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在“面经”满天飞的今天,面试官时常会遇到一些“面霸”——他们对面试官的问题往往对答如流.不少面霸自诩 “面试得太多了,自己都可以做面试官了.”对于此等身经百“面”的应聘者,面试官该如何识别并见招拆招、检验其真实水平呢? 面霸“众生相” 所谓面霸,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精通面试、一次过关的精英;另一种是指四处投递简历、到处参加面试、久经沙场、攒offer的人.本文所谈面霸泛指后者.不客气地说,面霸靠的是“小聪明”.  相似文献   

2.
施响 《人力资源》2010,(2):48-49
随着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应聘者已经练就出一身“面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面霸”一族。凡谈到面试,从“自我介绍”到面试经典问题应答都已胸有成竹、如数家珍。呼叫中心的HR工作者总会有这样的疑惑,那些在面试中表现“优异”的应聘者,为何一戴上耳麦与客户沟通就变得无法胜任了呢?  相似文献   

3.
蓝虹波 《人力资源》2005,(23):52-53
面试就是一场考试,这毫无疑义.但很多企业的考官不曾意识到:考生不只是那些应聘者.其实,在面试中,考官及其所代表的企业也在接受应聘者的"测试".对面试环境加以妥善管理,排除面试过程中外界因素的干扰,确保面试双方的信息沟通畅通无阻,不仅有助于考官的面试工作顺利进行,而且也有益于向应聘者展示良好的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4.
程方凝 《人力资源》2017,(11):66-68
在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搜索便能轻易了解一家企业的面试流程、面试手法、考核标准等等,这为企业精准甄选人才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就算丰富了测评工具和面试技巧,也免不了会遇到面经丰富的"面霸".很多面试官在思考如何提升面试精准度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面试技巧、测评方法的研究上,却忽视了在面试最前端就能够快速甄选候选人的工具——《应聘人员登记表》.在面试流程中使用《应聘人员登记表》的公司少之又少,真正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其价值的HR更是寥寥无几.大多企业仅把《应聘人员登记表》当作一个例行流程,草草设计;相应地,应聘者拿到表格后也是敷衍填写,无法发挥它的真正效能.  相似文献   

5.
蓝虹波 《人力资源》2005,(12):52-53
面试就是一场考试,这毫无疑义。但很多企业的考官不曾意识到:考生不只是那些应聘者。其实,在面试中,考官及其所代表的企业也在接受应聘者的“测试”。对面试环境加以妥善管理,排除面试过程中外界因素的干扰,确保面试双方的信息沟通畅通无阻,不仅有助于考官的面试工作顺利进行,而且也有益于向应聘者展示良好的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6.
肖睿 《中外企业家》2009,(20):237-238
小组面试,亦称无领导小组讨论,俗称"群面",也常被应聘者戏称为"群殴",是企业招聘中难度较大的一种面试方式。这种面试方式主要考察应聘者在逻辑分析、思维缜密、问题解决、组织协调、团队协作、抗压能力、言语表达、反应速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尤其青睐这种面试,并使其形式和内容日益多样化。求职者面对小组面试的巨大压力和考验,务必在角色上做好定位,并把握适当的策略,才能化险为夷,突出重围。  相似文献   

7.
只要一说到招聘,大多数招聘人员马上会想到"面试"两个字,似乎招聘选才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面试",这显然是一种认知误区.不可否认,高质量的结构化面试的确是招聘选才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在"面霸"横行的中国职场,没有章法、信马由缰闲聊式的"面试"很可能根本无效,因为善于忽悠的"面霸"往往有着更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现场表现力,而不少有真本事却很少参与应聘(工作稳定)的人却拙于表达,造成面试"亮点"不足.因此,提升企业招聘工作质量、减少招聘失误的根本,就是要在招聘选才时注重以实战为本,在招聘过程中,除了听其"言",更应该察其品、观其"行".  相似文献   

8.
即便测评工具中加入了测谎能力,面试问题更新越来越快,但强大的互联网让"反测评""反面试"的升级超过了HR的经验升级,"面霸"成了职场中被仰视的人物,而带给HR的更多是头大.  相似文献   

9.
招聘面试新策略——心理契约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兴华 《人力资源》2007,(21):26-29
招聘面试是企业获取人力资源的关键环节,它关系到员工对组织的承诺、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结构,及其长远价值的提升,最终影响到企业的业绩和竞争力。因此,如何以企业战略为导向,避开传统招聘面试的弊端,实现企业人力资源质量与数量的平衡、储备与使用的平衡则成为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方式的弊端传统的招聘面试认为,面试的主体就是面试者,客体就是应聘者,内容就是与岗位职责与规范相关联的题目。这一概念强调的是面试者考察应聘者的手段与方式,忽略了企业和应聘者也是面试的主体。因为,面试的实质是企业和应聘者之间的互相考察,而面试者仅仅处在代理的位置上;没有认识到从企业和应聘者的角度出发,以企业和应聘者现在、未来的合作为内容,反映企业战略特征的重要性。因此,这种传统的招聘面试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面试指标不充分,忽视了面试者和应聘者的个人偏好与心理取向等隐性指标;忽视了结构化面试在将评价和比较的背景提升到战略层次时,表现出的功能性缺陷;以及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面试对立等。因此,要突破传统招聘面试的概念狭隘、指标片面、功能局限、形式僵化的局面,就须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从认知和操作上深化对招聘面试的概念、内容和实施策略的认识,以达到通过面试发现优秀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许多人都认为面试中重要的是应聘者的表现,其实面试官的表现更重要。因为面试官不仅代表着企业的形象,还直接影响到面试的成败。面试时,应聘者要通过面试官来考察用人单位,如果他们觉察到面试官在某些细节上出现了疏漏或偏误就可能会选择"用脚投票",致使面试失败。故面试官一定要警惕面试  相似文献   

