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投视点     
《资本市场》2006,(9):101-102
<正>一个产业的成长:中国台湾创业投资公司能否继续过去的辉煌?台湾号称是亚洲本土成长起来的为数不多的创业投资社区之一,但现在台湾面临着新的形势。台湾的创业投资业可能是亚洲地区历史最久、最成熟的:正如CTC Capital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大卫·周所说:“创业投资在台湾已有22年的历史了。”但是,这个行业过去轻而易举的交易和频繁的估价活动似乎不复存在。虽然丰富的经验和与大陆间的文化联系使台湾能  相似文献   

2.
《时代经贸》2012,(10):17-28
(排名不分先后)1北京台湾街北京台湾街(亦称北京台湾主题文化商业街),作为北京市发展的重点特色商街,连战先生亲自题写街名。建筑设计采用新中式古典风格,邻园借景,可见沿街骑楼、内街村落。复合型业态,汇聚台湾本土高档餐饮、主题餐厅、风味小吃,明星店铺、大型咖啡主题馆,原住民生活馆、工艺作坊等,是一条原汁原味台湾特色的高端商业街。精细的建筑中,潮流和多元涌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东亚地区“中国”概念的形成及其转化。古代中国文献中“中国”概念具有“政治唯我论”及“中国中心主义”的特质,“中国”概念在德川时代的日本,被挪移来指称日本而非中国本土,与近世日本思想史上日本主体性之发展桴鼓相应;1895年以后,“中国”概念在现代台湾地区,则显示了“文化中国”与“政治中国”的撕裂及其辨证关系。随着台湾内部政经情势与文化思想的变化,以“台湾主体论”与“自我肯定心态”为基础的“台湾意识”,随着历史扉页的翻动而丰富其内容,调整其格局。  相似文献   

4.
吴伟 《产经评论》2013,(3):39-46
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成长点。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各地发展并不均衡,存在很大差异。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文化创意产业并不发达,因为缺乏本土文化资源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化的有效机制。本文分析了本土文化资源产业化的重要意义,总结了辽宁文化资源产业化现状,提出了本土文化资源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化的机制,包括创新文化资源开发观念、创新本土文化资源开发模式、创新本土文化资源传播方式和完善本土文化资源产业化制度。  相似文献   

5.
本土文化影响着本土建筑设计创作,建筑设计如何与本土文化融合再创造.以江苏徐州汉画像石馆新馆的建筑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从其建筑文化和本土化特征等角度出发,分析新馆的建筑文脉、新馆的室内空间,新馆与周围自然景观(云龙山)的和谐共生关系,提出了对现代建筑设计本土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国文化"失语症",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探讨本土文化导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依据调查结果并综合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对本土文化导入大学英语教学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便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良性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介入台湾问题程度不断加深,台日实质关系明显提升。历史上,日本通过与台湾政治经济文化各种不同途径的交流与控制,尤其是文化交流,妄图割裂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历史文化联系,以加强对日本的文化认同,进而将台湾纳入自己版图之下。重点介绍了日本与台湾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并对这种文化交流现象的具体表现进行了研究,进而客观论述了日本与台湾的文化交流的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化生态学是文化学与生态学交叉的新学科,结合本土设计模式和方法的研究,对设计创新具有启发意义。通过对文化生态学理论和设计系统研究的结合,产生出基于文化生态的本土设计模式,可以对本土设计的实践进行指导。基于设计框架的研究,在地域性文化生态环境中,针对实际需求,开展系统性和多样化的设计创新,用以印证理论观点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徐杰 《江南论坛》2003,(7):48-49
本土电影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已成为我国电影业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本土电影如何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与独立性中求得发展作一探讨。 一、全球化语境下的世界电影 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独特文化语言的保存与创新对于民族生命力的延续至关重要。民族(本土)电影在世界文化格局的位置不可替代,无论是文化交流还是发展,民族(本土)电影的生存都应建立在对话语霸权和虚无态度的超越之上,并承担起负重奋进的历史职责。 1、电影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 本土电影目前遇到的困难,使人想起当年“五四”的一个问题:救亡还是启蒙。相似的情形在本土  相似文献   

