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边缘地区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战略主要面临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实用科技人才缺乏、科技管理体系不健全、科技创新运行机制与推广机制不完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建设滞后五大方面问题,本文提出相应对策以扎实推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技创新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农业科技创新是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缺乏等问题。根据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探索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机制,改革现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业新的跨越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性任务,给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借鉴国际相关经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中涉及的农业科技创新的目标模式,如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区域创新以及农民在农业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4.
影响农业科技研究人才开发效果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研究人才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加强对农业科技研究人才开发,不断提高农业科技人才质量,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必然要求。提高农业科技研究人才开发的质量牵涉到多种因素,搞清楚影响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是提高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效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模式变迁及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创新模式对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模式正在从传统的布什线性模式向巴斯德平面交互模式转变。巴斯德模式符合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要求,是当前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主要模式,也是未来发展方向。巴斯德模式的基本性质和特征都不同于布什线性模式,相应地,也需要对巴斯德模式下农业科技创新方向进行调整,并据此进一步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通过阐明林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分析我国林业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林业科技创新运行机制,加大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技术引进,建立健全有利于林业技术成果转化的政策和制度等有效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农业科技为支撑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是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推 广.本文论述了现代农业和农业科技的关系,根据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和重点.  相似文献   

8.
杨中柱 《经济前沿》2008,(10):13-16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新农村、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该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一是要大力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二是要大力增加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三是要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四是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五是要大力稳定壮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队伍;六是要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七是要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交流与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农村科技创新体系的模式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世界各国农业发展趋势来看,农业生产日益科技化,高新技术成为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农业科研机构和技术推广体系日益健全;农业专业化生产向农工商一体化发展.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农村科技创新体系进行分析和借鉴,有利于建立和完善中国的农村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丁丽 《经济研究导刊》2013,(36):274-275
合理、有效、可长效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农业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农业高校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以农业高校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集中优势、因地制宜,通过灵活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促进地区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具体措施是加强政策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学科建设、加强科研基地建设、加强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和加强科技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科技服务业夯实了产业体系的创新动力.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北京为例,对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进行了实证分析.科技服务业促进创新创业生态完善,为产业培育创造了良好环境;以科技服务业组织为重要载体,夯实产业创新能力支撑.同时,科技服务业对...  相似文献   

12.
张立煌 《经贸实践》2016,(15):232-233
创意产业是无边界的产业,可以融入任何的产业.随着科技不断在创新发展,农业也不再仅限于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其功能在不断的延伸,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为导向的创意农业成为农业的一种新型业态,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新农村的建设,一个好的产业的发展除了硬环境的支持,一个新兴的产业需要良好的法律体系来支撑,不断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是促进创意农业的健康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科技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虹 《经济纵横》2006,(10):26-28
当前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探索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机制,改革现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4.
如何建立和健全高效的农业咨询服务体系,使农业科技第一生产力尽快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是我国当前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课题。在对独具特色、运转高效的丹麦农业咨询服务体系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农业咨询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市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的省会城市,农业科学研究实力相对雄厚,具有比较大的优势。但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科技资源利用率低、研发经费不足等,本文通过研究提出了适合哈尔滨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团队培育与建设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3年来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培养与建设的实践为例,分析了当前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创新团队绩效评价体系、学科结构、管理和激励机制、创新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团队培育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社会资本概念的三个维度入手,分析了其对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中四类参与主体的影响,并利用大别山区293个农户的调研资料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的缺失影响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的效率,农业科技服务的采用者与推行者之间信任不足,采用者与支持者、推行者之间规范不清以及采用者网络不畅是制约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从树立成功典型增强社会信任、成立合作组织提高社会规范、建立全面互动拓宽社会网络三个方面去完善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制约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科技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刘英基 《当代经济》2009,(23):92-93
本文通过分析科技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及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科技障碍,提出通过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和科技创新平台,确定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培育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创新推广和成果转化体系等是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网络系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子系统,与其它子系统在不断变化中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归纳总结我国学者对高校创新体系构成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系统环境、系统结构,提出要从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以及高校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来构建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农业支持水平越来越高、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农业国际竞争力反而在进一步弱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农业支持结构不合理.农业总体支持中,生产者支持比重过高,一般服务比重偏低;生产者支持中,市场价格支持比重偏高;一般服务投入中,农业知识创新和一般基础设施建设比重偏低.当务之急,是要抓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有利时机,针对当前农业竞争力不足这个突出问题,推动“一降两提高”:降低市场价格支持水平,避免市场价格扭曲;提高农业知识创新体系投入水平,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投入,摊薄生产成本,改进生产效率.加快改革农业支持政策,推动我国农业资源合理配置,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