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经济呈现低速增长与通货膨胀压力并存的态势,表现出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同时推动通货膨胀的因素并未彻底消除时,就需要警惕滞胀风险。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趋缓,同时诸多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依然存在,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防范滞胀风险。由于宏观经济政策产生效果存在一定时滞,因此有必要辨析经济滞胀问题,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2.
导致经济滞胀的原因包括内因、外因多个方面。本文旨在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当前经济的增长态势和物价水平,指出随着我国经济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与国际市场的一体化程度提高,在美国次贷危机以及我国长期“双顺差”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经济运行已显露出一些“滞胀”迹象,并且存在着较强的滞胀预期。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明显减速。影响我国出口.进而影响实体经济,未来通胀形势也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要实现“一保一控”的宏观调控目标,避免“滞胀”危机。笔者认为.在财税政策上应更多地发挥减税对“保增长、控通胀”的作用。同时加大财政对改善民生、农业、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了增速放缓与物价水平持续走的状况,引发了对我国经济滞胀的担忧。从国际经验看,日本是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滞胀中受伤害较深,但又恢复得最快的国家,本文对日本滞胀及其治理进行了分析,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弹性工资制度和适度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日本取得成功的关键。针对此,本文提出,为远离滞胀,我们需要坚持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掌握好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力度,并紧紧抓住结构调整的主线;保持工资合理涨幅,控制好公共开支,以免造成通胀的螺旋式上升;加强与全球主体经济体的协调与对话,为我国经济健康运行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5.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经济也随之步入下行调整期。但在国家“保增长”政策的支持下,银行业发展既面临诸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也面临新的机遇和市场机会。本文通过对2008年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回顾,分析2009年银行业发展的趋势、存在的风险和潜在市场机遇,为我国银行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应对经济滞胀危机,英国撒切尔政府积极倡导减少政府干预,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和自由化为核心的经济政策,被称为撒切尔主义。撒切尔主义的经济政策实践,对我国进一步深化政府经济职能改革,采取有效政策措施,推动经济持续稳健发展,更好地应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可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严重失衡,"滞胀"现象日益显现,及时有效地矫治"滞胀"已成为宏观调控的头等大事.面对新的"滞胀"现象,采取传统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显然已无力应对,必须改弦更张,即:通过制度创新,运用中国特色分享经济机制的天然功能有效抵御"滞胀",从微观经济组织内生机制入手,探讨解决宏观失衡问题.可以通过全面推进分享制经济形式,运用其产生的反"滞胀"功能,进行彻底矫治,达到治本之目的,并为实现"无滞胀经济发展"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8.
美国从罗斯福政府开始直至布什垮台期间,长期奉行凯恩斯主义的赤字财政政策,进入七十年代之后,赤字财政政策最终将美国经济拖入“滞胀”困境。克林顿入主白宫即大规模削减赤字,实行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使美国的经济始呈强劲增长之势。作为启示,我国决定“九五”时期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重新确立财政在国民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此,应采取诸如:加快深化国企改革步伐;按照国民待遇原则逐步调整税收政策;巩固完善税制,强化税收征管;建立规范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支出政策等措施,尽快使我国的经济运行进入并持续保持高增长、低膨胀的良性状态  相似文献   

9.
近期我国经济呈增速趋缓、物价攀升的边际滞胀态势。阻碍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主要是人口红利减少、储蓄—投资转化率低和制度不完善,引致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主要是政府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企业成本上涨和公众的高通胀预期。借鉴国内外有关滞胀治理的理论研究,我国应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提高劳动的收入份额,增加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保投入,实行结构性减税,完善科技投入体制,完善产权、户籍、社保和行政法律制度,明确货币政策的币值稳定目标,合理引导通胀预期。  相似文献   

10.
