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三大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总体符合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农业基础薄弱,"三农"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工业尽管增长迅速,但未能对农业提供应有的技术改造和服务支持;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对第一、第二产业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总体而言我国产业构成比例不合理,产业结构仍需改善。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业与房地产金融之间联系密切,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产业正处在一个繁荣发展阶段,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之一。随之而来,房地产金融也发展迅速。房地产金融对房地产产业有着深刻的影响,对房地产产业起着支持与保障作用,所以对房地产金融进行研究,对房地产产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首先,本文解释房地产金融的特征;其次,对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发展现况进行分析,进而探讨目前房地产金融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本文对如何解决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玉娟 《云南金融》2012,(4Z):39-39
本文以我国出口制造业为研究样本,通过翔实的数据分析揭示出其目前面临问题:如产品低附加值在国内国际市场主导权的缺乏;同质产业间恶性竞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现代管理方式的落后;国家宏观政策调控效率低下,对重点产业的支持乏力等问题,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单江 《投资与合作》2011,(4):152-153
作为动漫产业的新兴国家,由于国家的政策扶持,中国动漫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是面对各方面都相当成熟的海外数字产业的侵袭,我国动漫业仍旧危机重重。总的来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动漫产业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原创性,完善产业链的动漫产业发展观点;并就原创性问题阐述了自己的几点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产业转移和国际收支变动的历史规律出发,使用我国长周期数据实证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产业转移与国际收支结构显著相关;国际产业转移通过改变直接投资规模、国际贸易产出等影响国际收支结构;掌握核心技术的国家对调整国际收支拥有主动权;产业链完备度、贸易开放度、优惠政策、劳动力是影响国际收支结构的主要因素。随后,使用近期高频数据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产业转移形势和潜在风险。当前我国虽无大规模产业转出现象,但仍需关注外部冲击和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稳产业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际产业转移与湖南产业承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作为我国的中部省份,在国际产业转移中承接的大多是一般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没有形成自己的产业优势.为此,湖南要主动加强产业对接,解决产业同构问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产业集群;发挥区域优势,创造条件实现多种模式的产业对接;实施"反梯度"转移战略,占领国内外市场;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利用区域内的优惠条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寿光蔬菜产业现状及当前产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寿光蔬菜产业发展水平处于我国领先地位,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当前蔬菜种植成本高,蔬菜生产缺乏规范,机械化程度低;种植蔬菜的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农户对创新商业模式的接受能力差;整个蔬菜产业处于相对零散状态,配套设施和蔬菜深加工企业发展迟缓。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结构失调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针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特别是在加入WTO后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策略是:深化理论研究;加速经济体制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尽量降低产业"退出壁垒"的门槛,减少产业退出成本;坚持存量调整和增量调整并重;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我国加入WTO后,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有: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通过高新技术改造来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出口;整体设计,分步推进产业调整;改进利用外资的方式,加速技术转移过程以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鼓励企业开展海外投资.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并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可从公共政策方面寻求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途径: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企业规模上,注重扶持发展中小企业;在就业方式上,重视灵活的就业方式;实施多元城镇化战略,培育新的劳动力大容量就业载体;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加快建设劳动力市场及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19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凸显了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乡村振兴背景下,西南边境地区产业发展动力不足成为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现实难题,具体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不高;要素聚集困难,产业融合度低;新型经营主体单一,且竞争力较弱;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条件受限;人才流失...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模式日益多元化,产业投资基金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物之一。目前,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已经具备比较完善的运营体系,包括募资、组织、运营、退出等多个环节,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与收益一直是产业投资基金研究的侧重点,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起步较晚,现有的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存在较多漏洞。本文将深入地研究我国产业经济的现状与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为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林泽 《金卡工程》2010,14(11):182-183
我国的环境问题向来不容乐观。产业转移的浪潮在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带来契机的同时,更给我国的环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首先简述了产业转移给我国造成的环境问题,接着指出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无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环境保护立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在产业转移形势下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我国产业投资金融不断涌现出新的热潮,有效地提高了我国的金融深化程度,同时还加快了我国产业投资结构的调整,是推动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我国产业投资金融的发展及其监管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漏洞。本文将从我国产业投资金融的作用和意义出发,分析我国产业投资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对我国产业投资金融如何更加健康地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策略,以便有益于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自产生以来从无到有,到现阶段的快速发展,有其独特的发展环境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和问题。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何在,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明确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迅猛,而我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物流业“国八条”的相继出台,更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利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范式来分析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状况,以了解我国物流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美银行卡产业发展状况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晓珺 《金卡工程》2008,12(10):158-160
中国银行卡产业虽起步较晚,但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为了从整体上把握我国银行卡业发展的现状、出现的问题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本文选取了银行卡产业最为发达的美国作为比较对象,从比较中分析了我国银行卡业现存的问题和未来可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全丈从三个部分进行了阐述:第一部分罗列2000年以来中国银行卡发展规模和受理环境的数据,运用图表方式清晰地展示了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现状;第二部分对中美银行卡业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第三部分具体提出了4点改进我国银行卡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刘平 《投资与合作》2014,(9):174-175
煤矿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该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煤矿企业依旧存在许多问题,财务问题尤其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矿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煤矿产业的财务方面出发,对其财务风险及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为大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光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光电产业将有望成为全球能源的主体。本文从我国光电产业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光电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光电产业应用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 岁末年初,极端气候的层出使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金融危机后,节能环保产业被视为世界范围内下一轮经济复苏与发展的新起点。目前,我国已将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编制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规划。预计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GDP的7%—8%,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节能环保涉及的领域包括工业设备的节能减排改造、建筑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