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广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23):151-155
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背后,存在高校、政府和企业等政产学研合作主体的协同创新和合作博弈行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助于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推进政府、高校和企业间的深度合作。基于夏普利值法的合作博弈利益分配策略,构建了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政府、高校和企业等各方参与主体利益分配模型,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校产学研创新对于提升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主要从政府的政策引导、机制体制创新、充足的资金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努力做好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7,(6)
高校—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础性课题之一,对其研究具有意义。文章在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协同创新外部环境、协同创新资源、协同创新动力、协同创新能力、协同创新组织模式协同创新行为是高校—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基本构成要素;从资源互补及能力匹配原则、动力匹配原则、组织协同原则、行为匹配原则四个方面,提炼了高校—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并从理论上构建了高校—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归纳了在高校—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中,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应发挥的功能,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政府引导型产学研合作创新中,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通过建立政府和企业间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政府对企业的激励措施,指出政府应综合考虑企业的风险厌恶程度、项目不确定性以及企业的机会成本等因素,提高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良好运作。  相似文献   

5.
在政府引导型产学研合作创新中,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通过建立政府和企业间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政府对企业的激励措施,指出政府应综合考虑企业的风险厌恶程度、项目不确定性以及企业的机会成本等因素,提高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良好运作。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有效手段,将金融机构作为重要的协同主体,充分发挥其在推进产学研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基于三螺旋模型,通过对产学研金协同创新决策过程进行博弈分析,发现不同类型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意愿不同,金融机构介入能够有效提高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积极性,适当的政策引导和保障有助于提高高校、科研院所与金融机构协同创新意愿。据此,提出完善产学研金协同创新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清华大学与淮安市产学研合作为例,构建了高校与政府、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淮安的实践证明,这种以市校全面合作协议为基础、产学研专项资金为引导、产学研合作办公室为中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有效推动了高校与地方的产学研合作以及企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8.
以清华大学与淮安市产学研合作为例,构建了高校与政府、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淮安的实践证明,这种以市校全面合作协议为基础、产学研专项资金为引导、产学研合作办公室为中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有效推动了高校与地方的产学研合作以及企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纵向角度分析了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创新链上的地位与作用,从横向角度按照协同创新主体要素对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影响高校协同创新的内部与外部因素,构建了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型。模型强调,高校内部协同创新必须通过高校内在的人才、学科、科研等诸要素之间的互动来实现;外部协同创新取决于高校与外部其它相关协同创新主体,如其它高校、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需要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和用户等多个创新主体的共同参与才能实现。基于技术创新过程的链环模型以及当前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性构建了金融介入的政产学研用技术创新协同模式,分析了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用户的金融角色和作用,阐述了该技术创新协同模式的运行原理,以及在金融、政府和用户三方联动作用下金融介入产学研技术协同创新实现机制,可以解决产学研利益协调和风险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1.
惰性与创新一直是一对矛盾体,对于企业协同创新而言,惰性能深刻影响协同创新进程。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间协同创新的惰性因素与原因,认为可以从政府科技政策引导、公共平台建设、高校和科研机构介入、行业协会发挥作用、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和吸收能力培养等方面来克服其惰性。  相似文献   

12.
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产学研合作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实现科技创新的一种重要选择。由于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因此如何引导和整合产学研各方资源,通过产学研联盟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政府有关部门一项重要任务。在分析政府引导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类型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科技计划和科技园区的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并给出相应策略,为保障产学研战略联盟顺利运行提供相关策略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3.
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分别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引导各方整合优势资源、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成为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分析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类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科技计划和园区建设形成产学研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并给出相应策略,为促进产学研战略联盟顺利运行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4.
"2011计划"是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战略举措,为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机遇和动力。目前,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动力不足、协同性不高、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助推产学研协同创新,政府要善于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服务者、协调者、参与者和管理者。机制构建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制度保障。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府引导机制包括利益实现机制、政策协调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所有机制构成一个引导系统,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指明发展方向并提供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5.
“2011计划”是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战略举措,为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机遇和动力。目前,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动力不足、协同性不高、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助推产学研协同创新,政府要善于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服务者、协调者、参与者和管理者。机制构建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制度保障。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府引导机制包括利益实现机制、政策协调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所有机制构成一个引导系统,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指明发展方向并提供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6.
现行管理体制机制制约了中国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开展,面对国家重大需求,亟需建立有效的协同创新模式,整合优势资源支持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创新的本质是管理创新,在分析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内涵和问题的基础上,借鉴项目化管理理论与方法,以任务为导向,采用“任务集中管理、项目分散实施”的思想,建立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机制,实现目标、任务、技术资源与管理资源之间的协同,从一定程度上突破现有管理体制,形成高效的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协同创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协同创新的定义及其国内外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协同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利益分配问题,最后提出应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细化分享机制,加强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管理。同时,企业应为协同创新建立内在动力机制,政府应在协同创新中起到引导和提供政策支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近年来江苏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强化了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但仍然存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动力不足、缺乏创新型人才、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政府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中应该起综合导向作用。文章据此提出了全省协同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整体协同优化思路,以提升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2005—2015年长江沿岸11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度了各省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协同度,并实证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对各省市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各省市产学研创新系统的协同度、创新绩效处于改善状态,但整体水平偏低;企业与科研院所各自内部协同、政府的支持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了明显的积极影响,且影响系数较大,而产学研全面协同及高校自身内部协同的影响力却不及预期;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安排、地区市场化水平在区域创新中也发挥着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应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9,(10)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地方性高校是推进协同创新的重要力量。欠发达区域的甘肃省地方性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如何强化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成为其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从知识流动机制、价值交换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市场拉动机制、协作创新机制等五个方面对如何构建甘肃省地方性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