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翻译研究囿于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总是围绕翻译四元素即作者、译者、原本、译本打转,鲜有创新性、突破性成果。解构主义的兴起使翻译研究突破二元对立的樊篱,翻译研究步入当代发展阶段,走向跨学科综合发展,各派新兴理论迭出,创新性成果日益增多,丰富和完善了译学的学科体系。纵观译论发展史,可知译学研究要发展,译学学科要建立和完善,必然走向跨学科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际上关于商业广告语翻译理论的研究甚多,其中角度不一。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从生态学这一全新视角对翻译进行研究,受到了翻译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运用生态翻译学理论对商业广告语翻译进行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直至今日,翻译学所研究的领域已经涉及到了语言学、 文化学、 哲学、 历史学等诸多领域.从历史角度出发,美国学者詹姆斯·霍姆斯的《翻译研究的名与实》 一文针对翻译学科建设中的学科方向和宏观范围等若干方面作出了归纳总结,进而该文普遍被学者们尊称为"翻译学科的创建宣言".本文结合翻译中伦理关系、翻译史和生态学等多方面视角,用框架图方法尽可能多地剖析翻译研究中需要关注的若干研究对象,将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并开发新的翻译学结构框架,分析本学科建设中需要关注的若干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生态翻译学的理论背景,阐述了生态翻译学的哲学基础。阐释了生态翻译学的主要内容: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翻译,把翻译活动放到整个生态环境中去;它强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译者的中心作用;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的过程是译者的适应与选择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满族民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明珠。抢救和挖掘满族民歌,让古老的民歌传播到世界其他角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民歌的外译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三个维度”转化出发,以译者的第一视角翻译了满族民歌《跑南海》的部分歌词,充分发挥生态翻译学所倡导的“译有所为”“适应性选择”“选择性适应”的理念,并在实践中探讨总结了运用生态翻译学在满族民歌翻译方面的适用性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生态学的发展和翻译学的跨学科研究趋向促生了翻译的两个新兴领域,“生态翻译学”与“翻译生态学”.译者在翻译研究中不可或缺,翻译的质量优劣是由译者这个主体和中心所决定的,翻译生态学强调译者的生理和心理环境,生态翻译学划强调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相似文献   

7.
生态翻译学是以生态视角对翻译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认为翻译是译者在翻译环境中的适应与选择.文物是附栽着悠久、深厚文化的具有价值的资料.因此,文物翻译是传播和发展文化的重要途径.文物翻译具有很强的文化性,其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提升翻译生态环境,提高译者素养并能够促进文物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吉迪恩·图里(Gideon Toury)在对希伯莱英语翻译文学进行大量描述性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的多元系统理论和霍姆斯(James Holmes)的描述翻译理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描述翻译学理论和方法。其描述译学研究是对传统翻译观的超越,并使人们对翻译有了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使翻译理论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于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9.
外宣文本承载较多的中国文化与哲学理念,文化特色鲜明,其翻译研究对"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意义.中非长期保持良好合作交流关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非外宣翻译研究和实践要求更加紧迫.现有外宣翻译研究大多从中国文化走向西方社会视角,而对中国文化走向非洲这一多元文化社会的翻译策略研究较少.对非外宣文本的翻译要在国家"文化走出去"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以增强译文的可接受性和宣传效果、构建与非洲各国文化形成互融共生互促的包容性文化生态为目标,创建从宏观到中观乃至微观的一整套翻译策略框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典籍翻译史研究对当下汉语文化典籍外译实践具有推动作用.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中国文化典籍翻译史研究情况,而后提出基于生态翻译和比较文学理论,从跨学科角度编撰一部《建国后我国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发展史》,希望在丰富典籍翻译史研究之时对当下汉语文化典籍翻译实践能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图里倡导的描述翻译学目的是建立实证的科学翻译学,其研究以译文为导向,通过对翻译规范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两大尝试性翻译规律.其理论扩展了翻译研究的范围,有助于人们全面系统研究翻译,大大促进了翻译研究学科地位的确立.国内外对其理论也有质疑与批评,但其中有些显然未能理解图里理论的初衰和特点,实为"苛求"之论.  相似文献   

12.
李业霞 《新西部(上)》2010,(3):120-120,122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在传统翻译理论研究基础上的进步.西方女性主义翻译批评的理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有助于我们发现传统译论存在的不合理性,对翻译理论研究者有启迪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过分张扬译者主体性而容易使其理论走向极端的弱点.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应当把"忠诚"原则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使译文更好地被接受.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内外影视媒体文化的迅速发展,字幕翻译在其中的作用越发凸显.生态翻译理论是近几年来翻译界刮起的一股新风,本文以生态翻译理论的选择与适应论为基础,基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方面对大型英国电视剧《唐顿庄园》的字幕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旅游翻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旅游翻译是架在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与外国游客之间的一座桥梁.冲破传统翻译理论"等值"概念的束缚,从一个新的视角--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分析汉英旅游材料可知,常用的翻译方法主要有省译、拆译、篇章整合与改写.  相似文献   

15.
陈博 《魅力中国》2014,(19):248-248
美国翻译学家尤金·奈迭(Eugene Nida)的“读者反映论”对我国的翻译界有着深远的影响,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一直都受到翻译界学者和广大读者的欢迎与喜爱。本文旨在从“读者反映论”观点,看朱生豪翻译策略。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奈迭的“读者反映论”;第二部分“读者反映论”在朱生豪译本《哈姆莱特》翻译理论的体现;第三部分进行总结以便给后来的译者们以思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商贸活动的飞速发展,各国间的商务交往日益频繁,商务英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探讨商务英语翻译,提出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应在充分考虑翻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以切实做好商务英语翻译,确保跨文化商贸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有声思维翻译研究方法是翻译研究的实证方法之一,它在翻译学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操作过程和方法论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研究。本文将对有声思维翻译研究方法的历史、概念、理论基础及其在研究翻译过程中的研究成果等相关问题进行基本的论述,并对有声思维翻译过程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和谐翻译"理论为依据,选取《红楼梦》两译本中《葬花吟》诗词翻译为语料,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从表现诗歌意象的艺术角度来体现"和谐理论"在翻译中的呈现,对比分析译文在整体上正确而协调地表达出原文的诗歌意象,从而说明和谐翻译是翻译领域一种较为科学全面的翻译标准理论。  相似文献   

19.
李红梅  张丽云 《理论观察》2014,(12):112-114
不可靠叙述是现代小说的重要的叙事策略,对塑造人物性格和深化作品主题具有着重要作用。《红楼梦》中大量运用不可靠叙述,主要体现在叙述者的不可靠叙述和人物的不可靠叙述两方面,对其英译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超越传统翻译理论的局限性,从叙事学的视角探讨《红楼梦》的翻译问题,为"《红楼》译学"的发展开辟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中的外文翻译在完成其本职的翻译工作内容外,其主要工作目的还在于是否能让外籍游客真正的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文博翻译需要充分了解翻译对象背后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重要事件、主要人物等重要信息。明确翻译的任务、对象和要求,充分利用翻译学理论和翻译技巧,积极参与翻译实践,力求最终完成高水准的文博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