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过滤”模型是解释住房使用耐久性、折旧和住房服务递减或递增现象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本文对“过滤”理论的发展沿革和住房消费市场的“过滤”过程作了较详尽的介绍,并分析了该理论模型对城镇住房市场结构化分层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2.
对住房市场结构的研究应该将经济学与制度学相结合.现阶段我国城市住房市场具有明显的卖方垄断特征,房产商利用投机性需求和土地开发成本上升的机遇,趁机抬高住房价格,在这种条件下所形成的住房市场结构对资源配置与成果分配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与包容性增长的制度学框架存在很大出入,住房市场结构亟待从住房供给角度进行改良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不存在一个公开的和统一的住房市场,市场失灵也就不可避免,此时再套用供求决定价格的经济原理显然过于肤浅,住房市场上同样存在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我国住房市场化发展非常快速,这些年来全国商品房价格上涨速度之快,让人始料未及,使住房公积金支付作用弱化很多。当前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主要存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定位与作用相矛盾,覆盖面、使用中均存在不公平现象,住房公积金的保值增值存在不足,人口老龄化导致住房公积金净流出加快,支持廉租房建设的作用有限等问题。就此提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相关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包含区域相关的房价共同因子模型,采集1999—2010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面板数据,利用CCEP方法测度中国城市住房市场泡沫。结果表明:各区域房价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种区域相关性会影响住房市场泡沫存在性的判断。未考虑区域相关的模型检验显示,中国城市住房市场不存在泡沫,但这个结论具有统计上的估计偏差;考虑区域相关的模型检验显示,中国城市住房市场存在泡沫,且住房价格的短期自我动态调整能力降低,对冲击的调整速度大幅下降,泡沫具有自我膨胀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住房公积金条例》的产生先于中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受制于劣质土地财政,住房保障并没有成为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基本职能。中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既不反映保障性住宅的供给,也不反映保障性住宅的需求。中国住房公积金某种程度上不是住房保障基金,而是住房储蓄资金。城市劳动力价值支持基础上的保障性住宅供求衔接是中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7.
面对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我区一部分弱势群体的住房需求难以通过一般的房地产供求市场得以实现.本文将从这一现象出发,对我区的现行住房保障体系进行分析,并对我区住房保障体系的发展方向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李鹏 《商业时代》2006,(23):55-56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相比之下,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则存在着市场结构不合理、市场主体不完善以及市场环境不健全等问题。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政府对其的高度干预,这也是给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发展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北京房地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解决居民住房困难、吸纳居民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北京住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与城市经济发展总体上是协调的、相互促进的.但北京住房产品内部结构仍然存在诸多不合理、不协调之处,不仅不利于房地产业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从长远来看,还可能对城市经济协调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为保持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的住房消费需求,确保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从土地市场、增量房市场、存量房市场、住房租赁市场、非住宅市场等几个方面入手,更好地促进北京住房产品结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城市住房体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福利分房体制",逐步转变为建房、住宅私有化的"住宅私有体制".改革城市住房体制必须以唯物史观的思想方法为指导,从现行住房制度的弊病中发现标本兼治的根本办法.文章指出,现行城市"住宅私有体制"在全民所有制的土地所有权基础上形成的基本由私商供房、私人购房的市场供求关系,必然会产生一系列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深层问题,导致私人房地产商暴富,滋生房地产投机腐败,造成人们对土地所有权占用的不平等,致使土地利用无计划并阻碍可持续发展,引发住房供求结构失衡与产业结构失衡,导致社会文化资源无形损耗,无法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文章提出,城市住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住房租赁制".这种"新住房租赁制"并不是要回到传统的旧体制,而是一种适应市场经济的住房新体制,有助于实现公有制土地供给与住房建设公有制供给的统一,有助于人民平等地享有土地使用权,有助于社会再生产遵循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规律,"新住房租赁制"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具有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住房保障制度是国家在注重社会公平和城镇居民基本住房诉求下,解决不同收入状况的城镇居民住房的不可或缺的政策。国外经验表明,住房问题既要靠市场手段,也要依靠大量的公共政策手段。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真正符合我国国情的住房保障制度。这不仅是加强我国房地产业管理,加快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以武汉市8个城区住宅增量与存量价格的季度数据,运用谱分析探索了增量与存量住宅价格的周期及其领先-滞后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以增量交易为主导的住宅市场结构中,增量住宅价格周期普遍短于存量住宅价格周期,增量住宅价格波动比存量住宅频繁,增量住宅价格较存量住宅处于领先或同步的关系。因此,政府应在严控房地产投机行为的同时,通过调整结构、增加增量住宅供应、完善存量住宅市场等途径强化市场调控。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住房,尤其是非盈利性住房是加拿大成功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的基本经验,也是作为福利国家政府社会福利措施的重要体现。本文对加拿大社会保障住房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概括介绍,对加拿大社会保障住房的主要形式包括公共住房、非盈利住房、合作住房等从供给主体、融资来源、租赁对象、运作管理等进行了梳理与概括,对政府在加拿大社会保障住房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政策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并结合我国住房保障事业发展的实际思考加拿大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口、家庭户与住房需求预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我国未来住房需求的变化将受到人口、家庭户数量和结构变动的影响。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采用扩展的户主率家庭预测模型,假定分家庭规模、户主年龄、性别的户主率不变或变化的情况下,预测未来家庭户的数量、结构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2000年普查得到的不同家庭户类型住房情况的信息,对未来30年我国城乡居民住房面积和间数的需求进行了预测。由于人口和家庭户的增长,我国居民住房面积和间数的需求在未来三十年将持续增长;由于家庭户数量增长速度超过人口数量增长的速度,按家庭户变化预测的未来居民住房的需求较大;由于人口和家庭户结构的变化,未来三十年的住房需求在不同时期的情况有所不同,年均新增住房需求的增长在2015年前虽波动起伏,但变化不大; 2015年之后,年均新增住房需求将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5.
基于武汉市的实地调查资料发现,新就业职工面临安居困境,其原因在于:房价与房租持续飙升;收入水平低且增长缓慢;住房保障政策存在缺位与错位;现有非正规的住房解决方案面临争议;廉价居所不断流失。解决新就业职工居住困难需要在公租房持续放量的同时,优化项目选址和设计方案,切实降低居住成本;有效利用市场存量房源,加强市场调控,增加小面积廉价商品租屋供给,着力提高新就业职工付租能力;谨慎推进城中村改造,明确城中村改造应予担负的住房保障义务;通过政府扶助、社会合力、分流引导,多渠道化解新就业职工的生计难题。  相似文献   

