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全球气温不断升高的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使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因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面临着巨大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同时,发展低碳经济也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强环境保护,为人们提供一个易于居住的环境。但是,中国受自身国情的影响,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本文主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以及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王雅靖 《魅力中国》2013,(22):70-71
本文对低碳经济概述做了简单介绍,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低碳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中应用的策略。希望本文的看法对当前的社会经济的改革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关于建设兰州低碳城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之路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它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考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一种新途径。结合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兰州建设低碳城市的优势和劣势,探索兰州建设低碳城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全球变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度关注和对现有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基于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资源瓶颈与环境代价双重困境的现状,低碳经济同样也成为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融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遇的瓶颈,提出了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低碳经济的融资措施。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实践催生了低碳经济的理念和发展模式。碳金融作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备受瞩目,它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经济手段。文章从中国碳金融的发展背景、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应该如何发展碳金融,走中国特色的碳金融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鞠鲁霞  赵起超 《中国经贸》2010,(16):152-152
哥本哈根会议结束以后,气候问题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无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而言,低碳战略已成为全球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共识。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应对气候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发达国家近几年的低碳经济发展历程,分析了他们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启示。探讨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尽管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来看,尚不具备全面向低碳经济转轨的条件。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产业基础、国际话语权等方面,都受到较大的制约。面对国际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契机,中国应在低碳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全面改进现有的产能和效率。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快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丽 《改革与战略》2010,26(11):41-43
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提出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文章分析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借鉴国际经验,从教育、法律、产业政策、技术、激励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政府的应对策略,推动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波 《理论观察》2013,(8):172-173
气候变化促使世界各国向低碳经济转型,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需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而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培育亦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金融的支持。本文探讨了中国建立低碳经济发展体系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构建文明社会的需要,亦是中国经济的战略选择;分析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从转变观念,低碳生活、建立节能减排发展模式、建立循环经济,还原自然生态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中国亟待建立低碳经济发展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也是重大的历史机遇。本文指出,低碳经济与企业社会责任具有内在统一性,对于未来低碳社会的形成,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责无旁贷。同时,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之路,并指出其在履行方面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与低碳经济相互融合的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下中国的新能源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应运而生。文章简要介绍了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意义与概念,对比分析了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与经济转型期出现的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论证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进而指出中国以发展新能源为策略走低碳经济之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以发展新能源为重点,介绍了中国新能源利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论述了中国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的优势以及当前的发展瓶颈,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孙美楠  易露霞 《特区经济》2011,(11):107-109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追求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在如今全球资源枯竭进一步加深、极端气候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的时候,向低碳经济转型无疑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欧盟是目前低碳研究最先进和新能源产业最发达的地区,而我国正处于低碳发展的起步阶段,本文对比分析欧盟主要国家低碳发展经验,并提出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三点启示:开展多元化节能减排道路、建立健全财税和法律制度、倡导全民参与和国外合作。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介绍国外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和经验。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有其紧迫性和重要性。根据我国能源资源条件,目前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阐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在全球达成基本共识。文章基于《中国低碳经济年度发展报告(2011)》及《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报告》数据,运用ADF—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碳标签对我国制造业出口产生影响:发达国家率先推出的碳标签制度,作为一种新型隐性技术壁垒,将显著增加我国产品出口成本,降低出口量。对此,我国制造企业需认真研究国外碳标签发展情况,制定出产品出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制造业低碳化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出,人们越来越关注碳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我国传统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量的多数比例.文章通过发达国家与中国在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结构,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占世界比重等方面的对比分析,研究了我国传统制造业低碳化的驱动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何斌 《特区经济》2011,(6):183-184
本文以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沿革为逻辑起点,就加工贸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低碳经济语境下,以产业选择理论为基础,提出湖南省承接加工贸易的产业选择应以着力于装备制造业。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演进:国际动向与中国行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进入21世纪后,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经济模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新世纪,英国成为全球低碳经济的积极倡导者和先行者,英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全体企业、公共部门和居民为主体的互动体系,从低碳技术研发推广、政策发挥建设到国民认知姿态等诸多方面,都处在了世界领先位置。低碳经济或为欧盟就业出路,"低碳经济"给欧盟带来的不仅是维持欧盟在环保领域的优势地位,提高竞争力,更可以大大缓解失业带来的巨大社会压力,保持欧盟"发展模式"的生命力。美国拟立法巨资投入低碳经济,如果《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这个法案得到通过,美国政府会加大美国国内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补贴和投资,并将每年出资数百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清洁能源和适应气候变化。日本强化低碳经济旨在实现低碳社会,日本期望通过"低碳革命"和"引领世界二氧化碳低排放革命"来"建设健康长寿社会"并"发挥日本魅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已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践行者。目前,中国已经确立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一系列努力。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与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申玲  黄佳 《改革与战略》2010,26(12):136-138
文章从实质和内涵方面对低碳经济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国外发展低碳房地产的努力,分析了中国房地产企业在低碳经济中的发展机遇,并剖析了制约中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房地产企业低碳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吴丹 《特区经济》2011,(11):178-180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通过阐述低碳旅游的概念,分析了低碳旅游背景下旅游供应链的特点,提出构建以旅行社为核心企业的低碳旅游供应链的四大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国民经济和交通运输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构建和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既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交通运输行业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从分析交通运输体系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中国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必要性,结合国外低碳交通运输的实践和中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策略和"政府—交通运输企业—社会公众"的三方互动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