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借助于开放经济中的Dornbusch模型,深入探讨了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动态相关性。理论分析表明,国际资本流动性是影响汇率与通胀率之间动态路径的重要因素。随后的实证研究显示,汇率对通胀率呈单向的Granger影响,并且从长期来看,两者协整且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同时,汇率与通胀率波动成分之间存在双向溢出效应,且通胀率波动风险会进一步加剧自身的波动水平。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论,本文建议,为有效治理通货膨胀,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国际游资投机行为的同时,存贷款利率均不宜继续上升。与此同时,应以较稳定的人民币汇率作为抑制通货膨胀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建立包含资本项目部分管制、汇率不完全传导和工资价格粘性等符合我国经济运行特征的模型框架,详细考察资本项目开放、汇率政策对宏观经济与社会福利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加强资本项目或汇率管制能够减少汇率波动的冲击效应,提高货币政策对产出、通货膨胀的影响力度,总体上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适度的资本项目与汇率管制在当前有助于提升社会福利。考虑到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我国应当保持适当的资本项目管制,审慎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同时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使人民币汇率及早调整至合理的均衡区间,通过主动扩大双向浮动区间,改变升值预期,有效缓解和应对未来美元波动带来的冲击,也为短期内改善我国出口贸易环境、长期内实现产业升级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郑新广 《经济师》2005,(10):250-251
加入WTO后不断扩大的金融开放进程将对我国现行汇率制度造成一系列冲击。在改革开放条件下要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汇率制度,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逐步扩大汇率的波动区间,按期实行目标区间浮动的汇率体制,最终实现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以适应金融开放对汇率的要求,保障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全 《时代经贸》2012,(4):164-165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欧元等信用货币进一步走弱,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的汇率风险加剧。与此同时,国际金价则一路上行,屡创新高。这一背景之下,央行有必要优化国际储备结构,继续扩大我国仍显不足的黄金储备规模,以降低我国外汇储备承担的汇率风险。同时,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和我国金融安全的保障,适度规模的黄金储备亦有其重要意义。因此,笔者将分别从上述几个方面逐一探讨我国增加黄金储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制度弹性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慧刚 《经济经纬》2007,(4):124-127
开放经济下,资本流动、利率和汇率三者相互联动、相互协调、自动平衡。利率市场化是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制度弹性化的前提条件;资本控制程度影响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制度弹性化;利率和汇率相互作用、相互传导。一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资本控制程度和利率或汇率水平的变动,更取决于资本控制、利率和汇率三者的联动效应。中国金融自由化改革进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资本账户开放、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制度弹性化之间的关系,发挥三者联动协同效应,实现内外均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交错定价理论为微观基础,通过平滑转换自回归模型对人民币汇率的物价传递效应进行了经验检验.结果表明:较低的通货膨胀环境对应较低的汇率传递效应,较高的通货膨胀环境对应较高的汇率传递效应.不管是短期汇率传递效应还是长期汇率传递效应均表明,当通货膨胀率较低时,汇率升值可以缓解国内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率较高时,汇率升值反而会刺激国内物价继续上涨.汇率升值对通货膨胀的顺周期效应表明货币当局在高通货膨胀环境下应谨慎控制汇率波动幅度,以免推动国内物价的进一步上涨.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特点,指出了现行汇率制度存在的缺陷,说明在我国金融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汇率制度的重新选择是我国汇率制度的内在要求,并对我国汇率制度选择路径进行了分析。指出从短期来看,“不可能三角理论”揭示了在资本管制的情况下,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是维持汇率的稳定;从中长期来看,资本项目开放是大势所趋,汇率目标区是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中比较适合的汇率制度,也符合中国渐进式的发展改革道路;最后进一步从中心汇率和波动区间的确定、汇率干预等方面提出了实施汇率目标区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从微观和宏观传递两个方面对汇率波动的通货膨胀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指标体系和Logit和Probit模型来测度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通货膨胀风险,并采用我国相关数据,对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通货膨胀风险进行了实际测度。指标体系的测算结果表明,微观传导上,人民币升值的通货膨胀风险并不明显;宏观传导上,人民币升值则有助于降低通货膨胀风险。实证模型测量结果表明,名义有效汇率升值会降低通货膨胀风险。而且人民币升值对降低消费者价格指数测度下的通货膨胀风险的贡献比较大;名义有效汇率升值对通货膨胀风险的降低程度在通货膨胀风险比较高的时间段比较大。  相似文献   

9.