16.
如何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国家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并不等于不允许房价上涨.治理当前房价过快上涨可采取三项治本措施:一是迅速恢复股票市场的保值功能,以此扭转房地产市场成为投资市场的市场错位;二是积极而果断地开征房屋财产税,以有效制止过度的住房消费需求:三是要求中央企业全部退出房地产市场,即必须通过立法建立公营企业制度,不允许公营企业进入市场竞争性领域.  相似文献   

17.
王雪峰 《财贸研究》2013,24(2):85-93
借鉴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思想,运用住房可负担倍数、住房可负担百分比和住房可负担度等微观指标以及住房洛伦兹曲线、住房基尼系数等宏观工具,构建从家庭到社会的住房负担能力度量体系。对上海、深圳、武汉和苏州四城市二手住房负担能力的实证研究表明,中等收入及以下家庭住房负担能力普遍偏低,其中苏州、深圳两城市整体住房负担能力高于上海和武汉,而且公积金政策能够有效地提高家庭住房负担能力,特别是中等和中等偏上家庭。该体系能有效地为家庭购房、开发企业经营、金融企业住房信贷及政府公共住房等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廉租房社区物业管理模式研究——以杭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租房是国家为了解决城市贫困家庭保持基本生活质量而出台的一项优惠政策。根据廉租房特点和实施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城市廉租房社区物业管理模式是有效保障物业公司良性运转的一个关键因素,可通过"汗水入股"、"阶梯定价"和"爱心互助"等要素实现。  相似文献   

19.
住房不仅是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同时还是重要的生存资料。为弱势群体提供适当住房,解决他们的居住问题,是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本文在对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构建更为科学、高效、公平的住房保障制度,从而解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