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驱动是高新区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高新区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构建科学的合作联动创新网络体系。面对现实存在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整合与优化创新资源能力不足等困境,高新区应进一步完善创新资源流通渠道和制度安排,推进创新资源互补与高效对接;建立健全高新区创新网络合作联动一体化机制;构建以产业集群为核心的创新链条,通过技术需求和服务需求对接增强创新网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林玮 《改革与战略》2013,(11):91-94
科技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新型业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发展科技服务业有利于提高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水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度以及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文章认为,高新区应把发展科技服务业作为促进其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来推进。在发展科技服务业的过程中,要完善机制体制,促进科技服务业规范化发展;结合高新区及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确立和强力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并提高其科技服务能力;整合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建立科技服务业产业联盟。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机制缺失与高新区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产业集群机制的缺失导致了我国大部分高新区区内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和竞争力不强。产业集群的专业分工互补机制、交易费用机制和知识外部性机制能够提升高新区以及区内企业的竞争力。结合现实情况,本文提出了构建高新区产业集群,以促进高新区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盛祥 《改革与战略》2011,27(10):121-123
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后金融危机时代,高新区必须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限,转向“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文章认为,高新区的协调发展必须树立大产业发展理念,科学合理统筹规划;建立合作共享机制,增强协调发展能力;以产业集群为发展导向,提高协调发展水平;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强化协调发展的带动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产业》2011,(9):32-33
广东国家高新区产业集群各具特色近年来,广东省各个国家高新区按照"高端集聚、创新发展"的产业发展原则,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以形成产业集群为目标,大力推进主导产业链的延伸完善,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高端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与高新区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忠德 《特区经济》2006,(2):282-284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源于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而形成的产业集群效应。产业集聚作为一种空间组织形式,需要得到区域协调。产业集群与高新区发展的良性互动是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进而使高新区得到快速发展的关键。本文就我国高新区产业集群现状与存在问题,高新区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最后就我国高新区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协调发展。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例,从政府支持、孵化器建设、产业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学习创新、集群合作和创新文化建设七个方面阐述了武汉市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政策亮点。剖析了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产业链不完善、集群合作效率低下、体制机制创新不足、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和创新能力偏低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产业集聚对提升我国高新园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我国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即集而不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建立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体系,加强高新园区集群企业的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促进高新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文化。  相似文献   

9.
冯步广 《改革与战略》2010,26(8):106-108
南宁高新区是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创新体系的核心和支柱,在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具有产业集群聚集、创新体系完善和服务机制健全等优势。文章认为,南宁高新区应培育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增强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的内生发展动力和实现与东盟的无缝对接打造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基地,引领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实现蛙跳跨越。  相似文献   

10.
凌捷 《改革与战略》2011,27(1):136-139
生物医药产业是广西的重点发展产业和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南宁高新区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聚集了资源、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和人才等诸多优势。文章认为,应通过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生物医药优势产业链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等措施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以为实现南宁和广西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总部经济:后金融危机时代南宁高新区发展的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地资源瓶颈突出、高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和产业集群聚集功能不强等问题促使南宁高新区必须探求新的发展模式,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总部经济为高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认为,总部经济将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南宁高新区发展的战略选择。南宁高新区应结合南宁市总部经济发展战略,明确自身定位;建立和完善吸纳企业进入机制和深化区域合作等途径促进总部经济的发展,提升高南宁高新区的综合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潍坊高新区以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为契机,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高新区作为全市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的主阵地,全区技术创新步伐显著加快,区内外产学研合作日益频繁,在高新区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得力措施推动下,全区企业产学研合作意识显著增强,“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取得了很大实效,涌现出一批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的成功典范,初步形成具有高新区特色的技术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姜霞 《改革与战略》2014,(9):115-118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认为,基于社会资本的网络机制、外部经济机制、竞争合作机制和学习创新机制对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持续竞争优势和推动集群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文章引入武汉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案例,对其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并就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产业集群能否促进创新这一问题上,存在理论上的分歧。我国国情特殊,产业集群在形成机制上存在一定缺陷,更增加了这一问题的不确定性。与理论研究相比,国内规范的计量研究十分匮乏。为释疑解惑,利用我国国家级高新区详实的统计数据检验了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与高新区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发现产业集群显著提升了我国高新区创新能力。这一研究结论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集群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十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十堰高新区)远期控制面积179.6平方公里,近期规划面积50.7平方公里。经过12年发展,十堰高新区从5家企业起步,已形成以商用车产业为主导,以生物医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互补支撑的“1+2”产业格局……如今的十堰高新区,环境优美,空气优良,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加速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创建国家高新区的梦想起航,正努力布局建设研究机构和实验室、孵化器平台,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助推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激活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茂名高新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高新区将围绕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和打造世界级石化基地的目标,深化产学研合作,开展重大技术攻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力打造"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7.
产城融合体现了区域产业空间与社会空间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高新区作为区域产业聚集基地和现代化的新城区,其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的融合问题,这是推进产城融合的有效突破点。文章认为,高新区的发展必须融入产城融合理念,重点是要完善发展规划,以空间布局的科学化实现产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以产业优化提升高新区发展的内生力和对城市的带动力;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功能齐全化促进高新区与城市发展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目标的指导下,地方政府应以国家高新区建设为重点,围绕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探讨创新型产业集群对高新区产业综合发展能力的影响状况,构建起高新区产业综合发展能力评价体系结构,进行产业结构、科技创新、资源利用率、经济效益等指标的评估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政策与财政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集群集聚效应、盈利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我国的产业集群已由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十五年来,高新区发展了一批具有高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全国53个国家高新区,已经形成软件、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制药、光通讯等产业集群,成为当地吸引投资的主导产业。成功的高新区必定要走向创新集群的发展轨道,这是企业间聚集、聚合、聚变的一个过程。继产业集群之后,培育和发展生机勃勃的创新集群,已成为国家高新区发展的一个宏伟目标。何谓创新集群?产业集群如何迈向创新集群?怎样实现此目标并进而提升其持续创新能力?这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  相似文献   

20.
珠海国家高新区,是珠海高新技术企业聚集的地方,她成立19年来,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经济总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产学研结合,注重创新;产业特色和园区特色鲜明;影响力日益加强。但与其他国家高新区相比,依然存在着园区规划布局分散、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人才流失严重、土地利用率不高、管理体制不顺、发展定位模糊等问题。在国务院审议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了珠海作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定位的新形势下,这就需要珠海国家高新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科学规划园区建设;加快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夯实人才基础;统一规划土地;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推动新一轮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