《经济研究》2017,(4):64-77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改制以及资本账户开放改革进程的加快推进,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与利率、汇率之间的时变和互动关系,并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三者之间的时变动态关系。通过进一步分析不同时间阶段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改制以及资本账户开放等对中美利差、汇率波动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利率对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的传导渠道相对有限;汇率对利率的传导受阻,但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相对较为顺畅;国际资本流动对利率传导相对较弱,而对汇率的影响十分显著。可见,在利率—汇率—资本流动三者相互传导过程中,利率渠道最为不顺畅。利率对国际资本流动影响渠道受阻,除了因为我国利率的价格机制作用有限和资本账户管制外,另外一个原因则在于汇率日波动受限从而削弱了利率对汇率波动的传导效应,并使得"非平抛利率平价"曲线无法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为了避免由于难以控制的资本外逃而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应该遵循如下改革顺序:利率市场化—汇率改制—资本账户开放。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自贸区金融开放下面临着短期国际资本异常流动风险、长期资本过度流入及逆转的风险,以及区内外利率及汇率双轨制下的资金流动风险。本文认为,在自贸区金融开放下应合理有序推进自贸区金融开放,处理好各开放项目之间的关系;对资本异常流动进行监测、预警和控制,防止套利资金大规模涌入;充分发挥自贸区的资金缓冲作用,提前分解和消化风险;处理好"放开"与"管住"之间的关系,适度管制资金流动;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防止区内外利率汇率双轨制下的金融套利。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在新凯恩斯垄断竞争模型框架基础上,建立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理论模型,通过对模型参数的校准、冲击因素脉冲影响的识别,较为详细地考察了国内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政策调控和汇率波动都会对产出、通货膨胀产生明显的冲击效应,同时货币政策与汇率波动之间也存在着显著作用。而后,基于均值与波动方程的相关计量模型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均值与波动溢出效应。考虑到我国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深入,资本逐步对外开放,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联系更加密切,在存在升值预期的时候,单一的货币政策或是汇率政策无法实现经济均衡增长,也没有办法使人民币稳定升值。因此,应当进一步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这对于协调好汇率与货币政策之间关系,维护宏观经济、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持续不断向前,金融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跨境资本流动更加频繁,在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的同时,风险也在倍增。在此背景下,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首先,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与跨境资本流动之间关系密切。其次,适度的通货膨胀水平有利于我国的跨境资本流入。再次,人民币升值是跨境资本流动的重要驱动因素,但在近期人民币贬值压力下相关风险递增。最后,开放的金融市场为跨境资本开拓了更宽泛的流入空间。因此,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为获得跨境资本流动的积极效应,应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向和人民币汇率变化,同时提高金融发展水平,使之与金融开放水平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3.
2016年10月1日我国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初始权重为10.92%,紧随美元、欧元成为第三大储备货币."入篮"意味着我国人民币开始享有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同时也是倒逼国内汇率改制,逐步取消资本管制,开放资本账户,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整个过程中,跨境资本流动所引起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将加大我国相关企业的汇率风险压力.本文以人民币"入篮"后为背景,浅析我国企业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面对汇率波动风险而采取的对冲策略.  相似文献   

14.