中美贸易摩擦根源于美国经济政策调整、舆论情绪引导以及产业技术层面的战略考量。对中国经济而言,其情绪影响更甚于实际影响。虽然贸易战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短期冲击,但在中国经济已逐步从出口导向转为内需拉动的背景下,其实际冲击和风险远低于十年之前。而且这一事件也实质上提供了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良机。对此,中国理性应对策略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通过防风险、推改革、促开放,实现中国经济自身的风险排除和结构调整;同时在保证外汇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加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以持续深化改革促稳定和高质量发展,以全方位开放促高水平发展,最终化挑战为机遇,进而构建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预防欧债危机再次发酵,欧元区各国主要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搭配来刺激经济以及改善财政状况。但从长期来看,宽松的货币政策使通货膨胀的风险一再加大,而紧缩的财政政策则让萎靡不振的欧元区经济雪上加霜,两者的叠加很可能导致欧元区在未来陷入滞胀。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摆脱危机,欧元区亟须对当前的宏观经济需求管理政策进行反思。另外,在货币和财政政策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引入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凯恩斯宏观经济需求管理的缺陷,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增长背道而驰.培育和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与GDP相称的国际第二大资本市场,恢复资本市场正向“晴雨表”功能,不仅可以化解资本市场的消极影响,而且可以解决中国经济面临全球经济滞胀和出口增速下跌、房地产调控力度加大、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以及通胀压力持续等问题,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和抗通货膨胀能力,以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人民币国际化.这需要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将西方经济学和西方证券市场制度中国化,加强政府规制,以制度变革振兴中国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3.
2023年中国进入消费全面恢复的一年,大多数消费指标超过了2019年,中国经济进入新的消费经济周期,消费进入常态化阶段。但当前我们正面临“两个温差”:一是宏观经济形势“温和”,但有些人感到“偏寒”;二是全国消费“回暖”,但有些人仍感到消费“偏冷”。为此,应加大对经济形势和消费形势的科学和客观宣传,应坚持“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政策思路,将政府在疫情期间刺激经济和消费的政策回归为常态化的经济政策,从而保持我国经济和消费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国际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世界各国政府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注重运用各种形式的补贴政策,来不断提高本国国际经济竞争力。新阶段中国一些企业,在贸易战中“反补贴”案比“反倾销”案的应诉难度更大,这让中国一些企业输在了“双反”诉讼的起跑线上。本文分析了我国现存国际贸易中补贴的政策,补贴的类型及其对我国的影响。针对我国的补贴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欧盟的环境政策及其局限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欧盟的环境政策既体现了世界先进的环境管理思想和方法 ,又对我国与欧盟的贸易影响甚大。我们必须对欧盟环境政策的决策机制、制定原则和具体内容进行研究 ,期望能对我国今后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和尽可能规避对欧贸易的“环境壁垒”风险有所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的主要理论贡献。他在宏观经济政策跨期权衡分析、“黄金律”与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政策的“短期—长期”分析、“自然率”、构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以及结构性萧条与繁荣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菲尔普斯的理论和主张对西方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研究都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对我国宏观经济问题和政策的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是由经济膨胀一股市泡沫-经济滞胀-股市崩溃-经济危机崦引发,高举债经济政策的失误,巨额国际游资冲击及国际组织监管不力等,是造成金融危机的内因。各国应通力合作维护金融稳定,中国应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开发中西部经济,启动国内需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脚步逐渐加快,区域内投资的法律及环境风险也日益突出。尼日利亚作为非洲地区发展速度较快、市场规模较大的新兴市场国家,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投资潜力巨大,是我国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对象国。其投资和税收等相关领域的法律和政策为境外投资者创造了较好的投资环境,这种鼓励外商投资的整体环境有利于我国企业对尼日利亚的投资。但是尼日利亚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对外国投资的限制因素和各种风险也同时存在,值得引起中国企业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尼日利亚有关投资的政治、经济、金融和法律方面风险的总体分析,以及中国在尼日利亚投资实践的具体分析,为中国在尼日利亚的投资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从而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在尼日利亚的顺利实施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将非线性STR模型应用于1952-2010年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揭示了二者之间复杂有趣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以下特点:(1)非线性特征,并能够通过LSTR1模型表达;(2)非对称性,当通货膨胀率上涨1%时,我国人均实际产出下降3.4809%;(3)阶段性特征,1952-1976年呈明显的非线性特征,1977-2007年呈明显的线性特征,2008-2010年又回到了非线性特征,我国目前滞胀风险很小.另外,基于VECM模型的脉冲响应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支持了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货币中性假说”;而对于经济增长的冲击,通货膨胀率表现出稳定的正向响应,意味着我国的通货膨胀将伴随着经济增长而持久存在.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旨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与体制机制环境、消除经贸投资障碍、扩大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等国家贸易、投资、金融、文化等多边合作的战略宏图,是对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交流合作的陆海“丝绸之路”的新解构,是中国在当代语境下推动对外经贸繁荣、应对其他排华性区域多边机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选择.“一带一路”这一伟大系统工程无疑将造福多国,也必将遭遇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回顾“丝绸之路”历史变迁基础上分析“一带一路”构想的现实意义、成功实施面临的诸多挑战并指出应对挑战的若干思路,以期对相关研究和政策研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