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国际贸易数据显示,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是在不断加深的,对于我国而言,不但意味着工业化程度的提升,也意味着外部冲击将会有新的更快的传播渠道,国际贸易的波动将对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部门产生更加强烈的影响.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国际垂直专业化生产对我国贸易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国际贸易的公平制度与中国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贸易的公平性反映在水平公平和垂直公平两个方面.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同,它们对公平贸易认识的外延角度不尽相同.与贸易自由化相结合的公平贸易理念的实现,依赖于公平贸易制度的成熟程度.国际贸易中的公平制度以全球贸易体制为载体主体,即使现存WTO体制蕴涵的公平贸易制度尚不足以完全保障国际贸易的公平发展,但它毕竟构成了公平贸易制度框架的雏形,如果没有WTO体制蕴涵的公平贸易制度,现实的国际贸易将会更加显失公平.WTO体制的公平贸易制度有待在各利益主体的相互博弈中逐步成熟,中国作为WTO的发展中成员,肩负着公平贸易制度建设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佛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市场营销两个本科专业。该系的国际贸易学科是校级重点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校级名牌专业,《国际贸易》是省级重点课程。国际贸易学科下设国际贸易制度与政策、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商务、跨国公司经营、中国对外贸易五个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已经形成了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主讲教师、院聘教师在内的合理的岗位结构。  相似文献   

4.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末以来,一系列技术的突破使因特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电子商务直接作用于商务活动,间接作用于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国际贸易的电子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本文首先论述了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运用的现状;接着论述了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主要包括对外贸公司和生产企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国际分工扩大、深化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增长,促进世界服务贸易的扩大,推动世界技术贸易的发展这四个方面;最后从国际贸易运行方式和环境、国际贸易经营主体、国际贸易交易方式、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国际贸易中的间接组织机构这五个方面论述了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5.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拥有国际贸易学、世界经济两个辽宁省重点学科,国际贸易学、世界经济、国际投资学、全球化与大国经贸关系、国际经济合作五个博士学位授予专业.国际贸易学、世界经济两个硕士学位授予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一个本科专业;学院设有辽宁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经济全球化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模拟操作实验室.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大部分国内外学者均采用贸易条件指数来评价一国的贸易国际分配水平.本文系统地揭示了贸易条件指数在反映贸易利益国际分配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从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基本理论出发,在国内外贸易利益研究领域首创性地研究开发出一组新型的贸易条件指数(贸易利益国际分配综合指数、服务贸易利益分配指数、新产品出口利益分配指数和货物进出口贸易利益分配指数);并利用改进的出口、进口价格指数计算方法系统地计算了中国1995-2005年的进出口价格指数;利用1995-2006年进出口价格指数(2006年采用商务部公布数据)及相关国际贸易数据计算出中国的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相关指数;同时揭示了我国各种贸易利益分配指数的变化特征;在对中国贸易利益国际分配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相关系数及多元动态回归计量模型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作出相关研究结论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认为,国际价值由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国别价值,可增加贸易利得。根据国际价值理论模型,产业间贸易可以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中产生并具有确定的贸易利得;在扩展的两部门模型中,劳动生产率和工资率的相对差异是产业间贸易产生和比较优势形成的基本原因。把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分析应用到国际价值规律中,可得到与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完全相同的解释,并能对产业内贸易给予解释。用价值规律理论可以比较好的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大部分国内外学者均采用贸易条件指数来评价一国的贸易国际分配水平.本文系统地揭示了贸易条件指数在反映贸易利益国际分配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从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基本理论出发,在国内外贸易利益研究领域首创性地研究开发出一组新型的贸易条件指数(贸易利益国际分配综合指数、服务贸易利益分配指数、新产品出口利益分配指数和货物进出口贸易利益分配指数);并利用改进的出口、进口价格指数计算方法系统地计算了中国1995-2005年的进出口价格指数;利用1995-2006年进出口价格指数(2006年采用商务部公布数据)及相关国际贸易数据计算出中国的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相关指数;同时揭示了我国各种贸易利益分配指数的变化特征;在对中国贸易利益国际分配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相关系数及多元动态回归计量模型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作出相关研究结论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向东亚的传导主要是通过贸易渠道。传统理论对当前的传导机制,尤其进出口贸易波动在各经济体间不均等甚至差异较大的现象未能给出充分的解释。将垂直专业化作为联系经济波动和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引入传导模型,为其提供了新的角度。从模型的推论以及金融危机以来贸易数据的经验分析得出:东亚生产网络的垂直专业化程度较其它区域更高,因而受金融危机影响其贸易波动更为显著;相对于其他行业,电子行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更为典型,导致电子产品贸易对金融危机的反应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0.
垂直专业化分工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的显著特征,垂直专业化分工与一般贸易模式对经济增长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分别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并通过VAR模型,证明垂直专业化与一般贸易模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际生产链条的不断延伸以及中间产品生产的多次跨国境变动,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中日双边制造业贸易收益分配中。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1995—2009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将双边出口贸易分解成16部分的核算方法,基于贸易附加值的分解核算中日两国制造业双边贸易。结果显示两国制造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绝对额均不断上升,两国的垂直专业化率均不断提高。两国应以推动中日韩建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为契机,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12.
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参与国的劳动力就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考察了国际垂直专业化总体、不同伙伴国、不同技术密集度的行业对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垂直专业化增加了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就业,但是这种效应不显著;承接OECD国家的生产环节转移促进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就业,承接非OECD国家的生产环节转移降低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就业;不同技术密集度的工业部门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劳动力就业结构存在“部门偏倚”效应,承接高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生产环节转移显著促进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就业,承接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生产环节转移降低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就业,但是这种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国际分工格局的改变引致国际贸易格局随之改变,发达国家为持续占领和控制国际分工的主动权,必然采取保护相关措施抑制发展中国家急速扩展的国际贸易业务,进而减弱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位置,这就必然导致国际贸易摩擦事件频发。基于经济学视角,为了顺利推进我国开放型发展战略的实施,减缓我国国际贸易摩擦的困扰,未来应从内部层面继续加快中国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创新对内对外的开放模式;从外部层面加速价值链升级工程建设,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逐渐摆脱贸易摩擦的被动地位。  相似文献   