10.
乡土文化教育是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地方高校开设乡土文化校本课程也是传承乡土知识和保护民族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为地方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国际意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其本土意识,培养其对本土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苏州是一个有着多元文化的城市。在城市化的追程中,本土文化受到强烈的冲击。但是真正的城市化是离不开城市本身的文化底蕴的。本文在分析现有情况的基础上,对苏州本土文化的保护提出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偏离-份额、主成分方法分析中国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近10年年报与主要城市文化网站数据,刻画台湾全域文化创意产业演化特征及6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演变。研究发现:(1)台湾全域文化创意产业以出版业、工艺业、广告业及广播电视业4类为主导,2005—2015年趋向"媒体"文化创意产业方向发展;(2)台湾主要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台南、桃园增长迅速;台北、新北增长缓慢;(3)台湾主要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始终以台北、新北领先发展,台湾主要城市优劣势文化创意产业类型趋同;(4)纵观6市产业政策发现政企合作、注重培育新兴文化创意行业值得中国大陆其他城市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新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众多高新科技型的创业企业的发展,使具有先进的高新技术含量或创新的商业模式,充满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不确定性。发展创业投资,有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创新型企业迅速成长,促使经济向创新型转变,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激活地方金融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并推动优势企业加快上市进程。就目前的情况看,福建本土创投资本发展相对滞后,而台湾在过去的20多年中已经凝集了巨大的创业投资资金、技术和人才,培育了很多台湾本土的创业投资公司,  相似文献   

14.
任翠瑜 《经济师》2011,(12):134-135
细化旅游英语教学任务,在旅游英语教学过程(工作过程)中渗透本土文化,体验特色旅游资源,强化旅游英语教学能力本位的特征,促进学生成为既熟悉本土旅游文化,又具有跨文化交流意识和沟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旅游涉外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15.
二十年间关于集体记忆的经验研究可分为认同、世代与分层、集体失忆、暴力与权力、流言与集体记忆、声誉与集体记忆、集体记忆的连续性等七个维度;大陆学者着重关注于宏大历史事件的集体记忆,而台湾学者更关注于族群认同和台湾本土;总体来看,国内关于集体记忆的研究日趋增多。  相似文献   

16.
本土酒店应对国际品牌酒店竞争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征兵 《时代经贸》2009,(9):105-105,104
随着跨国酒店集团的迅猛发展,给我国本土酒店业造成了巨大冲击,本土酒店面临巨大压力。目前,本土酒店主要面临着服务不能满足高端客户需求、品牌维护意识不强、缺乏品牌个性等问题,要与国际品牌竞争,本土酒店必须从文化内涵、服务创新、资源共享、管理、员工职业化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促使本土酒店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疆民族文化翻译工作不仅可完善和发展现有的翻译理论,而且可促进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传承与创新。今后新疆民族文化翻译研究应突破单一民族文化的范畴和框架,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从语篇层面、功能角度构建体现新疆本土文化"多元一体、相融共生"特点的翻译原则,探索民族文化翻译的策略与方法,从多民族文化相融共生的角度来演绎新疆本土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组成社会,这种多元文化并非是由绝对的中华民族的本土性、地域性文化构建的。文化并非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经济、国际交流的发展而变化,随着一个国家文化自信心的增强而变化。那么,现在我们应如何理解、定义中国美术观;它是否应该具有时段性、本土性、多元性都是十分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中采用本土案例,学生更感兴趣,教学效果更好,而且有助于中国式管理的成型和发展.与西方案例相比较,本土案例带有明显的非典型性和本土文化的特点.在案例解读、讨论和总结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本土案例和本土学生的特点,顺利实现管理学关键知识点的转换与理论的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自发形成的旅游胜地还是在旅游业大发展情况下规划建设的旅游区域,都有一个或者自发、或者自觉地自然—文化二者融合的过程,其结果应该是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二元价值容介态。自然—文化的有机结合过程能够实现旅游区域价值的增值,即产生整体大于部分和的结果。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需要充分运用海南本土文化,实现海南本土文化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旅游区域,才能真正成为"国际旅游岛";如果放弃本土文化而求"洋",企图将其建设成为"东方×××",不仅不能实现文化与自然的二元容介,而且必将导致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