11.
面试考官的十大"臭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武 《人力资源》2005,(17):42-45
如果把面试比作考官与应聘者之间的比武,那么面试题目就是考官的一个个招式.如果这些招式不够稳、准、狠,就不能检验出"接招"的应聘者的实力.在十分有限的"过招"时间里,一般的考官常会出很多"臭招",不但不能检验出应聘者的水平,反而会被一些"职业应聘者"弄得晕头转向.  相似文献   

12.
面试是招聘企业与应聘者之间建立关系的方式之一。企业需要通过对应聘者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态度和动机等进行考察,来决定应聘者与招聘岗位的匹配度;而应聘者通过面试,一方面可以  相似文献   

13.
李晓光  邓婷 《人力资源》2006,(16):36-39
近几年,随着企业招聘工作的不断规范,很多企业都制定了明确的招聘程序,面试过程以及相应的提问点也逐步固化下来,应该说这些好的方法和经验给企业招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人才市场日趋成熟,应聘者可以轻易地获得全面的面试技能培训,并在专家的指点下美化自己的履历,还会按照通常的面试程序精心准备一套说辞,因此这给面试官的筛选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招聘工作中所讲的“面试虫”表现形形色色,有炮制虚假履历和经历,以图骗过面试官获得理想职位的;也有无真实工作愿望,只为练手的“面霸”。那么对于面试官来讲,无论是练手的还是虚假的都不是他想要的,必须在招聘过程中准确地把他们剔除出来。  相似文献   

14.
心雁 《中国就业》2010,(4):59-59
就业市场不景气,找工作打破头,屡次面试不中者被戏称为“面霸”。如何不成为“面霸”?这中间可是大有讲究。许多缺乏经验的人面试的时候很紧张,然而太过放松,或者太自以为是的也会起反作用。比如一位人事经理曾对笔者说,有一个面试的人竟然评论她的化妆好坏,就在那一瞬间,这个人就失去了进一步面谈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李晓光  邓婷 《人力资源》2006,(8X):36-39
近几年,随着企业招聘工作的不断规范,很多企业都制定了明确的招聘程序,面试过程以及相应的提问点也逐步固化下来,应该说这些好的方法和经验给企业招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人才市场日趋成熟,应聘者可以轻易地获得全面的面试技能培训,并在专家的指点下美化自己的履历,还会按照通常的面试程序精心准备一套说辞,因此这给面试官的筛选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招聘工作中所讲的“面试虫”表现形形色色,有炮制虚假履历和经历,以图骗过面试官获得理想职位的;也有无真实工作愿望,只为练手的“面霸”。那么对于面试官来讲,无论是练手的还是虚假的都不是他想要的,必须在招聘过程中准确地把他们剔除出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黄渊明 《人力资源》2009,(13):54-56
企业在招聘面试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表现不错,面试官的评价也很高,但是进入企业后,其优势却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也没有创造出预期的绩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在于面试过程中,没有把应聘者个体的能力优势与组织的价值对接起来,致使其个人能力不能转化为组织价值.因此,我们需要关注人才对组织的价值,从招聘一开始就要以价值为导向去甄选人才,将人才价值理念贯穿于招聘需求分析、招聘面试评估、招聘人才决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新前程》2009,(8):78-79
在许多应聘者眼中,HR经理理性,睿智,忙碌于企业最关键的人才战略.但对于HR经理来说,他们的生活远远没有应聘者眼中那样的自信和有条不紊--面对成千上万的简历,他们不得不想方设法筛选出在适合范围内的简历,然后是与各业务负责人的沟通协调,安排不同的时间,预约不同的面试.  相似文献   

18.
张森凤 《秘书》2012,(8):20-21
现代社会已经不是人选工作,而是工作选人,唯有具备好的素质,才能找到好的工作。笔者退休后在私立大学及私人企业的管理层任职,协助过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招募甄选新进人员。过去招募新人比较注重其毕业学校的知名度,近年来许多企业认为,通过面试更能选出真正的人才,换句话说,企业并不认同"学历就是能力"的说法。现在的面试绝非仅限于询问一般的问题,还要评鉴应聘者的学历、能力、性格、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工作的看法等,以确实了解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与特质,以及是否具有可塑性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9.
许多人都认为面试中重要的是应聘者的表现,其实面试官的表现更重要。因为面试官不仅代表着企业的形象,还直接影响到面试的成败。面试时,应聘者要通过面试官来考察用人单位,如果他们觉察到面试官在某些细节上出现了疏漏或偏误就可能会选择“用脚投票”,致使面试失败。故面试官~定要警惕面试中出现的败笔。  相似文献   

20.
舒敏 《人力资源》2007,(17):40-41
使用BEI面试技术的前提假设是,应聘者过去的行为可以用来预测将来的行为,因为在类似的情境中行为表现具有一致性。因此,面试官应将焦点放在应聘者对自己实际行为表现的描述上,对于应聘者所描述的"看法"、"观点"、"态度"应尽量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