14.
在标准贸易理论框架下,通过引入垂直专业化和片段化生产,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各参与国贸易分工模式的拓展及对国民和要素所有者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使一国比较优势由产品间深入到产品内部,进而使得各参与国贸易分工模式更为复杂,一国贸易模式可能会与该国原有的传统比较优势相悖;垂直专业化增进了世界福利,但在特定分工模式下可能会损害一国的福利,并且对于不同要素所有者福利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产业内贸易乃至产品内贸易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采取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根据中国按HS编码的98章产品,计算了1999~2004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从产品内分工这一视角分析中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链的深度分解和分工深化,进而引发国际竞争格局变化,全球产业发展和竞争的环境正在发生改变。在不断演化的竞争格局中,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也面临着新的路径。后危机时代,中国应加快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协调,为产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7.
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当前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利益分配。文章主要基于全球供应链这一视角从贸易主体和贸易客体两个角度分析当前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所面临的巨额贸易顺差及利益分配,进而得出巨额顺差背后利益分配不均衡现象,指出中国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以争取更多利益分配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中贸易条件、贸易结构、技术水平三方面的变化,提出比较优势陷阱的本质是发达国家维持基于国际分工的不平等交换关系。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主导权和话语权是比较优势陷阱形成的直接原因,发展中国家需要建立立足于本国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国家主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话语权建设步伐,从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跨越比较优势陷阱。  相似文献   

19.
重点探讨今后欧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认为 :欧元会大大降低欧元区内部的交易成本 ,促进区内的生产、贸易和投资 ,有利于区内国家物价的稳定以及提高欧元区国家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等 ;欧元将对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贸易等产生深远影响 ,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 ,欧元也将对中国的外贸、外汇储备、中国金融国际化以及中欧双边投资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杨小凯消费者—生产者模型的扩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杨小凯消费者—生产者模型的基础上,以分工与专业化为视角,基于劳动分工、贸易壁垒及汇率,构建了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贸易模型。模型分为七种专业化分工模式,包括自给自足经济模式、国内贸易与专业化分工模式、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并存的专业化分工模式、国际贸易与完全国际分工模式以及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其他三种模式。分析表明,杨小凯消费者—生产者模型是本模型的特例,这说明本模型具有普遍意义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