续加强政府财政支出对社会和经济的调节力度。国外对政府财政支出影响的研究,与19世纪末提出的“瓦格纳定律”密切相关。“瓦格纳定律”指出,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公共部门的规模会扩大,或者说,政府财政支出总量会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而增长。那么,“瓦格纳定律”能否获得广泛的经验证据的支持呢?由此,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便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迄今为止,大量的实证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田晓  卜强 《经济经纬》2000,(5):25-27
国际经验表明,政府采购制度在提高财政支出效率,促进财政资金的分配和结构优化方面会产生积极影响。现有的我国分散的政府制度对财政支出效率提高产生制约因素。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主要有地方政府的积极配合,要改革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同时要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8.
政府采购作为一种约束和规范政府购买活动的财政支出管理制度,由于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和购买支出所能达到的规模效益,其影响已不仅局限于单纯的财政支出管理,还扩展到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国际经济合作领域。在当今世界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政府采购因其被赋予的政策功能而得到格外关注,被我国政府以及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作为经济刺激方案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许多方面还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9.
张淑翠 《财经研究》2011,(8):135-144
文章基于我国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数据本身隐含信息进行内分组的面板平滑转移模型来检验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效应,并进一步拓展了Armey曲线推论。研究发现,我国省级政府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和财政支出结构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Armey曲线所描绘的非线性效应,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最优规模为9.32%,财政支出最优结构为1.643,并且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与财政支出结构都在最优值两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相比而言,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的转换速度似乎更快。这意味着现阶段我国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与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需要政府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全国统一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正式建立。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变革,我国政府财政责任也逐渐发生了转变,经历了由完全责任——缓慢增长——日益加大的转变。从1998年开始,政府不断加大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支持,财政补贴高速增长,在城镇化、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加速的背景下,政府将更加倚重财政补贴来缓解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可持续风险。政府财政规模在近期内或较长时间内仍将会快速扩大。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财政补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时一定要保持其适度性。  相似文献   

11.
省级财政支出制度:委托代理关系下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前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份额有了大幅度提高,因而建立完善的地方财政支出制度以防范财政支出风险显得愈加重要。本文在描述了现实财政支出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之后,运用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框架,对省本级财政支出制度中可能产生风险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其基本结论是:现实的有关财政支出的事前合约(正式制度)并不完善,因此决策和实施过程出现了内部人控制的浓重色彩;有效监督的制度条件不够完备,使得托管人对有关财政支出的立法软化,监督乏力。这是目前财政支出产生机会主义和败德行为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民营经济增长中的发展逻辑与金融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经济的增长需要金融结构的支持,由于民间融资的规模无法满足民营经济增长的需求,而正规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较弱,民营经济发展受到融资制度约束。开发性金融作为连接政府与市场的有效金融制度安排,为解决这一长期困扰金融组织的难题找到了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中国1994—2012年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创业制度环境下创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创业有利于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及司法体系的建设强化了创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而腐败和政府规模的扩大降低了创业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本文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创业及制度环境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国式治理模式,从财政视角利用实证数据分析了中国失衡增长的内生机制。本文认为,中国失衡的增长结构与财政收支制度安排有关。在中国式治理模式下,1994年税改中确立的财政收入制度不仅挤压了居民消费能力,而且通过引致财政支出结构扭曲恶化了居民消费倾向。实现经济平衡增长,中国需要在现行体制框架内重构财政收支体系,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财政支出体系构筑居民有钱消费、敢于消费的制度环境,通过建立以人为主的财政收入制度构筑政府有效行政的激励结构和经济社会的内生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5.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们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本文首先回顾了新中国财政制度演进的历史脉络,以便揭示财政制度与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传统、文化等非正规制度之间的相互关联。其次本文认为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必须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逻辑起点,服务于政府与市场、社会组织、纳税人及政府间关系的重新定位。最后本文认为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需要制定财政基本法,建立具有权威性的财政法律框架;以营改增为突破口,完善税收制度体系;加强预算制度建设,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优化政府间财政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骁  范凤山 《财经科学》2004,(4):117-120
制度是重要的,但并不总是有效的.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财政支出制度体系的架构及其缺陷的分析,认为现行财政支出制度体系的有效性偏低,需要通过完善财政支出制度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强化财政支出制控制度建设、完善技术支持体系等措施来提高我国财政支出制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企业利益集团的寻租之手与政府的"掠夺之手"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掠夺性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虽然经济也会获得一定的增长,但它从根本上严重损害了人们的"实质性自由",并破坏了社会的正义。根源于程序非正义引发的社会结果非公平虽然是建立在整体收入的增长上的非公平,但这种增长实质上是一种非共享式的增长,具有不可持续性。为此,形成开放有序的社会组织准入秩序、加强政府的良性治理、形成合理有效的产权交换契约等成为治理和规范这种行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财政支出制度建设原则与制度安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1990-2002年我国财政支出资源在不同功能类别间配置的变化趋势,找出转轨时期影响我国财政支出配置的主要因素.由于制度因素是关键,所以本文着重从财政制度建设原则和制度安排方面提出财政支出制度建设的建议,以实现财政支出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揭示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的制度成因,并利用2001—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对其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地方一般预算收支缺口越大,对应的土地财政规模越大,这一点在中部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土地制度方面,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中涉及的耕地面积与土地财政收入规模正相关,说明土地制度越不完善,地方政府越有扩大征地面积从而获得巨额土地出让收入的冲动;在GDP增长导向的政绩考核制度方面,人均GDP指标也通过了检验。本文的研究为促进土地财政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20.
该文主要研究了宏观经济政策影响金融开放效应的机制和渠道。分析表明,执行严格的财政纪律、控制通货膨胀水平、保有充足的国际储备和实施弹性的汇率制度是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的重要前提条件。对中国而言,政府债务负担较高、通货膨胀波动压力较大、汇率制度弹性不够是金融开放面临的重要风险,要收获金融开放的增长效应,减少开放的风险,该文建议要加强财政支出约束、提高财政支出效率,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控制通胀波动水平,调整优化国际储备规模和结构、优化国防储备运用,加快汇率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汇率制度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