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生态翻译学的理论背景,阐述了生态翻译学的哲学基础。阐释了生态翻译学的主要内容: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翻译,把翻译活动放到整个生态环境中去;它强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译者的中心作用;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的过程是译者的适应与选择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生态翻译学是以生态视角对翻译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认为翻译是译者在翻译环境中的适应与选择.文物是附栽着悠久、深厚文化的具有价值的资料.因此,文物翻译是传播和发展文化的重要途径.文物翻译具有很强的文化性,其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提升翻译生态环境,提高译者素养并能够促进文物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际上关于商业广告语翻译理论的研究甚多,其中角度不一。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从生态学这一全新视角对翻译进行研究,受到了翻译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运用生态翻译学理论对商业广告语翻译进行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活动,它的诞生、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生态环境。翻译生态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它是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了翻译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以及译者和翻译研究者的生理和心理环境等,是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5.
旅游文本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化,也是国家间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了外国游客更好的了解并接受旅游地的信息,需要译者具有较高的翻译水平。在文化翻译学理论指导下,从文化翻译学与旅游翻译的关系出发,找出旅游文本翻译的标准和特点,总结相应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小妹 《魅力中国》2013,(8):289-289
当代中国翻译学研究已经进入一个自觉建设时期,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逐渐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翻译学作为一门探讨译者理解解释原文,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的学问虽然有着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但是从中外翻译史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明显的趋势,即翻译学的建立、研究和发展都必须依赖其他学科的发展,从其他学科中吸收理论养分。本文讨论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7.
陈博 《魅力中国》2014,(19):248-248
美国翻译学家尤金·奈迭(Eugene Nida)的“读者反映论”对我国的翻译界有着深远的影响,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一直都受到翻译界学者和广大读者的欢迎与喜爱。本文旨在从“读者反映论”观点,看朱生豪翻译策略。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奈迭的“读者反映论”;第二部分“读者反映论”在朱生豪译本《哈姆莱特》翻译理论的体现;第三部分进行总结以便给后来的译者们以思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8.
张晓梅 《发展》2009,(12):95-95
20世纪西方哲学上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向。在翻译研究领域引起了人们对翻译主体间关系的关注。翻译活动中涉及作者、译者与读者三个主体,主体间的对话应是平等的。对于主体间关系的研究可以指导翻译学的学科建设,发展一种全面的理论以协调翻译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用以解决、预测翻译领域和翻译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相似文献   

9.
王亲英 《魅力中国》2014,(12):236-236
《活着》是当代小说家余华的代表作品,是一部关于生存与死亡的悲剧小说。此书一经出版便受到广泛好评,并被译为多种语言向世界推广。这部作品的英译本是由哥伦比亚大学现代中国文学与电影博士白睿文(Michael Berry)翻译的。英译本中运用了生态翻译学的思想,使得其成为翻译界中的典范。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切入点,对白睿文《活着》的英译本进行研究,力求揭示翻译的本质,希望能为其他译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戴丽萍 《新西部(上)》2010,(5):121-121,120
本文从翻译生态学的角度探索了翻译教学的现状和翻译的行为生态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认为在教学中应根据个体行为、集体行为、学习行为和教学行为的差异合理安排教学和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女性译者始终都在扮演着受排斥的角色,被迫将自己特有的女性话语转译成处于主导地位的父权话语的代码.女性主义翻译的存在有其合理之处,它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翻译学研究的领域,而吸纳各家之言,从众多的理论语系中汲取营养是其立论之本.  相似文献   

12.
李凯 《魅力中国》2013,(19):272-273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与理解的学问,既研究发话人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也研究听话人对发话人说出的话语的解码和推理过程。同语义学一样,语用学也研究意义,但是它研究的不是抽象的语言系统本身的意义,而是交际者在特定交际情景中传达和理解的意义以及理解和传达的过程。翻译研究(亦称翻译理论、翻译学)则是探讨译者解读原文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的学问。运用语用学进行翻译已越来越受到翻译学界的广泛关注。语用学在翻译过程起着桥梁的作用,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文阐释了语用学的内涵,并研究了语用学在翻译中的应用以及翻译策略,以期实现翻译后的意思与原文意思更贴切。  相似文献   

13.
杨绛是中国20世纪杰出的女性作家和翻译家,其译作虽未与原创等量齐身,但是却成就卓然.杨先生在翻译实践中强调对原作和读者负责,注重合理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保证译文不仅忠实于原文,可读性也极强.本文详细阐述和分析杨绛的翻译观.  相似文献   

14.
金鑫 《新西部(上)》2009,(12):170-170,104
本文以《红楼梦》为例,从翻译目的角度对“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翻译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指出译者在进行翻译前后应将翻译目的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这样的翻译才会有的放矢,有所成效。  相似文献   

15.
直至今日,翻译学所研究的领域已经涉及到了语言学、 文化学、 哲学、 历史学等诸多领域.从历史角度出发,美国学者詹姆斯·霍姆斯的《翻译研究的名与实》 一文针对翻译学科建设中的学科方向和宏观范围等若干方面作出了归纳总结,进而该文普遍被学者们尊称为"翻译学科的创建宣言".本文结合翻译中伦理关系、翻译史和生态学等多方面视角,用框架图方法尽可能多地剖析翻译研究中需要关注的若干研究对象,将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并开发新的翻译学结构框架,分析本学科建设中需要关注的若干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为依据,阐述了生态翻译学的基本内涵、起源与发展、核心理念与视角、宏观译学中观译论微观译本研究等内容,分析了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应用与研究趋势。认为,生态翻译学是译届首部自成体系、功能强大之译论。它既有坚实的哲学基础,又符合逻辑法则和自然机理;拥有一整套别具特色的术语来描述其研究对象、目的、内容、方法、规律、定理等基本概念和理论。同时,生态翻译学运用"三层次"研究技术路线:宏观译学、中观译论和微观译本,使其不仅在宏观中体现了译学体系架构的一些要素,而且在微观层面上能够描述翻译现象,解释翻译行为。  相似文献   

17.
王红梅 《魅力中国》2014,(13):188-188
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是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并化和归化是两种互相补充的翻译方法。异化或归化策略其实都是一种翻译手段。他们是对立统一、相得益彰的。译者在翻译实践中采用“归化”的原则和方法,还是采用“异化”的原则和方法,应根据在翻译中涉厦的多种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使译文更加通俗易懂,从而实现真正的中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朱广珍 《新西部(上)》2010,(2):146-146,138
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基础,着重探讨商标翻译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根据“目的决定方法”的原则,译者可以根据目的需要灵活地采取翻译方法,包括直译、音译、音意结合法、意译法等。  相似文献   

19.
李业霞 《新西部(上)》2010,(3):120-120,122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在传统翻译理论研究基础上的进步.西方女性主义翻译批评的理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有助于我们发现传统译论存在的不合理性,对翻译理论研究者有启迪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过分张扬译者主体性而容易使其理论走向极端的弱点.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应当把"忠诚"原则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使译文更好地被接受.  相似文献   

20.
郑方 《重庆与世界》2013,(10):64-66
自从20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领域“文化转向”以来,译者逐渐摆脱了“隐形人”的身份,开始走入公众视野,译者的主体性也日益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等党政文件为例,分析译者在外事翻译中为更好地传达原文的内涵,更好地为外事活动服务,保证外事翻译的严肃性和翻译效果,是如何发挥其主体性进行翻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