汇率制度选择在国际金融学和发展经济学领域都是一个重要课题.已有的理论文献和实证研究文献试图通过研究汇率制度选择对各种宏观经济变量和金融变量的影响来确定一种最优汇率制度,但这两组文献都未能提出令人信服的答案.该文运用雷因哈特和罗格夫(2004)提出的新的汇率制度分类方法,研究汇率制度选择与亚洲新兴发展中经济体和欧洲发展国家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了两个有趣的经济规律:第一,对发达的欧洲国家而言,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带来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而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并非取决于汇率制度选择;第二,对于亚洲新兴经济体而言,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却会带来较低的经济增长率,并且会导致经济增长出现更大的波动性.我们的发现证实了最优汇率制度选择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5.
黄金储备有保值增值的功能,能够维护全融安全对非常时期的支付,是一国重要的战略储备.当前,包括中目在内的众多新兴市场国家的黄金储备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本文认为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国际储备制度不健全以及黄全市场不发达是造成新兴市场国家黄金储备量较少的重要原因.其中多数新兴市场国家不成功的金融改革是导致黄金储备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新兴市场国家应该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加强对黄金的重视,完善国际储备制度以度推动黄金市场的发展以适当增加黄金储备量.  相似文献   

16.
汇率制度、金融加速器和经济波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本文建立一个小型开放经济模型,目的之一是探究中国开放经济中金融加速器的存在性;二是针对中国1997—2008年间宏观经济波动特征分析不同汇率制度下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差异,以验证相对浮动汇率来说,固定汇率是否会加大经济波动。通过使用中国数据和ML方法估计含和不含金融加速器的DSGE模型发现,似然率检验接受前者而拒绝后者。模拟结果显示含金融加速器模型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特征更接近,再次验证了开放经济中金融加速器的存在。固定汇率下金融加速器效应强于浮动汇率,部分解释了1997—2008年间中国经济在不同汇率制度下宏观变量波动的差异。金融加速器主要传播和放大投资效率和货币政策冲击对经济的影响,对货币需求和国外冲击也有一定的放大作用,但对技术和偏好冲击的放大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纳入SDR有助于提高特别提款权的稳定性和作为储备资产的吸引力,增加国际社会对人民币计价资产的信心,提升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声望和功能.但在当前我国金融创新与金融改革推进滞后的背景下,人民币纳入SDR将使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增加,资本外流风险加剧.因此,我国应充分利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所形成的正向影响与倒逼机制,努力推进资本账户完全开放、利率市场化改革、离岸市场建设以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政府部门应协同推进与之配套的经济改革措施,从根本上克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激进与盲从,降低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受到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更加深重.最近几年,资本账户开放对我国股票市场价格和收益的传导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中,股票收益率受到国际市场利率的影响作用不断加强.资本账户开放是一把利弊兼有的"双刃剑",在推动股票价格和收益率提高的同时,也给股票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这首先是大量国际短期资本的涌入所导致的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其次是我国金融监管水平相对落后或金融监管无效性所引致的监管风险;再次是国内券商所面临的竞争性风险.资本账户开放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正视资本账户开放给股票市场带来的风险,通过制度建设、加强监管、正确设计资本账户开放次序以及提高国内金融机构竞争力等措施来规避风险,从而促进我国金融开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30年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资本账户开放对中国汇率制度改革、货币政策、银行业、证券市场、保险业以及国家金融安全等方面影响的考察,以及对当前国内外金融经济形势的分析,我们认为中国应坚持循序渐进和统筹兼顾原则,审时度势,抓住重点,适时推进资本账户的开放,努力提高监管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积极防范资本账户开放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赵玉平 《经济问题》2008,(10):93-97
选用13个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典型变量,采用随机效应多元排序选择模型对147个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进行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美元化程度、货币错配程度越高,实际资本开放程度越大,政府越强,具有高经济增长和长期通货膨胀历史的国家有较高采用相对固定汇率制度的概率;而经济规模、贸易开放度越大以及外债债务比率越高将会促使一国选择灵活性较高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