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专创融合”教育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的必然路径和关键举措。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存在协同性差、系统性不足、融合难等问题,严重制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通过改造设计了具有创新创业特性的“课程载体”,并以此为桥梁,推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的改革,把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教育植入于专业教育课程中,借鉴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把不同类型的“专创融合”课程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并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构建校园“三全育人”生态圈,确保“专创融合”课程顺利实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问题。  相似文献   

2.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和综合性,积极开展综合性实验项目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习惯,强化学生圆队意识与协作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弄口处理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教学质量。目前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普遍存在两大问题,即实验教学项目流于形式,设计深度和投入力度不够;实验教学项目较为单一,针对性、系统性、应用性和时效性不强。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需要本着科学性、综合性、应用性、时效性和特色性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和落实“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指导思想.认真设计跨课程综合性实验项目。不断改善和推进综合性实验项目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3.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OBE理念进入课堂是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是OBE理念进入课堂的前提。根据OBE理念,大地测量学课程从制定以成果为导向的大地测量学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采用项目驱动式案例教学法、完善考核和评价方式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改革,从根本上保证OBE理念的落实,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是 :按照岗位群需要制定专业培养计划 ;确保“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和专业软件操作能力 ;为此需以全新思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教材教法建设 ;落实知识培养与能力培养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专业课程与热点课程结合、“产学研”结合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日本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日本名古屋文化短期大学开展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组织实施和创业实践的实证研究.提出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养成、加强“理实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创业教育课程系列教材编写、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等建议.从而提高我国高职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促进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应大力开展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可以“新媒体营销”课程为例,探索在线开放课程的特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内容重构、信息化教学优化的路径,通过校企共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使课堂工具为教师赋能,实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课程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高职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入手,提出高职专业课教学中“愉快教育”的主要特征及其实际应用,并分析了“愉快教育”思想指导下专业课教学即“愉快教学”对专业教师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开展课证融通教育教学改革,能够满足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实践以及校企合作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做好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1+X”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总体设计,推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体系以及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证书评价标准的融合,从校企合作、技能认证方向、教学过程、课程考核机制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实践,进而实现云计算技能人才的高质量、精准化培养。  相似文献   

9.
高校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它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摄影艺术”课程为载体,提出“摄影艺术”课程思政的“道法术器”教学改革实践路径,即“道、行归一”——实现价值引领;“以法施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教亦多术”——打造三维一体有效课堂;“利器善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以培养复合型高级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但专业教学面临着综合性实验项目薄弱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和挑战。立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面向行业,贴近企业,服务就业,开发高质量的跨课程综合性实验项目,对推动专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砂锅土鸡汤"菜肴营养型标准化菜谱的编制,开发成为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跨课程综合性实验项目,是科学性、综合性、应用性、时效性和特色性原则的直接体现,具有专业性和可行性强,目的性和真实性高,实用性和新颖性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复合型高级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重视、探索并开展综合性实验项目教学活动。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综合性实验项目主要包括补充完善、活动融合、成果转化、自主创新等四种开发途径和课程依附型、课程独立型等两种开设形式,需要遵循“理解实验内涵一积累实验素材一确定实验名称一拓展实验框架一完善实验方案”的基本思路,以及“教研活动阶段一项目申请阶段一考核验收阶段一定型应用阶段”的基本程序,同时运用资料收集、PPT演示、实验报告“三位一体”综合考评方式,切实保证和提高综合性实验项目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菜品制作技术、中国面点工艺学、冷盘与雕刻是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烹调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实践教学指导书的编制,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化、教学方法特色化、实践教学标准化的需要,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在提高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专业技能课程的规范化建设,以及启发中餐制作的标准化思维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随着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及工程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方法、新技术给“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慕课”背景下,以任务引导的方式,设计与创作“微课程”教学单元,把教材的逻辑体系转化为“微课程”教学的问题逻辑体系,优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当前增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有效性的一条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教学改革”的提出是为了让教育与时俱进,让毕业生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厦门理工学院软件学院软件开发专业,进行了课程改革方面的探索与尝试,验证了“项目驱动教学.就业为主导向”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已被广泛使用,它以其短小精悍、主题突出、适合翻转学习和移动学习等特质,正变革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微课程开展高校“四史”教育,有助于精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激情,以及使教学评价趋于多元。因此,教育者要搭建智能化的学习平台,研发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构建独具特色的设计理念,应用互动性的教育技术,进一步强化高校“四史”教育的微课程建设,实现高校“四史”教育的传统课程和微课程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在我国刚起步,尚未形成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没有教学标准.缺乏高质量的课程.专业化师资队伍匮乏。上海商学院“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探究与实践”教学成果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从大学生求学成才就业的需求出发.以培养专业化师资队伍为抓手,创建了“课程引领、文化熏陶、体验实训、岗位实战”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台湾地区实施“技职校院教学卓越计划”与大陆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的比较,提出大陆实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应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及就业竞争力、完善课程规划等方面,学习借鉴台湾实施“技职校院教学卓越计划”的先进之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德国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在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学习和借鉴德国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省情和校情,就必须对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的交互结合,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和具有“双师”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改革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从事营销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及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践行“德技兼修、育训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以高职电子信息大类专业核心课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课程思政建设为例,从制定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策略、开展教学评价和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展示如何依据课程知识模块的特点,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和实施,以期为高等职业院校工科专业的课程思政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隐性思政教育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方式,探究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是现如今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文章以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思政建设为研究对象,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厘清课程建设的整体思路,并提出四条思政教学措施,以期发挥本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使其成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