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的经济开发程度下,宏观财政政策的效应是不同的。加入WTO将是中国经济的“第二次对外开放”,将对我国当前的贸易政策、利率政策和资本流动政策产生深远影响,而这些政策将影响我国宏观财政政策的供应。本文分析了加入WTO后中国宏观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并探讨了加入WTO后我国宏观财政政策的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2.
宏观财政政策有需求管理和供给调节两种,需求管理型财政政策一般适用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并不适用,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政策应是供给调节型的,这种政策致力于开发和有效利用现有的生产要素,提高社会的产出能力,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供给决定型经济。消费作为一个政策变量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策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我国经济正面临着需求不足的问题,因此短期内应采取需求扩张的财政政策,但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长期仍应选择供给调节型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3.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作为环境变量会影响到经济周期、经济运行以及经济政策的调控效果。研究经济不确定性对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关系到积极财政政策的提质增效。本文采用综合指数法,构建中国经济不确定性指数,并将其作为外生变量嵌入一般均衡模型,考察经济不确定性下各类财政政策工具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模拟估算不同经济不确定性水平下的消费乘数、投资乘数、净出口乘数和产出乘数。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经济不确定性对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存在影响。总体上,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在不确定性较高时期普遍大于不确定性较低时期。第二,在较高不确定性水平下,不同财政政策工具的乘数效应存在异质性。第三,财政政策发挥作用存在一定时滞,多数财政政策工具的乘数效应往往在滞后几期才达到峰值,然后出现衰减。  相似文献   

4.
中、美、欧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财政刺激政策侧重点不同,对消费和生产的影响差异明显.美国财政政策侧重于救助和纾困,特别是对居民部门进行直接补贴,使得消费复苏显著快于生产;欧洲财政政策侧重于企业就业补助和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就业和经济社会稳定,生产复苏较快,消费呈分化复苏态势;中国财政政策侧重增加政府投资与稳企业,生产恢复较快,但对居民部门救助不足,消费恢复偏慢,并将抑制生产复苏.财政政策施行方式对经济运行影响显著,我国应重视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提高财政政策效率,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中的作用,激发居民消费需求,加快形成国内生产、消费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论财政政策手段及政策效应赵丽芬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各种政策手段以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状况,直接关系到宏观调控效果。一、财政政策手段财政政策,指政府根据对客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为影响经济活动总水平而变动财政收支...  相似文献   

6.
关于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张型财政政策的争论很多,争议很大,主要有“同一说”,“趋同税”之分,前者认为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种提法,后者认为两者都是西方经济学中的观点,在刺激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层面上是一致的,但认为作为观点提出的是“扩张”而不是“积极”,事实上,通观西方经济,财政思想,扩张型财政政策是指,刺激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却是政府主动,积极参与经济调控的思想,落实到政策层面上即包括刺激发展的政策,也包括制约发展的政策,或者在同一时期将两者一并使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财政政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未将满足经济发展扣经济稳定的政府支出分开而造成财政政策力度难以衡量;政策目标定为经济增长造成政策未能有效地通过经济目标的实现而推动社会总目标的实现;政策目标设定不合理造成政策效应持续性差,经济增长对政策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如何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经济生活中永恒的话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财政政策应统筹效率与公平,发挥重要调节作用,现阶段应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应通过财政管理体制、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等方面的改革,履行好社会赋予政府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9.
财政政策是构成政府经济政策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实现政府经济政策目标的主要手段。2008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为应对此次危机,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本文对我国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了研究,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两者都具有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以1994-2008年经济数据为基础,建立我国的IS-LM模型,测算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乘数及政策效果,为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政策侧重于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货币政策侧重于总量调节,而汇率政策用以实现内外部均衡,产业政策则用来弥补“市场失灵”,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它们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彼此的互补关系。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是我国现阶段搞好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本文试图研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汇率政策的相互配合确,保各项政策的合力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8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为此,现阶段经济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运行的核心方案是:构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搭配的总体框架,货币政策通过对流动性和投资需求实施调控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和市场的自我调整能力;财政政策着力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予以克服和解决,对外参与全球联合行动,实现政策协同,对内科学分析和控制矛盾,推行审慎微调。在财政收入增幅大幅度下降的背景下,及时研究发行国债等扩大内需相关政策预案。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严峻,由于国内出口下降,我国必须通过扩大内需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经济发展需要财税政策的及时、合理调整。为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政府有必要高度重视当前的重大变化,在宏观政策方面出手。考虑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目标方面具有不同的侧重,为了发挥宏观政策的整体效应,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成为政策应急调整中的重要事项。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下半年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直接波及了我国经济。为保持经济发展,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增长,我国及时对财政政策做出调整,制定和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作为财政管理体系中重要组成部门,国库在财政政策执行中担负了重要角色,充分体现了国库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基础性、管理性和社会性。建立现代化国库管理体系,促进国库与财政管理体制协调发展,已成为国家财政政策有效运行及政策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因此,研究国库与财政政策的关系,既有利于促进国库的未来发展,同时也对进一步完善财政管体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中至关重要的两大政策。本文概略地讨论两者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以及我国现阶段在它们相互配合、协调实施方面需注重的一些要点。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联系与区别财政政策,是国家在财政领域内制定的各项政策的统称,是国家为追求特定目标、贯彻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所采取的财政工作方针的具体化形式。依据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财政政策作不同的分类,如收入政策与支出政策,总量政策与结构政策,扩张性的赤字政策、  相似文献   

16.
国债政策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有着紧密的关联,国债政策融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行当中,国债政策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重要的连接点,国债政策与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目的都在于影响社会经济生活,使之朝着国家预定的目标健康、协调、持续地发展。但能否达到预定的财政政策目标,却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找出影响财政政策效力的诸因素,分析它们对财政政策效力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对完善政策内容,把握政策过程,提高政策效益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8.
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 而货币政策的作用则不够理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以及我国加入 WTO后的经济结构调整,两大政策配合的重心要从以财政政策协调为主体转向更多地发挥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涵 《新金融》2016,(6):40-43
次贷危机以来,长期的货币政策宽松并未能带来生产率的提高和中长期经济增速的提升,这迫使全球政策制定者开始考虑政策的重心是否要从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政策。欧元区对于赤字红线已颇有争论,IMF近期的报告也强调"财政政策应随时准备支持需求和支撑货币政策,重点应是促进中短期增长的财政措施(如基础设施投资)和支持结构性改革的政策行动(减税、鼓励工作等)"。本文通过比较美、日及拉美等经济体转型期的财政政策,以给中国财政政策的制定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取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比考察了中国1979-2010年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对中国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四大区域的不同经济效应和物价效应。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所产生的区域经济效应和区域物价效应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阶段及经济结构的不同,货币政策对东部区域的经济和物价具有显著影响;而财政政策则主要影响中西部区域的经济发展,但与各区域物价水平的Granger因果关系相对不明显。这一发现对构建合理的宏观政策组合具有启发性意义。在政策上,应注重对宏观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组合使用,并利用产业政策作出有效的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