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相江 《金卡工程》2010,14(11):146-146
随着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征用和城市改造中的拆迁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在各类群体性事件中异军突起,逐年增加,且占总量中的比例也大幅提高,征地拆迁类群体性事件社会影响面广,冲击力强,利益性明显,对抗性激烈,涉及群体复杂多样,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征地拆迁类群体性事件的多发,已经成为现阶段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一个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要减少此类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必须从源头做文章。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中,群体性事件呈现高发趋势,而民族地区的群体性事件也是我国当前社会转型的反映,基于这一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目前学界关于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进行梳理,主要包括定义、类型和研究视角三个方面,以期对群体性事件进行一个总体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3.
张忍 《金卡工程》2010,14(2):147-147
在我国的宪政建设中,警察权应当何去何从,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现代宪政制度中警察权的含义、性质,随时代发展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到了它与公民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蒋彧 《中国外资》2012,(20):219-220
对群体性事件的分析和应对不能只看某一个方面,它应该是全面的、立体的:一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仅是对肇事者进行法律惩处,更要关注和解决生活困难群体的生存困境;二是不能仅是对事件本身的诱因进行报道,更要挖掘和直面事件爆发的深层原因;三是不能仅是就事论事地看待群体的状态和事件的进展,更要结合群体性事件所处的时代背景。唯有从主体因素、客观原因、背景环境三方面综合考察群体性事件,才有可能制定出治标又治本,合理又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群体性事件的分析和应对不能只看某一个方面,它应该是全面的、立体的:一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仅是对肇事者进行法律惩处,更要关注和解决生活困难群体的生存困境;二是不能仅是对事件本身的诱因进行报道,更要挖掘和直面事件爆发的深层原因;三是不能仅是就事论事地看待群体的状态和事件的进展,更要结合群体性事件所处的时代背景.唯有从主体因素、客观原因、背景环境三方面综合考察群体性事件,才有可能制定出治标又治本,合理又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何花 《金卡工程》2010,14(10):195-196
群体性事件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突出因素。本文在分析群体性事件与政府信息公开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基于政府信息公开,揭示了群体性事件产生的诱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消除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易君 《金卡工程》2010,14(9):42-43
群体性事件的酝酿萌芽、发展激化与平息恢复的过程,表现为具体的情报信息,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对事件中信息的运用和处理,分析群体性事件中的信息及其运行对于实现合理的信息管治、有效的事态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检警关系指的是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相互关系。检警关系建构是否准确、配合是否顺畅,不仅影响到侦查的效率,还关系到对警察权的法律控制和诉讼公正。而我国现行的"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检警关系存在结构性的弊端,对其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刘思阳 《河北金融》2012,(4):38-39,41
近年来频发的群体性事件是破坏社会秩序、制约社会和谐的重要影响因素。基层作为化解群体性事件的第一道防线和关键节点,有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在基层工作中的优势,全方位提升和完善基层化解群体性事件能力,有助于及时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将群体性事件化解于基层。  相似文献   

10.
卢翠萍 《金卡工程》2010,14(11):218-218
当前我国社会群体性事件的高频爆发,是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间必然结果。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综合性的,既有政治政策、社会环境、利益主体分化等宏观方面的原因,又有群体心理、个体心理等微观方面的原因。本文立足于阐述社会心理因素在群体性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深入分析不同参与者在群体性事件中不同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赵江涛 《金卡工程》2008,12(11):100-100
近年来不断发生的一系列突发性、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的同时,也直接触及了党和政府执政公信力的软肋.本文试图从业已发生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入手,对党和政府执政公信力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作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大,社会不公现象的屡屡发生,引起了许多群众的不满,然而合理的诉诸渠道的堵塞,使得怨恨不满不断积累,以至于当有一根导火线时,便会导致一场群体性事件的爆发。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可以表明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可以根据其发生的数量,频率,范围来作为衡量国家是否稳定的标准。要想维护国家社会的稳定,必须要控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万事究其根本,所以,分析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成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所谓群体性事件,是指某些利益要求相同、相近的群众或者个别团体、个别组织,在其利益受到损害或者不能得到满足时,经过酝酿,采取不当方式寻求解决问题,并产生一定社会危害的非法集体活动.现阶段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虽然表现形式不一,但可以归纳为权益受侵害型和不同群体利益冲突型两类.在企业具体是有劳资纠纷、破产重组、企业改制等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占多数.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有体制、机制上的原因,也有工作方发法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贺军 《中国外资》2010,(6):201-201
所谓群体性事件,是指某些利益要求相同、相近的群众或者个别团体、个别组织。在其利益受到损害或者不能得到满足时,经过酝酿.采取不当方式寻求解决问题,并产生一定社会危害的非法集体活动。现阶段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虽然表现形式不一,但可以归纳为权益受侵害型和不同群体利益冲突型两类。在企业具体是有劳资纠纷、破产重组、企业改制等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占多数。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群体性事件具体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就群体性事件处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向阳 《金卡工程》2010,14(6):135-135
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摩擦不断。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递方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社会中不断涌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暴露于网络中。在这场网民与政府的博弈中,网络群体性事件极易发生并屡见不鲜。面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此起彼伏的社会现实,尽快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进行准确定义和明确界定,为依法、科学、妥善、高效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找到逻辑起点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党金娥 《金卡工程》2010,14(10):83-83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种族多样,在一些边远、落后的地区易出现群众集体性事件的发生。同时,由于我国公民整体素质的低下,对于群体性诉讼这类人数众多的敏感性事件,司法机关愿意去受理的少之又少,一些法院甚至是置之不理。本文将从我国群体性诉讼的司法解决谈起,介绍国外现有的解决群体性纠纷的机制,对我国群体性纠纷的解决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雪琴 《金卡工程》2010,14(3):38-39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标志着党和国家犯罪治理对策的更加全面成熟,对推进我国刑事法治的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现阶段在我国,随着群体性事件的参与人员成分的日趋复杂化,其表现方式也日趋激烈,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和突出问题。本文以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处理群体性事件为视角,对具体实践情况进行详细考察和反思,并根据宽严相济的要求提出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我国社会进入艰难转型期,社会盾急剧增加,群体性事件呈高发态势,2009年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暴烈程度显著上长等新动向.当前一地方政府在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还存在角色错位、观念滞后、敌对思维、方法简单、封锁消息等问题,作为领导干部,可从事前探寻化解矛盾的预防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事中处置机制、确立稳妥的事后善后机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20.
网络群体性事件对司法的挑战与对策研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引申自群体性事件,它不以冲击正常秩序为特点,是发生在互联网上的、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社会影响大、行为指向明确的、相对自发无组织的事件.但是其能量与冲击力却不可小觑.在网络时代,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一种新现象,已经对我国司法体系构成一定挑战,暴露出司法面临的信任危机.笔者认为,造成危机的原因是:司法个案不公正、公众维权意识的觉醒、社会公信力被透支的普遍背景,此外,特定的群体心理唤醒机制是司法危机生成的心理原因.解决危机的出路与对策在于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